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曾经沉寂的老厂区土地上,望着眼前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建筑群,近日,德州市德城区二百亩邻里汇项目负责人刘文成感慨万千:“以前租赁土地搞建设,审批手续像走迷宫,处处碰壁。现在好了,‘租赁土地一件事’改革让我们以企业名义直接办,时间省了80%,成本还降了70%,这真是解了燃眉之急!”
刘文成的感慨,道出了许多城市更新项目曾经的困境。租赁土地建设,承租方无法直接办理审批手续——这道历史遗留的“高墙”,曾让邻里汇项目几乎搁浅。
转机来自德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推出的一项关键改革——“租赁土地一件事”。它直击痛点,重构流程,赋予承租企业主体资格。
借由这项改革,二百亩邻里汇正快速蜕变为服务周边84万居民的“一站式生活圈”。如今,20栋融合现代美学与地域特色的建筑已初具规模,一个集商业、休闲、文化、精品民宿等多元业态于一体的活力街区即将诞生。
面对城市更新项目普遍存在的“小切口、周期短、历史遗留问题多”的共性难题,德州打出一套创新审批组合拳。“我们创新推出‘更新单元+区域评估’模式,”德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审批二科科长徐长昆介绍,“由政府提前统一完成特定区域内的压覆矿产、地震小区划等专业评估,成果免费共享给单元内的所有项目。”这不仅免去了企业重复评估的奔波和费用,更大大缩短了项目周期。在德城区老旧小区连片改造中,十余个项目共享了地震小区划成果,平均节省了2个月的抗震设防审定时间。
与此同时,《德州市分类实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实施方案》的出台,为众多“小微更新”项目打开了绿色通道。方案精准划定了“必办清单”与“豁免清单”:老旧小区内部改造、300米及以下市政管线等,免办规划许可;管网改造不涉及土地权属变化的,免办用地手续。据统计,仅主城区就有500余个市政项目因此受益,累计节省超3500个工作日,减免各类材料2500余份。
改革的温度,最终要抵达百姓的心坎。在德城区十三局小区西区,85岁的于秀芬老人坐在楼下花园长椅上,和街坊四邻唠着家常。“以前爬楼梯,爬到二楼就得歇一会儿,现在加装了电梯,从4楼下来遛弯儿,一点儿不费劲!”于秀芬说,加装电梯这件事,真是“干到了心坎里”。
加装电梯这件关乎千家万户的“关键小事”,也曾因协调难、手续繁而推进缓慢。
为此,德州市推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一件事”集成改革,大幅压缩审批时间,将相关事项全部纳入政务线上办理系统,主动提供“事项清单”和“示范材料”,让群众“一看就懂、一办就成”。
同时,德州市构建“窗口受理+社区指导”双轨服务体系: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和41个街道设立54个加装电梯办事专窗,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步到位”;在城市社区配备228名加装电梯帮办员,主动上门宣传政策、协调邻里意见。截至目前,德州市累计加装电梯超700部,2万余名群众从中受益,“上下难”的痛点加速化解。
城市更新,不仅要“宜居”,更要“宜业”。在德工文创园,曾经破旧的老厂房如今焕发新生,5家文创企业入驻其中,带动50余人就业,周末举办的非遗体验活动常常爆满。“以前觉得老厂房没指望了,没想到改革让它变了样,也给了我们创业的新天地!”园区内红绿彩手作工坊负责人刘文利说。
文创园的蝶变,同样得益于“更新单元+区域评估”的改革春风。“政府提前完成了压覆矿产、地震小区划等多面评估,我们直接共享成果,为我们节省了大约2万元的报告评估成本。”园区相关负责人赵善增介绍。
从沉寂厂区到活力街区,从爬楼难到“一键直达”,从废弃厂房到文创热土——审批“破壁”,让城市不仅“提颜值”,更“提功能”“增活力”。
“营商环境改革不是一阵风,要跟着城市发展和群众需求走,让改革红利一直‘保鲜’。”德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纪三表示,接下来,德州将继续针对城市更新中的新能源设施配套、智慧社区建设等新需求,优化审批流程、推出更多便民举措,让城市越变越美,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记者/贺莹莹 来源:大众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