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社会“多元成才”观念进步下,民办大学或将迎“洗牌期”?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5-08-09 17:59:57

“读书改变命运”这块金字招牌,在今天还能让那么多学生熬红了眼、奋斗到凌晨?2025年高考的适龄考生人数要比巅峰期硬生生少了300万!这是咱老百姓的孩子变少了,考大学变得“宽松”了,可结果却让不少民办大学集体“水土不服”、招生越来越艰难。堂堂一所大学,几十年办得风风火火,招生竟然能招出走下坡路,甚至“跑路”的气势来,家长和孩子选学费贵、就业难的民办,心里也是打了好几个问号。到底什么时候上大学成了“选谁都提心吊胆,毕业还怕被打回原形”的“悬疑剧”?

有人说,现在民办大学的处境,像极了东北早些年火得不得了的“煤老板”那会儿家里有点闲钱都想搞个大学,招生、就业、宣传,一下就是一百号人。可现在风水轮流转,家里有点闲钱都去二胎三胎上“产房KPI”了,学生越来越稀罕,民办大学这锅粥,眼看只剩一碗。你说学生少了,大学应该更吃香吧?偏偏不是——不仅招生难,就连家长学生也都精得很交个三四万学费,毕业出来在就业市场里拼刺刀,怎么还不如专科学历“更香”呢?听说2023年数据一出来,公办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和起薪大胜,民办本科一脸问号,成了职场“小可怜”。问题就像榨菜里的芥末籽看不见,却辣得你直哆嗦。有人问,难道民办大学真要凉凉?恐怕故事还没讲完。

生源问题是当前拦路虎。全国“二胎三胎政策”喊得震天响,可娃娃没那么快跟上进度。2025年对口的那批娃出生在2007年,比2016年那波高峰少了可不是一点半点,300万学生说没就没了。这边娃少了,那边还在掉队,中西部地区生源更是节节败退,东部大城市的学校刚够喝粥,中西部民办高校想捡漏,结果汤都不剩。家长和孩子更是不糊涂,都攒着主意,上大学要上有把握的,别头脑一热选了个高学费民办大学,最后端起碗来才发现里面啥也没有。

再说专业设置,真有点“老掉牙”。理工科70%就业需求,都奔市场去抢“香饽饽”,偏有些民办院校还死磕文科、艺术,哪怕一波又一波人工智能、互联网+风口吹得校门口树都晃,里边却还在摆摊“收文员”。你说是学生不争气?还是学校老路摸爬滚打不转型?

网友们阵阵感慨以前上大学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现在民办高校却像“菜场打折,捡白菜的都没几个”。有人调侃如今读民办大学,既不是上岸也没下海,纯粹在“浴缸里划水”。

别急着认定民办大学是“糟糕透顶”。看表面风平浪静,其实暗礁密布。很多人说,这波招生紧缩,是因为国家重视职业教育了。2022年新《职业教育法》出来后,职高和普高地位拉平,职业学校的含金量让不少“一本无缘、二本嫌贵”的考生拐弯抹角选了职教。谁还花大钱买个“就业扑街”的本科?家里老人看了都直皱眉头这个钱砸水里了不心疼吗?

一些人反过来点赞民办学校“好歹是本科,院校正规,四年大学生活花点冤枉钱也出彩。”可是现实骨感毕业等于“就业末流”,用人单位一眼看出民办背景,薪资立马打折。“贵!还水!”成了民办院校被人吐槽的“双料冠军”。

也有人试图打圆场,“民办大学总有亮点,要是学校能真正发力,紧跟市场潮流,调整专业配置,学生未必不能逆风翻盘。”言外之意,关键得靠自救,政策倾斜再给力、宣传包装再美,办学质量跟不上,还是纸糊的墙。

但想想一所民办大学的命运,握在政策、市场、社会、家庭、学生、用人单位多少只手里?要风得风,要雨有雨,最后搞不好还得自己买单。“没办法,这年头就看谁熬得住。”

民办大学真的沦陷了吗?并非全盘皆输。

统观全局,会发现“洗牌”背后的实际动因,是社会“多元成才”观念的进步。

国家政策给职校加持,企业岗位需求新鲜出炉,家长心态从“上大学才叫有出息”改成了“有一技之长才是真本事”。专业扎堆不行了,那就“理工+人工智能+互联网营销”三管齐下,谁还看不起技术流?

这一轮招生“严冬”,也是个优胜劣汰的开端。没有人规定,百十家民办大学都得活下去。优质民办高校质量好、特色足,依然炙手可热;反之,早晚得出局。

市场规律“把人看得真透”,适者生存就是这么残酷——谁能在低谷中找到突破口,谁就把握了话语权。

别看民办大学表面上关门的关门,转型的转型,实际上,危机才刚刚开始。以为学生少了,学校就能“腾笼换鸟”吗?民办大学就算调整专业设置,升级校园设施,学费降到底,能不能吸引人还是个问号。生源流失是一波接一波,东三省都成了“招生洼地”,谁还舍得把孩子送去一个“出门找不到工作”的民办院校?

有的企业HR:“民办?那还是看看别人的简历吧。”就业歧视横着走,哪怕政策出台数遍,毕业生照样难以扭转大局。有人自嘲“民办毕业找工作,不如趁早卷到自媒体当UP主。”言下之意,人还是得靠一技之长和硬核实力说话。

家长、学校、公务员三方扯皮,无解矛盾愈演愈烈。学校说自己缺资金,家长说学费高,结果学生成了“流浪的星星”,到哪不是“温水煮青蛙”?表面看事情似乎缓和,实际是危机四伏,要想彻底破局,估计还要经历更大的人才竞争。

民办大学真有那么不堪吗?它敢玩敢拼,投资教育不惧风浪!可别以为大家都冲着“口号牌照”来买单,没真本事、没特色,学生转身就溜了。你以为“公办更香”,结果公办也卷得飞起,技校、职高一路逆袭。

民办大学老路走不通,就得动真格创新。天再黑,有灯就亮。孩子们和家长们也别想着一招鲜吃遍天,如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才是王道。谁能说得准,下一个爆款“学科专业”会不会从这些逆境求生的民办高校里冒出来?情怀很重要,实力才是硬道理。

到底是“钱多才上民办”,还是“不行才选民办”?公办、民办、职校、技校这场“抢人大战”,谁能笑到最后?

(来源:百家号@哀波涛0jC)

  责任编辑:薛筱蕙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