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威海市中心医院融合中西医优质资源,创新高质量协同发展实践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5-10-14 16:56:20

近年来,威海市中心医院坚持守正创新,积极履行公立医院社会责任,聚焦健康中国建设和“中西医协同推进工程”要求,以“中西医协同发展”为核心理念,积极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国家卫生健康委《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山东省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山东省加快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威海市全域建设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等相关文件和工作部署的要求,2024年10月先行先试,与威海市中医院开展全面战略合作,融合区域中西医优质资源,开创国内首例区域内医疗机构间中西医协同发展模式。

基本情况  

威海市中心医院成立于1941年,隶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管理,是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威海市中心医院医疗保健集团牵头单位,开放床位1580张,临床医技科室93个,职工1737人,万元以上先进医疗设备2400余台(件),是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拥有中医药省级重点专科1个、市级重点专科和质控中心各1个。

威海市中医院是山东省首批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全科医师规范化、山东省“西医学中医”培训基地,威海市中医医疗集团牵头单位。

两家医院2024年10月启动对接,2024年11月8日正式签约,按照“专家共享、病房共管、学科共创、服务共促、合作共赢、融合共兴”的目标,共同打造中西医协同发展“威海样板”。

主要做法  

“双向循环”专家共享

坚持补短板、强弱项,突出人才资源聚合优势,将威海市中医院专家“引进来”,利用肾病、眼科、耳鼻喉、脾胃病、针灸、康复等国家和省级重点专科特色技术优势,到市中心医院协助推广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诊疗路径、中药药事服务、中医康复、针灸及中医外治等适宜技术。市中心医院选派业务骨干一对一跟班培训,提升自身能力。患者有了更多选择,在综合医院也可获得“简、便、廉、验”的高水平中医诊疗服务。目前,每天上午名中医门诊量可达30人以上,针灸推拿治疗室常处于工作量饱和状态。市中心医院专家到中医院开展临床指导,综合医院诊疗技术特别是外科微创、腔镜、介入技术很受欢迎。目前,泌尿外科、心脏电生理科、消化内科、内镜中心已先期派驻,以泌尿外科为例,4个月开展各类手术85例,出院患者同比增长140%。

“双重管理”病房共管

双方医院根据各自实际和学科专业发展需要,确定共管和共建的病区,共享医疗设施、技术资源及管理经验。选派1名学科骨干或学科带头人进驻对方医院担任病房业务负责人(根据需要亦可组建业务小组),负责业务培训指导、技术应用推广等工作,通过优势互补,共同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威海市中心医院、中医院分别将中医内科、泌尿外科设为首轮共管病房,市中医院针灸七科团队整体入驻市中心医院,开展中西医联合查房、巡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维指导患者用药,尤其针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慢性疾病等开展中医技术诊疗,达到提升疗效、缩短病程的目的。市中心医院护理团队到市中医院开展技术轮训,实现各病区中医技术应用全覆盖。仅2025年2月,市中心医院中医会诊同比增长173%,中药饮片处方同比增长316%,中西医联合查房以月增29%的比例持续攀升,新增埋针治疗、针刺放血等特色护理项目5项。目前中医特色诊疗项目已累计增至20项。

“中西协同”学科共创

围绕“学科集群化、专科优势化”共创目标,通过优势资源的深度共享,在各自院区设置“移动、延伸”工作站,带动双方相对薄弱专科学科建设。以“提升中西医结合诊疗能力”为重点,开设中西医结合门诊,开展多学科会诊,确定主攻重点专科和优势病种,力争在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方面具备制定区域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的能力。2025年3月,市中心医院心脏电生理团队指导中医院完成首例CARTO心脏射频消融手术;市中心医院增设中医特色诊疗中心,设立知名中医专家诊室、中医专家诊室、中医普通诊室及针灸理疗室等8个诊室、2个治疗区。名中专家医门诊量突破1450人次,针灸理疗日间诊疗累计惠及患者1400余人次,真正践行了“医生互动、患者不动”的便民理念,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改革红利真实可见。

“结对交流”服务共促

为确保合作深度有效,建立院级领导、管理骨干、学科带头人“一对一”精准对接与跟班学习机制,促进中西医管理理念与服务体系的互学互鉴。市中心医院每月在中层干部例会上,安排科室代表讲评中医适宜技术应用,中医院专家团队代表介绍技术项目特色优势及进驻工作开展情况。通过经验交流与案例互鉴,增强全员学习应用中医药的意识,激发全员学习运营管理的积极性,为中西医结合长远发展注入核心软实力。打破机构壁垒,促进资源共享,避免了区域内医疗资源的重复建设和低效配置。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提升了区域优质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服务效能,实现了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双向奔赴”合作共赢

双方研究制定了《关于互派专家相关保障问题的规定》,明确了人员的薪酬绩效、福利待遇、住宿交通、依法执业、工作量统计等管理制度,为对方派驻医师开通多点执业通道,工作期间服从所在执业机构管理。共同打造“中西医区域融合”品牌形象,设计专属标识,提升品牌辐射力与社会影响力。实现了单体医院“中西医结合”逐步向区域机构间“中西医融合”转变,形成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携手共进、合作共赢”的协同发展新路径。创新性、系统性和可复制性得到充分验证,“威海样板”已初具区域影响力,为深化中西医并重、构建区域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树立了标杆。

经验启示  

“五共”融合机制释放出了巨大活力,实现“1+1>2”的协同效应,更好地助力加快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

顺应国家政策

改革实践深刻诠释了新时代中西医并重方针,核心在于打破中西医壁垒,实现资源互补、技术互通和理念互鉴。双方院领导班子勇于担当、深谋远虑,得到了卫健委等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医院干部职工的倾心拥护,从顶层设计、保障机制到人员调配、试点遴选等各个环节,都坚持务实创新原则,为合作顺利开展领航掌舵。

坚持为民所需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中西医互学互鉴、融合发展,突出以疗效为目标发挥两种医学叠加优势,落实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发展目标,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和延伸服务得到了群众的充分了解和高度认可。

坚持共建共赢

通过专家共享、病房共管、科研共创,达到双方能力共升,实现中西医“融为一体,合二为一”,如互派对方最急需的专家,为患者提供了便利,有利于医护人员水平提升。签约当月,市中心医院就选派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泌尿外科肾上腺疾病及男科疾病亚专业医疗组长进驻市中医院,按照每周两天门诊三天病房的安排,主持泌尿外科手术,并参与其他科室疑难疾病的会诊。市中医院针灸七科(中医特色综合治疗区)专家小组进驻市中心医院,以针灸、艾灸、手法整复等疗法服务患者。

拓展合作空间

双方在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相互学习借鉴;在医疗质量管理、运营管理等方面高度融合,取长补短。近期,双方在信息化建设、科研攻关、药事服务、绩效激励等政策融合方面开展积极探索,通过双方全面融合,实现“补弱项、强短板、树亮点”的工作目标,探索形成中西医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开拓中西医协同新领域,为健康威海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供稿:李祥安


  责任编辑:周龙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