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马悦英 | 又见平遥古城——古城从未改变,变的只是我们看待它的方式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5-11-17 18:25:28

二十多年前,我曾携着女儿的小手,走进了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

最初,它是周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要塞,平遥古城并非孤立存在,它的文化价值还依托于周边的两座千年古寺——镇国寺和双林寺。它们虽不在古城内,但同属“一城两寺”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时的平遥,城墙上的砖石还带着些许未被游客磨平的棱角,城外的原野上,青纱帐在风中起伏,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

女儿仰着小脸问我:“妈妈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城?”我竟一时语塞,只好用“我们一会到城里看看你就知道了”搪塞过去。她将视线抛向远处那连绵的青纱帐。“哇!妈妈,这是一座孤城耶。”她自问自答地说。

2024年秋我们重游故地,城墙依旧,砖石却被岁月和无数手掌磨得光滑。

城外的青纱帐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水泥的森林,道路宽阔得能容下当年那片青纱帐的魂魄。我们将自驾的车停在外城驻地停车场,办理入住时前台服务员告诉我们:如需进城请拨打前台电话,景区的游览车上门接送,一次往返一人只需10元。

饭店服务真不错,电话预约不到5分钟,接我们的车就到了,一路顺带着接了几个民宿酒店的客人,游览车在城门外排着队,将一车车和我们这般年纪的游人运送进出。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能走遍古城的重要景点不走冤枉路,不重蹈张家口堡到处乱撞的覆辙,我们特请了当地的导游员。

导游是个30岁出头的女孩子,学的旅游专业,并持证上岗。我告诉她我俩是同行,1998年就来这里考察过,也算对她主动亮明了身份,我们对她讲:“按照你的导游行程走即可”。

在一处醋酒坊的院门前我停住了脚步,一位推销模样的主管把我们引进院中,热情地接待我们说这是当年乔致庸家的知名醋、酒店铺,它的特点是先将上好的高粱酿成酒,再用酒糟继续发酵成醋。

她领着我们边走边介绍并推销着他家的产品,尤其是制作精良的醋膏,它是由上好的醋汁熬制而成,具有软化血管的功效。在她的忽悠下我很快下单,买了两瓶醋中精品,还互加了微信并请她为我寄回北京家中。

行走在古城内,那些“修旧如旧”的建筑,新得几乎要渗出油漆味来。店铺门前挂着大同小异的招牌,卖着从义乌特制来的“平遥特产”。

导游举着小旗,喇叭里传出千篇一律的解说词,游客们举着手机,忙着将自己嵌进这古城的背景里。

我想起二十年前那个安静的午后,女儿的小手在我掌心里微微出汗,城墙上的风带着泥土的气息。

“这里原是一家票号”导游指着一处宅院说,“晋商文化的代表。”身边的游客们发出赞叹声,相机快门响成一片。我站在人群边缘,忽然想起女儿当年在这里的提问。

如今我或许能回答她了:“这是一座被时间重新塑造的古城,它的灵魂一半埋在黄土下,一半飘荡在二维码里。”

“平遥古城还有五万居民仍生活在此,这是一座活着的具有烟火气的古城,他们的日常生活也成了游客眼中的风景。”导游如此这般地告诉我。

看到一位老太太坐在自家门前的石凳上择菜,周围立刻围上一圈镜头。老太太头也不抬,手上的动作丝毫不停,显然是早已习惯这种场面。

在她面部的皱纹里藏着古城的记忆,舒建新来到附身询问:“你是这座古城的原住民吗?”

“那还有假,我从小就在这里长大的。”

“那你的孩子们呢?”

“如今我们都老了,孩子们也大了,都搬出了老宅,到新城住了。”

“在这里每天都有游客问这问那,你不烦吗?”

“习惯了,每天一点都不寂寞,回答的问题可多了,这不也算宣传自己家了不是。”

这老人其实看起来跟我们差不多大,质朴的语言聊起来还挺有意思。在我们与他交谈后又有不少游客过来与她搭讪。

夕阳斜照,我登上城墙,极目远望,新城的高楼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二十年前那片青纱帐,如今只能在记忆中摇曳。城墙上又见黑悟空形象,一群穿着汉服的年轻人,在它周围拍着短视频。

他们嬉笑着摆出各种姿势,宽大的衣袖在风中飘舞,这场景既突兀又和谐,仿佛古今在这里达成了某种和谐。

城墙上的砖石被无数双手摸得发亮,每一道痕迹都曾是一次短暂的相遇。

夜色渐浓,灯笼次第亮起。古城换了一副面孔,白天拥挤的街道此刻显得空旷。

导游为我们叫来了出城的游览车。离城时回望这座被灯光勾勒出轮廓的城池,忽然明白:古城从未改变,变的只是我们看待它的方式。女儿当年的问题,或许永远没有标准答案。

晚餐来到外城的“八大碗”的特色餐馆,小小的餐厅里满满的都是游客,也许是走饿了,吃嘛嘛香。回住所的路上买了不少方便食用的小包装平遥牛肉,并加了老板的微信,以便想吃这个特产时方便购买。

文/马悦英,部分照片来自网络,文章为2024年秋季河北、山西自驾游纪实,来源:茶马古道上) 

  责任编辑:薛筱蕙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