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书画家何树华先生题写
近日,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启动了大型口述历史纪录片的采访、录制工作;采访我的诸多题目中,其中之一是学校由中职升格高职后,我作为首任院长提出第一个校训“灵魂就是用心”,能否释义说明一下?为此,我写下这篇随笔。
要说学校升格高职后第一个校训“灵魂就是用心”,就必须从当时的校标及学校图书馆门前还矗立着的两块石刻“道高学旅”、“德满悟途”作为一个整体说起。

著名书画家何树华先生题写
一
我是2003年6月2日至2006年3月12日任职山东交通职业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期间,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团结带领师生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其中就从“道高学旅”、“德满悟途”切入,提出了“灵魂就是用心”的校训并确定了校标。
所谓的道高学旅,分解释义就是:道是内容,高是标准,学是方法,旅是过程。
所谓的德满悟途,分解释义就是:德是内容,满是标准,悟是方法,途是过程。
我认为:人活一生,无非就是修炼“道”与“德”两个方面。一个人修炼至道比较高、德比较满之境界,须活到老、学到老,永无止境!
我认为:一个人修炼“道”与“德”所能达到的境界高低之秘诀,就是能否在活到老、学到老的坚守中,去“用心”的修炼自我!我长期在思考:一个人干事创业成功的核心密码是什么?及至我任职院长开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思考校训时,我就翻阅着大量经典书籍,在传统文化根基中,领悟着儒家的用心“诚”、道家的用心“无为”、佛家的用心“正念”,联系现代社会的凡俗理解,进而提出了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第一个校训——“灵魂就是用心!”
当时,我私下对人说,“灵魂就是用心”不是我的独创,而是在儒家、道家、佛家的“用心”内涵与外延启迪下,借用了伟人毛泽东“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的至理名言,进而提出来的。“认真”就是“用心”,“用心”就是“认真”。“用心”,就是一个人干事创业成功的核心密码!

二
在上述思维下,也就自然地产生了设计校标的灵感:校标中心使用小篆“心”字,寓意着校训“灵魂就是用心”,同时代表着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所在地鸢都潍坊的特色——小篆“心”字外化为风筝图腾,还寓意着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是莘莘学子放飞希望的地方,中文校名是特意请欧阳中石先生在北京寓所题写,英文校名寓意着学校国际化办学的思维。

三
由上看出,无论是校训还是校标,都是以“道”与“德”为基石而立。
道与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概念,二者既相互独立又紧密关联,共同构成了中国哲学中关于宇宙、社会与人生的基本框架。
——道与德的内涵。(1)道是宇宙本源,是万物生成与运行的根本规律;道是自然法则,体现为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智慧;道具有超越性、抽象性、永恒性,不可言说、不可感知,却通过万物运行显现。(2)德是道的体现,是道在具体事物中的表现;德是社会规范,包含仁、义、礼、智、信等伦理准则,是调整人际关系的行为标准;德是内在修养,强调个体通过自我修炼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
——道与德的关系。(1)道与德的关系是本体与现象的关系,道是抽象原则,道通过德显现于世间;德是具体行为,德是道在具体情境中的实践。(2)道与德的关系是超越性与现实性的统一,道追求终极真理,德关注现实实践;道为德提供方向,德为道赋予形式;道是永恒的,德是变化的;道不变,但德需随时代调整。(3)道与德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与转化,无道则德无根,无德则道无形;道需要通过德实现其价值,德需以道为指导避免流于形式;道与德可以相互转化,个体通过修德可接近道,社会通过行道可提升德。
——道、德与道德的关联。(1)“道德”是道与德的结合,既指宇宙法则(道),也指社会伦理(德),道德是包含仁、义、礼、智、信的完整体系;在现代语境中,道德常指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如“职业道德”“家庭道德”,更偏向“德”的层面,但其根源仍在“道”。(2)道、德与道德的实践路径,包含三个方面:第一,个人层面,以道为方向,以德为行为;第二,社会层面,以道为原则,以德为制度;第三,文化层面,以道为灵魂,以德为载体。

山东省高校2006年十大校园文化影响人类社会进步百部名著长廊
四
由上看出,无论是校训还是校标都要与“道高学旅”、“德满悟途”作为一个整体认识,进而理解这个整体的精髓,把握“道”与“德”的内涵、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个人修养:道提供人生方向,德指导具体行为。如“知行合一”强调将道的认知转化为德的实践。
——加强综合治理:道是政策制定的原则,德是制度设计的依据。如“依法治校”需以“以德治校”为补充,避免规章制度的机械或僵化。
——加强文化传承:道是文化基因,德是文化表达。如“和而不同”既体现道的包容性,又通过德的礼仪实现。
大学期间,我不求100分万岁,因为在校时间是有限的,谁也掌握不了浩如烟海的知识;我也不求60分万岁,因为当同学学习成绩排序时自己总得要点面子吧!那么,大学期间“用心”学习的要点是什么呢?我始终认为:一个大学生,要通过系统的科班学习,“用心”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是终极目的,就是求“道”为最终目标;同时,“用心”改造自我,加强人文素养的提高,进而修炼自我的品性,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也就是求“德”为人生极致。

山东省高校2006年十大校园文化影响人类社会进步百部名著长廊
五
灵魂就是用心,这是干事创业成功的核心密码!这个密码揭示了一个朴素却深刻的真理:在能力、资源、机遇等显性因素之外,用心是连接理想与现实的“隐形纽带”。我们必须要以专注力突破干扰,在碎片化时代保持深度思考;要以洞察力穿透表象,在复杂环境中找到关键杠杆;要以迭代力持续进化,在变化浪潮中始终领先半步。正如稻盛和夫所言:“现场有神灵”,只有真正“用心”的人,才能听见神灵的低语,触摸到成功的本质。
中国古代哲学有心为人身的主宰之说,儒家认为若要修身必先正心;道家指“心”是认识“道”的方法和途径。我们一定要用心做人、用心做事、用心处世。惟有用心,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养成良好习惯,才能强化做好各项工作的责任心。

六
2006年3月,我调离开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后来的校训、校标都被做了多次更改,好在许多师生心中还铭记着升格高职后的第一个校训!感谢学校的这次大型口述历史纪录片采访、录制工作还提及此事!感谢学校图书馆门前还矗立着“道高学旅”、“德满悟途”的两块石刻!
回想自己成也“认真”、败也“认真”,所以我后来就把“灵魂就是用心”的自勉,斧正为“用心做事做值得用心之事,真诚待人待堪称真诚之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了!

泰山“飞来石”后是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我在二层房间度过了在校的最后一年多的时光
(文/孙云早 来源:美篇@荒野隐逸)
作者简介

孙云早,笔名荒野隐逸、行者思虑、山野隐逸;男,汉族,1958年12月出生于青岛市。
中学毕业后上山下乡至莱阳市团旺镇;1978年考入大学并于毕业前加入中国共产党,取得西安公路学院工学士学位;1998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毕业;2014年12月大连海事大学博士研究生肄业。
大学毕业后在交通部济南交通学校任专业课教师1年,1983年底调至山东省交通厅工作20年。2003年6月在山东交通职业学院任职院长,取得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职称;后在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山东交通学院、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任职;合计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20年。
大学毕业后,出版专著多部,发表专业论文及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文章诸多,曾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诸多奖项、记二等功多次等荣誉称号。
目前,仍有多个社会组织兼职,一如既往秉持“待人真诚待堪称真诚之人、用心做事做值得用心之事”原则,继续放大着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