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山东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晶科技)的金晶五线正式开启了它的第三次窑期。这条曾经下线全球单片最大超白玻璃的产线,在历经几个月的技改后涅槃重生,承载着淄博制造的荣耀,继续勇毅前行。
“淄博造”玻璃能有多大?金晶五线,曾生产出8米、12米、18米、23米等不同规格的超大超白玻璃,屡次刷新全球制造纪录。2024年,这里又诞生了26米长超白“玻璃王”,再次突破极限。技改后的金晶五线,更是具备超26米的生产能力,还在原来基础上拥有了连续取板的能力。在多年技术创新的加持下,金晶科技的超白玻璃已经成为淄博功能玻璃产业的亮眼“明星”,也是淄博制造的重要名片。
“淄博造”玻璃能有多硬?“我们主要生产钢化玻璃盘、玻璃菜板、玻璃杯垫等产品,不仅耐摔,而且不含铅、铬等重金属。”淄博博山孟友钢化玻璃制品厂(以下简称孟友玻璃)相关负责人说。在孟友玻璃,小小的玻璃盘子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凭借强度高、安全健康、易清洁、抗菌效果好等优良特性,出口日韩、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国际市场欢迎,实力可谓够“硬”!
一片片“身怀绝技”的玻璃,成为淄博功能玻璃产业的代名词。再将视野放宽至全国,电力结构悄然变革,绿色能源占比稳步攀升,玻璃行业低碳化转型迫在眉睫。而淄博,早已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嫁接”新兴市场的广阔蓝海,用一片片“新玻璃”,取代笨重的原片玻璃,利用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闯出一片新天地。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诸如金晶科技、孟友玻璃的玻璃产品,无疑代表着淄博功能玻璃产业的高技术水平,但玻璃产业的升级需要的是“链式”突破,而非“单点”突围。如何推动“链式”升级,需要企业和城市共谋出路。
以金晶科技为例,超大超白玻璃并非企业唯一的“明星”产品。这里不仅诞生了第一片超白玻璃,也诞生了第一片TCO透明导电膜玻璃、第一片26米巨幅玻璃。近年来,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先后实现了超白玻璃、TCO导电膜玻璃的国产化,其自主研发的TCO导电膜玻璃,更是解决了中国第三代钙钛矿光伏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目前,企业已经形成了以节能玻璃、光伏玻璃、薄膜太阳能玻璃和超白玻璃为主的全产业链生产布局,产品还涉及颜色玻璃、汽车玻璃以及各种深加工复合产品。
将产业链“拉长”,才能具备发展韧劲。秉持着这样的理念,金晶科技不断向产业链下游布局,不断推动产品创新升级,积极开拓下游市场,还为市内企业山东崇正盛达玻璃有限公司等提供原料。
在“链式”发展的思路下,淄博功能玻璃产业持续壮大,形成了上游玻璃原片,下游钢化玻璃、汽车玻璃、光伏玻璃、高端建筑玻璃等产品为主的产业链条。全市年产平板玻璃1800万重量箱,占省内平板玻璃产能的约20%。淄博富艺玻璃有限公司生产钢化玻璃、山东金晶匹兹堡汽车玻璃有限公司生产汽车玻璃、山东崇正盛达玻璃有限公司生产中空玻璃、山东黑山玻璃集团生产工业玻璃,山东三玉窗业有限公司应用钢化玻璃、国民薄膜太阳能科技(淄博)有限公司应用光伏玻璃……全市生产—应用产业链接态势良好。
如果说功能玻璃产业是现代生活的“璀璨灯火”,那玻纤产业则是工业体系的“筋骨支撑”。淄博功能玻璃产业上的“新”与“转”,同样在玻纤产业上演。
在淄博卓意玻纤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意玻纤)的数字化车间里,机械臂精准舞动,一根根玻纤丝在自动化设备上高速穿梭。这条年产8万吨ECER玻璃纤维的生产线,机器人智能系统产能占比达80%。
根据中国玻璃纤维及制品行业经济运行2025年半年报,今年上半年,中国玻璃纤维及制品行业积极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持续开展产能结构优化,在风电、电子、家电等细分市场旺盛需求带动下,行业整体经济运行明显回暖。需求结构的调整,成为产业一大特征。玻璃纤维已经在建筑、汽车、风电、电子等领域形成百万吨级大规模应用市场,为玻璃纤维行业快速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行业反对粗放跟随式发展的思路下,摒弃低端无序竞争,才是企业的出路。卓意玻纤用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产品朝着高端化迈进。其产品涉及ECER玻纤纱、C-CR特种玻纤纱等系列玻纤及其制品。其中,ECER玻纤产品为高性能玻璃纤维材料,具备强度高、弹性好、可纺性能强等优势,是国际上公认的轻量化、高强度优选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外壳、航空材料及电子布等领域。“通过数字化转型,玻纤生产线的年产能可从原来的3万至5万吨提高到8万吨以上,同时产品不良率下降27%。”企业负责人说。
产线升级,推动产品“瘦身”、产业转型升级。遵循着这样的思路,淄博玻纤产业链向上生长、向新而行。
目前,淄博玻纤产业链包括上游玻纤生产和下游玻纤复合材料、电子基布、纤维壁布等产品,以卓意玻纤和泰山玻璃纤维淄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山玻璃纤维)为主要企业。泰山玻璃纤维有无捻粗纱、热塑玻纤、耐碱玻纤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与基础建设、汽车交通、化工防腐、电子电气、船舶与海洋等诸多工业领域。此外,全市的玻纤电子基布、环保过滤材料、玻纤壁布和复合材料汽车配件等多元化产品充实了淄博玻纤产业链。
总体来说,淄博功能玻璃及玻纤规上企业17家,形成了从上游玻璃原片和玻纤,到下游建筑保温中空玻璃、汽车玻璃、光伏玻璃、玻纤电子布和石英纤维壁布等产品的完整产业链。这条产业链上游原料生产企业具有产能大、产品技术含量较高、种类丰富等优势,但下游制造企业较少且布局较为分散,规模和聚集效应有待提高。据悉,这条产业链发展的整体思路为推动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企业提质增效,积极链接下游企业原材料需求与上游龙头企业产能优势,扶育更多中小型功能玻璃深加工企业,促进产业链企业协同发展。
一块“玻璃”,既能映照出迷人风景,也足以折射出淄博制造的产业思路。从“单点”突围到“链式”升级,从粗放发展到绿色转型,淄博功能玻璃与玻纤产业,正在开启新篇章。
(来源:淄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