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烟台莱山:养老服务零距离,情暖夕阳享安康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5-11-21 09:14:41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切实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烟台市莱山区以提升养老服务保障能力为核心,以精准识别保障群体、全面落实惠民政策、统筹整合民生资源为抓手,扎实推进各项老年人福利政策落地生根,全力推进更高水平“老有颐养”。

一、推进老龄工作,促进社会稳定

烟台市莱山区始终将老龄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通过四项扎实举措,织密老年生活保障网,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筑牢风险屏障,实施“银龄安康”普惠保险。持续推进“银龄安康”投保工作,2025年为莱山区约6.5万名符合标准的老年人实现全覆盖投保。该保险保障范围广,涵盖意外身故、伤残、医疗及住院津贴等十余种常见意外情形,以实实在在的惠民成效,为莱山区老年人的幸福晚年构筑起坚实的风险防护墙。二是落实惠民补贴,保障高龄津贴精准发放。扎实做好莱山区7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发放工作。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广泛宣传政策,并组织村居精准摸排、建立台账,实现数据动态管理与精准核验。2025年1-10月,已累计发放高龄津贴590余万元,确保这项惠民政策精准、及时、足额落实到每一位符合条件的老人手中。三是打造示范样板,创建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为积极应对社区老龄化趋势,莱山区着力提升基层为老服务能力,成功创建2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以此为标杆,常态化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养老防诈骗等宣传教育,并组织健康保健、文体娱乐等活动,全面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开创老年友好社区建设新局面。四是汇聚银发力量,深化“银龄行动”志愿服务。积极搭建平台,鼓励和引导低龄、健康老年人老有所为。通过传统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广泛招募,目前莱山区已有116个村(社区)成立老年协会,吸纳100余名退休党员等骨干力量,组织广大老年人投身志愿服务,传播新思想、参与社区治理、示范新风尚,让“银发力量”在基层持续发光发热。

二、坚持需求导向,丰富功能配置

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莱山区坚持需求导向,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积极构建涵盖“医、食、住、行、乐”的多元化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切实提升了辖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一是“暖心餐”服务保障基本生活。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发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摸清掌握社区老年群体和居民需求,因地制宜配建市民社区食堂,为户籍70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588”套餐,解决了老年人“吃饭难”问题。二是“居家养”服务提升生活品质。莱山区已完成100张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并为350名老年人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上门服务,累计服务超3万次,让老年人足不出户便能享受到机构级的养老服务。三是功能化拓展,满足多元化需求。聚焦老年人身心健康,科学规划并配置了国医馆、健康驿站康养中心、老年大学和舞蹈室等功能区,这些设施不仅服务本社区,更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多个社区,日均服务老年人800余人次,成为了社区养老的核心阵地。四是多样化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围绕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多渠道、常态化开展活动。累计组织中医义诊、文体娱乐培训、营养健康讲座、传统节日手工制作等各类活动380余场,有效营造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良好社区氛围。五是创新性探索,实现“养老+文旅”融合。为承载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莱山区创新推出“旅游+养老”服务项目,精心制定了16条适合老年人的特色旅游路线。年均组织800余人次前往桂林、杭州、厦门、新疆等地参观旅游,让老年人在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中拓展了生活半径,实现了“诗和远方”的梦想。

三、发挥阵地功能,激活银发经济

莱山区积极顺应银发经济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智慧养老服务中心阵地功能,通过科技手段与模式创新,深度挖掘并满足老年群体需求。一是先行先试“人工智能+养老”,畅通服务供给。联合百度公司共同开发“孝百通”智能终端,成功链接医疗、家政、团购等各类服务商1200余家,提供18大类、177项精准服务,构建起“AI+互联网+N”的社区智慧养老生态圈。二是开展智慧助老,弥合数字鸿沟。依托阵地功能,系统性开设智能手机应用、智能产品使用等10余项课程,有效破除老年人的“数字壁垒”与消费“代沟”,激发其融入智慧生活的消费潜力。三是推动模式创新,实现精准覆盖。坚持因时因地制宜,在老年人口集中社区创新开展“喘息式”照护服务,在年轻家庭居多社区则发展托幼服务等。此举不仅实现了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的根本性转变,更以“一老一小”的整体解决方案,为银发经济注入了温情的民生底色。

(来源:典范莱山)

  责任编辑:寿鹏瑶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