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商青岛,数启未来。
11月18日,由青岛市贸易发展服务中心主办,青岛市商务局、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青岛市工商业联合会指导,德勤中国、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青岛市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等机构支持的“数字化赋能企业出海暨新兴市场开拓对接交流活动。

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出海”越来越成为中国企业寻求突破的第二曲线;而也恰恰是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与数字技术革新的双重推动下,中国企业出海也已从传统产品出口加速向品牌全球化与产业链协同升级。
此次对接活动上,共有包括青岛市相关商协会、外贸进出口企业、数字化企业代表,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的政府或贸易投资促进机构代表等共300余位嘉宾,共同分享发展路径与合作机会。
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数字化”这一出海绕不过去的核心话题。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亦提出,要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深化国际经贸合作,推动数字贸易和跨境产业链协同发展。

作为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山东经济圈和北方开放门户城市,青岛是“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与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交汇的重要节点,也是建设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的核心承载地。在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贸易数字化和治理数字化进程中,青岛责无旁贷。
眼下,一批又一批的企业正准备扬帆远航,“母港”青岛,正以全情托举的姿态,竭尽全力为企业出海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政策环境和数字化平台支撑,让每一艘扬帆的“出海舰”更有力量、更有方向。
01以平台为桥,向机遇而行
今年1——10月,青岛外贸交出一份含金量十足的“成绩单”:
全市进出口总值达7469.9亿元,占全省近四分之一(25.9%);其中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4455.7亿元,同比增长4.4%,占比接近六成——
这份数据不仅彰显了青岛外贸在复杂环境中的强劲韧性,更折射出新兴市场成为拉动增长的“主引擎”。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青岛更是要把开拓多元国际市场、加快建设“海外青岛”作为稳外贸、促开放的战略重点,为企业出海提供更有温度、更具实效的系统性服务,搭建更扎实、更智能的平台。

本次交流对接活动中,来自印度尼西亚、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阿联酋、埃塞俄比亚等国的代表纷纷上台推介,将新兴市场的潜在机遇带到更多青岛企业面前。
如,S&L阿联酋顾问咨询公司负责人和与会嘉宾分享了近年来阿联酋发展最快的行业领域:金融服务业、旅游业、制造业、贸易和转口港、电子商务等,可以说这无异于为青岛企业提供了精准的市场切入方向与战略参考,其中不乏精准匹配青岛产业优势的精选赛道,也为青企锚定了打开中东市场的“突破口”。
有趣的是,在对接交流与合作洽谈期间,本次活动专门设置了五国“洽谈桌”,让各国演讲嘉宾及工作人员就座,方便参会企业进行深入咨询与项目对接交流。同时,活动现场同步匹配数字化服务商区,设置服务商洽谈区以方便企业与嘉宾继续探讨技术解决方案。

出海,早已不是简单地把产品卖到国外,而是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寻找新的增长机会并建立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过程。青岛深谙此道,这座城市始终以“搭平台、优服务、强赋能”为抓手,为企业出海注入“加速度”,这也是其能在复杂环境中保持领先身位的关键所在。
事实上,近年来青岛持续发力,精心搭建起一系列高效对接的“出海助推器”——从“万企出海鲁贸全球”中非经贸采购对接会,到青岛市跨境电商海外仓资源对接会,不仅为企业架起了与海外市场的“直连桥梁”,更通过精准匹配供需、整合全链条资源、赋能数字化能力,让青企在全球竞争中走得稳、拓得深。
02城市助企,构筑出海“通道”
搭建平台,为企业提供对接国外资源、寻找海外伙伴的机遇,是城市助力企业“走出去”的一环。实际上,为企业出海打通通路,青岛还有更多行动。
近年来,青岛陆续出台《青岛市助力民营和中小企业出海“青帆远扬”行动方案》《青岛市助力中小企业“扬帆远航”2025年出海行动方案》等扶持政策,以进入企业了解需求、广泛外联拓展出海渠道、强化金融法律多要素保障等行动帮助企业扬帆出海。

发挥城市链接资源的优势,今年1至9月,青岛市贸促会组织企业赴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及俄罗斯、巴拿马、东盟等新兴市场12个国家参展,共服务企业357家次,参加国际专业展会32个,现场达成意向成交12.26亿元。
就在今年9月,“万企出海鲁贸全球”国际营销体系推进会上,青岛提出构建“三大体系”加快城市在海外的布局,让青企出海有了更立体的生态:
青岛将着力构建“多维协同”的政策支持体系,打造“内外联动”的服务保障体系,做强“专业赋能”国有平台服务体系,为企业开拓市场提供有利的条件。

政策引领、体系构建,一系列的行动靶向发力,精准打通企业出海渠道、资源受限的“堵点”。与此同时,城市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也在更高的维度优化企业的经营体验,成为青岛逐浪全球市场的有力后盾。
目前,青岛法务区已汇聚起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青岛国际仲裁中心等法律服务平台机构100余个,打造涉外法律服务实践上榜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案例;优化跨境贸易的各个环节,青岛出台31条惠企助企新举措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商务+金融”银企对接活动,也切实帮助一批外贸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截至今年1月,青岛有进出口实绩外贸企业达2.5万家,贸易伙伴扩大到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城市以行动为更多主体开辟通路,在更广阔的全球市场中逐浪前行。
03捕捉发展风向,聚焦“AI+”
值得注意的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兴起,改写了生产生活的面貌,也为企业出海带来了更多的变数与挑战。
一方面,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加入,让企业的竞争由质量的比拼向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品牌出海、新兴市场拓展等领域延伸,促使企业去拥抱新的业态。

另一方面,技术的加入为广大企业提供了新的数字化方案。在AI平台的参与下,企业可以整合多个国家的资料,实现全球供应链、账目管理,跨国业务协同和资源调配。
可以说,只有与新技术同行的企业,才能够在世界市场中抓住更多机会。青岛,也进一步帮助企业提供数字化渠道,让“智慧出海”变得触手可及。
在本届数字化赋能企业出海暨新兴市场开拓对接交流活动上,金蝶软件、外贸赋能中心及德勤中国的专家,结合典型实践案例,深入阐释数字化技术在风险管理、贸易融资和合规运营等关键环节的创新应用。而在此之前,青岛也始终坚持为更多企业打开数字通路。
一直以来,青岛都注重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位列全国2024数字经济百强市第13位,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94.6%。促进数实融合发展,青岛还将打造100家数字化转型企业标杆,培育20家以上场景应用实验室。
进一步聚焦“出海”这一课题,今年6月,青岛举办了内外贸企业“走进科捷智能”参访活动,更是以实地探访的形式剖析内外贸企业智能化转型路径,解码智能工厂建设与数字化出海实践,为企业提供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据了解,未来青岛还将继续举办“走进企业”赋能活动,帮助企业对接智能化转型资源,以数字经济赋能我市外贸高质量发展。
以数字化为抓手提升竞争力,在世界新兴市场中开拓未知的增量。青岛搭建平台链接起更多资源,为广大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企业向前,城市向上,共同打开新的发展空间。
(来源:回澜听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