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德州:民声民意“穗穗”饱满归仓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5-09-10 09:08:36

烈日下,行走在德州大地,从平原粮仓到运河岸畔,从工厂车间到社区小巷,处处都能感受到人大代表们履职的火热——如拔节的玉米,将根须深深扎进泥土,汲取着民情民意,酝酿着为民代言的蓬勃力量。他们扛起的,不仅是沉甸甸的“为民使命”,更是在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沃土上,奋力书写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德州答卷”。

架“连心桥”

民意“直通车”开进百姓心坎里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朴素的誓言,在德州不是挂在墙上,而是刻在代表们一步步的脚印里,融进一次次敞开心扉的交谈中。

畅通民意渠道,是代表履职的“生命线”。德州市人大常委会深知此理,他们把“两个联系”——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当作打通这“生命线”的金钥匙。这“两个联系”,就像在广袤的田野上铺设了纵横交错的“灌溉渠”,让民情民意的“活水”源源不断地汇流。

“家站室”里听民声。走进宁津县刘营伍乡人大代表工作站,墙上的“民情收集板”贴得密密麻麻。县人大代表、刘营伍乡编筐刘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金营刚端起茶杯,就被几位老乡围住了。“咱村西头那座小桥坑坑洼洼的,骑电动车接送娃总颠得慌,能不能给修修?”卖菜回来的李婶抹着汗说。刘金营赶紧掏出皱巴巴的笔记本,笔尖在纸上沙沙响,还掏出手机拍了小桥照片。“婶子您放心,这‘绊脚石’我准保给挪喽!”他拍着胸脯笑,“明儿就找城建办的同志‘念叨念叨’,保准让大伙儿走得稳稳当当!”带着乡土气的实在话,让老乡们心里暖暖的,笑着说“有你在咱就踏实”。像这样的“家站室”(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代表活动室),德州全市规范运行的有494处,它们星罗棋布,成为代表们倾听民意、化解民忧的“前沿哨所”。2017年以来,通过这些平台汇集的市人大代表建议达2147件,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真正让群众的“心头事”变成了政府的“案头事”。

“自掏腰包”筑暖巢。在市人大代表、宝丽洁公司董事长焦文玉的企业里,有一间特别的“人大代表小组活动室”。桌椅、档案盒、纸笔、水杯,甚至投影设备,都是她自费购置的。“代表履职要有‘家’的感觉,聚在一起商量事才方便。”作为德城区第二代表小组的召集人,焦文玉把这“小家”经营得有声有色。2022年以来,7次小组活动,或座谈碰撞思想火花,或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或敞开大门接待选民。这个“活动室”,成了代表们闭会期间持续履职的“加油站”,更是连接选民的“暖心桥”。她的行动印证了那句话:代表履职的热情,有时就体现在这些“自掏腰包”的细节里。

“跨区调研”拓视野。过去,代表们调研常常是“家门口打转转”。2017年,德州在全省率先“破冰”,组织市级人大代表跨县市区调研。省人大代表、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常怀春对此深有感触:“以前只看自家‘一亩三分地’,跨出去才知道天地宽!看看兄弟县市的好经验、遇到的共性难题,回来提建议更有底气,也更能从全局考虑问题。”多年来,1312人次代表参与了这种“走出去”的学习。这股风也吹到了基层,县乡人大代表跨乡镇(街道)调研实现全覆盖。代表们眼界宽了,思考深了,提出的建议自然更能“点准穴位”。

深化拓展“两个联系”,不是一句空话,它要求代表真正俯下身、沉下心,像老农熟悉自己的庄稼一样熟悉群众的所思所盼。德州市人大常委会搭好台子、铺好路子,让代表这出“为民大戏”唱得更响亮。为此,市人大常委会不仅率先在全省出台加强新时代“两个联系”工作的实施意见,更是在德州工程职业学院为省人大代表打造了高标准的“履职阵地”。全省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履职能力提升班上,“持续深化‘两个联系’,扎实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德州实践”的典型发言,正是对“深耕细作”的生动诠释。

强“筋骨力”

履职“工具箱”装满硬核保障

代表履职要得力,光有热情不够,更需坚实的制度保障和能力支撑。德州市人大常委会深谙此道,在“筑根基”“建平台”“添动力”上持续发力,为代表依法履职撑腰鼓劲,让代表腰杆更硬、底气更足。

“硬核”学习强本领。去年秋天,市委党校的教室里座无虚席。一场针对市人大代表的专题研讨班正在进行,120名省市人大代表及县市区人大工作者听得聚精会神。从人大制度理论到法律法规,从议案建议撰写技巧到预算审查监督知识,课程设置紧贴履职实际。“以前审议预算报告,总感觉像看‘天书’。经过培训,现在能看出些门道了,提建议也能点到关键处。”一位来自企业界的代表感慨道。除了集中“充电”,市人大常委会还组织代表赴临沂、聊城等地参加履职学习班,开阔视野,取长补短。这种“富脑子”的投入,让代表们的履职能力如同春苗般节节拔高。

“动真碰硬”督建议。代表建议,承载着民意期待,办理质效直接关系民心向背。德州在提高建议“含金量”和办理“含真量”上下足了功夫。开展“建议办理·向前一步”活动,把办理环节前移,加强沟通协调;对重点建议办理,常委会领导亲自挂帅督导;组织代表对办理情况“回头看”,现场视察,不满意?那就接着办!硬举措带来硬成效:市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以来的393件建议全部办结。更令人振奋的是,在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德州代表团一举提交议案6件,位居全省首位;提交建议105件,其中6件被列为重点督办建议,数量和质量均居全省前列。这沉甸甸的数字背后,是代表们深入调研的汗水,更是德州代表工作“精耕细作”结出的硕果。“我们刚完善了代表建议办理考核办法,就是要让‘办理好’成为硬杠杠。”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桑敏科长介绍,考核这根“指挥棒”,将进一步压实办理责任。

“真金白银”保运行。代表履职,离不开必要的保障。德州在全省率先制定《专门委员会委员履职管理办法(试行)》,规范履职行为;及时足额拨付市人大代表活动经费,确保代表活动“不断粮”;持续推进代表履职网络服务平台升级和国产化替代,让信息跑路代替代表跑腿;为代表执行职务发放补贴,保障其基本履职需求。这些举措,如同给代表履职配备了趁手的“农具”和充足的“粮草”,解除了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心无旁骛地“深耕”责任田。

“多维实战”练尖兵。代表履职能力的提升,更在一次次“实战”中淬炼。邀请代表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专委会会议,让他们提前介入监督;组织代表参与《问政山东》《问政德州》等犀利节目,直面问题,督促整改;参加民生实事论证、系列集成改革观摩、满意度测评、案件听证会……各种形式的履职活动,让代表们全方位、深层次地参与到地方治理的方方面面,在实践中经风雨、长才干。“就像种地,光有理论不行,得下地实干,才能摸清土壤的脾性。”一位多次参加视察调研的基层代表如是说。

“尊重代表主体地位,不是挂在嘴上,要体现在实实在在的服务保障上。代表腰杆硬了,履职活力强了,人大的工作才算真正扎下了根。”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冯瑞科长语气坚定。

结“丰收穗”

实干“生力军”建功新时代

根深方能叶茂,本固才得枝荣。有了坚实的联系纽带和有力的履职保障,德州各级人大代表如同积蓄了充足能量的种子,在德州高质量发展的广袤田野上破土而出,奋力生长,结出累累硕果。他们牢记“市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代表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的嘱托,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产业“领头雁”,共富路上忙——距离华鲁恒升现代化的厂区三公里之外,一个现代化的运河大社区拔地而起,配套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幼儿园里书声琅琅。省人大代表常怀春,不仅带领这家化工巨头持续攀登行业高峰,更以产业为纽带,编织起一张共富网。“企业做大了,不能忘了身边的乡亲。”在他的带动和支持下,周边村庄兴起了塑编包装、物流运输、工贸劳务等配套企业,年营业额超2亿元。仅塑编包装一项,就为400多名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稳定工作。产业兴了,就业稳了,社区美了,常怀春代表的“履职答卷”,写在了乡亲们鼓起来的腰包和舒心的笑容里。

乡村“女当家”,荒地变金窝。时间回到十余年前,夏津双庙镇范楼村还是个负债24万元的“困难户”。杜海霞“临危受命”当上村支书,面对质疑,她认准了“新型集体化”这条道。2016年,她带头成立合作社,硬是把1300多亩分散的土地“聚沙成塔”,搞规模种植。家底厚实了,她又把目光投向高效农业。2017年,富硒草莓试种成功,六个大棚年收益30万元,红彤彤的草莓成了“金果果”。如今,纸皮核桃种植基地又在规划中。十年磨一剑,范楼村华丽转身,成了年收入过百万的“富裕村”。“地还是那块地,人还是这些人,关键看带头人怎么干!人大代表,就得带着大伙儿蹚出一条致富路!”杜海霞说。

助残“傻老板”,十余年守初心。“赔钱赚良心!”这是市人大代表、华达集团掌门人吕金军常挂在嘴边的话。2020年,他大刀阔斧地砍掉了集团利润丰厚的金融、地产等业务,聚焦驾培、汽修主业。然而,有一项连续亏损十年的业务——残疾人驾培,他不仅没砍,还投入更多心血。德州曾有多家驾校获得残疾人驾培资质后放弃,因为算的是“经济账”。而吕金军算的是“民生账”“良心账”。“残疾人考驾照,是他们融入社会、实现自立的重要一步。这份希望,不能用金钱衡量!”十余年来,一批又一批残疾人在这里圆了“驾驶梦”,这份坚守,闪耀着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初心光芒。

涓涓细流,终成江海。常怀春、杜海霞、吕金军、焦文玉、刘金营……他们是德州一万多名各级人大代表的缩影。他们或扎根乡土,带领乡亲们在小康路上奔跑;或立足行业,以创新驱动发展;或心系特殊群体,用大爱照亮希望。他们岗位不同,故事各异,但都践行着同一个承诺:为人民发声,为人民服务。他们活跃在项目建设一线、乡村振兴前沿、社会治理末梢、科技攻关高地,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大代表不仅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是推动德州改革发展稳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代表们‘铆足劲’履职,为的是让老百姓的日子像这沃土里的麦穗,越来越饱满;像这新春的图景,越来越有奔头!我们坚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德州实践的新征程上,人大代表这支‘生力军’,必将展现更大担当,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州城大地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德州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李娟说。

(来源:央广网山东频道 桑敏)

  责任编辑:寿鹏瑶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