2023青岛数字文化应用发展大会、2023青岛影视周即将在西海岸新区启幕,现场布设数字文化山东馆、文化产业数字化馆、科技文化旅游融合馆、国家文化大数据馆、数字影视暨网络视听馆、数字文化对外贸易馆等六大展馆,青岛将再次吸引数字文化和影视产业领域的目光,绽放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风采。近年来,青岛依托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在高标准夯实硬件基础之上,引进先进影视制作科技,进一步完善产业配套保障,让传统的拍摄取景地加快迈向“数字影都”“科技影都”。
记者 刘嘉磊:“这里是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5号摄影棚内,在我身旁的是国内首套‘穹顶光场’电影装备系统。该装备系统能够以超高速度和精度动态扫描面部材质,捕捉表情变化的肌肉运动,把演员生成‘数字人’,从而代替真人进入各种场景,为电影视效大片拍摄带来极大便利。”
与传统3D建模相比,“穹顶光场”专门针对脸部扫描,能够解构出人脸高精度的细节纹理,让每一个毛孔都清晰可见,还可省去人工绘制所需的大量重复性工作时间,生成效率从原先的7至8天压缩到2至3天。
影眸科技技术工程师 丛宽:“我们这边扫描出来的结果是一个超写实的结果,比方说一个演员在年轻的时候,在我们这边扫完之后,再过个几十年,这套脸部资产都是可以拿过来用的,像《流浪地球2》中,我们需要一个年轻的吴京、年轻的刘德华,在那个时候就有这样的技术的话,就可以在那个时候去扫年轻时候的自己,再拿到未来去用。”
打造数字影都,赋能电影工业。近年来,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围绕争创国家电影产业创新示范园区,不断提升虚拟拍摄能级,增建LED虚拟拍摄影棚和数字实景棚;与青岛电影学院合作,共建虚拟拍摄产业学院,共同开发数字资产,布局影视科技新赛道;自主搭建的影视虚拟化平台项目于去年通过国家电影专资办验收,获得1100万元电影专资支持。
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数字资产总监 张书山:“在开拍之前通过我们这个影视虚拟化平台系统,把这个剧本预拍摄一遍,导演对这个影片效果会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把实际拍摄当中会遇到的问题都呈现出来,在前期创作阶段都把它解决掉,在后期拍摄的时候更加顺畅。”
“数字影都”加快建设,对剧组的吸引力也不断增强。2022年,东方影都将78个各类项目带到青岛,其中包括《流浪地球2》《万里归途》《莫斯科行动》等13部电影、《赤子之心》《南来北往》等10部剧集,以及《中国说唱巅峰对决》《脱口秀大会5》等10档综艺节目,全年影棚年出租率达到53%,其中1月影棚出租率达98%,创历史新高。
导演 郭帆:“我们能够完成这么一部影片,背后有我们工业的基础,我们的生产力,我们的技术先进性,才能支撑我们去完成这部片子,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的工业化,而且我国的工业化程度也让我们能够去完成它。”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还出台《青岛影视基地高标准建设行动方案》,聚焦科技提升和服务提升,重点实施数字影都提速、影视文旅提升、影视人才集聚等九大重点任务,设立每年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开展精品创作、双招双引、品牌培育、金融创新等,着力将青岛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影视工业化制作基地、影视文旅目的地和影视文化交流中心。
西海岸新区影视产业发展中心主任 赵芳:“从精品项目的制作创作角度上,我们是省、市、区三级来进行叠加扶持,省级可能给予上映之后院线票房的奖励,包括“五个一”工程的奖励,力度都是非常大,门槛也不高,我们市级也是有相应的扶持,区级大概有1300多万最高等级的扶持,省、市、区合计下来,能够达到3000多万元,这是对于重点项目的一个扶持量级。”
到2026年,西海岸新区将集聚影视企业超过1300家,影视投资、制作、宣传、发行全产业链头部企业50家以上,其中规上企业超过60家,影视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20亿元。(来源:青岛广电·青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