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政府做后盾,我们创新的底气更足了!”9月15日,山东硅元膜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硅元膜)负责人徐巧激动地表示,企业当日收到山东省科技厅“先投后股”股权投资项目的100万元资金。这笔资金的顺利到账,不仅为企业突破陶瓷膜技术研发注入关键动能,更标志着地方政府通过创新财政支持模式助力科技企业发展的实践落地见效。
何为“先投后股”?这是地方政府为推动科技企业早期成果转化推出的一项创新举措。该模式通过“财政资金先期注入+市场基金后续接力”的方式,既缓解企业研发阶段的资金压力,又借助市场化机制实现国有资本有序退出,使政策扶持兼顾“精准滴灌”与“可持续循环”。
今年5月,硅元膜凭借这一政策,成功申请“先投后股”股权投资项目。而这背后,离不开淄博市科技局的全程服务和有力推动。
“如果没有科技部门一次次上门指导,这笔100万元的资金不会这么快到位!”徐巧感慨。硅元膜作为一家专注于陶瓷膜研发与应用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广泛用于市政饮水、工业废水处理及海水淡化等领域。然而,陶瓷膜领域长期存在着易断裂、通量小、难清洗等技术瓶颈,加之研发投入大、成果转化慢等现实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为突破困局,硅元膜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在平板陶瓷膜的性能、成本和外观等方面实现多项突破,并敏锐把握“先投后股”的政策机遇。但在申报过程中,政策细节拿捏、技术参数表述等环节,却让擅长技术攻关的企业团队倍感压力。
关键时刻,淄博市科技局和淄博高新区科技发展中心主动介入,提供“保姆式”服务。淄博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坚持‘一企一策’,从政策解读到材料提报,全程跟踪,就是要让好政策精准直达企业。”工作人员帮助梳理申报要点,反复沟通技术细节,从实验数据核对到创新亮点提炼全程参与,极大提升了申报效率和成功率。
如今,100万元资金已经到位,将用于突破陶瓷膜“卡脖子”技术、推动产品规模化应用。项目全面达产后,不仅可提升企业效益,还将带动装备制造、工程服务等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近年来,淄博市科技局以“激活创新动能”为目标,探索多层次科技金融链式服务体系:建立融资需求闭环机制,今年已协助13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接金融机构,成功放贷13.6亿元;推广“拨投结合”“先投后股”等模式,助企业争取资金支持;依托“鲁科融”平台开展路演,助力8家企业与20余家投资机构达成合作。
这场政企协同破局的实践,既展现了淄博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精准服务民营企业的决心,也为更多科技企业通过政策支持实现技术突破,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记者/胡文 来源:淄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