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三,晚上友人设宴新春小聚,这是我新年首次参加朋友的聚会,主殷客勤,宾至如归,大家欢聚一堂,其乐融融。这是我近来少有的放松状态,大快朵颐,席间收到日本国际书画研究院发来的通知:
郑忠先生:现发布东京2025第十八届国际艺术大赏展的正式《通知》。祝贺您的作品入围本展!此外,发布此次展览的相关资料和信息。请确认!
我粲然一笑,悄悄分享给几个至亲好友。
晚上归来,我忍不住发了朋友圈,在手机上仔细观摩“入围作品”《文明之光——甲骨纪事系列之三》,玉石一样的温润,残碑也似的粗犷,浑然天成,令人浮想联翩,真正是天道酬勤!
日本东京第十八届国际艺术大赏展
郑忠入围作品
作品名称:文明之光——甲骨纪事系列之三
尺寸:78.5cmx43cm
材料:纸本、彩墨
创作年代:2025
去年年底,爱妻被车蹭了,打120到人民医院,诊断报告上只有“肌肉挫伤”,我们还为之一喜,毕竟是汽车碰到了,并无大碍,不幸中之大幸。可是一周后她仍不见好转,反而疼痛加剧,到海安市中医院就诊,才知道是右侧横突骨折,便住院治疗。虽说中医院离家不远,我一天要跑三四趟医院,还要陪夜。更令人头疼的是,12月28号接老妈来家居住,次日发现老妈得了带状疱疹,立即送医就诊,疱疹的痊愈与妻子的“骨折”一样快不起来。妻子找高手了解带状疱疹的助治手段,吃了大把的VB、Ve等营养品,配合医生的治疗,立见奇效。后来妻子不堪忍受医院夜里护士查房的“激光打卡”,本来她的睡眠就不好,几次迷迷糊糊欲睡,护士的激光一照,她就彻夜无眠了。她要求出院,在家静养。
总之,我一个人伺侯两个病人,要买菜、择菜、洗菜、忙三顿饭,这已经是一个大工程了,还要忙这忙那,哪有时间进画室呢?
那心底悠悠的、遥远的呼唤!
再忙的家务也憋不住踊跃欲试的心,怎么办?只能利用早晨与晚上。
别人看不到我早晨跑步时,我就是在乡下的画室里默默地耕耘,用零星的时间做准备工作,晚饭后则速去画室,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累吗?做家务累,画画再苦再累也不觉得累!好在我的睡眠质量极好,哪怕再辛苦,洗个澡、睡个觉,就满血复活,情绪饱满,斗志昂扬地进入到工作状态中。
作品:文明之光——甲骨纪事系列之三 局部图片
去年是农历甲辰年,今年是乙巳年,这是中国传统天干地支的纪年方式。我的绘画方式也是我独特的发现与运用。现在情况下时间紧、求效率,少想,少主观人为习惯性的干扰,让程序重组,交叉感染,跳跃互动。
有几次,我第二天一大早急猴似的去画室,哇塞!经过一夜的“静气”与“露珠”的滋润,特定“窑”中的氛围、介质、气场产生了“窑变”,甚至于出现了“窑宝”。
窑变的不可控性构成了陶瓷艺术的原始基因。我的独特印染工程师、发明家经历的作画方式有如“窑”的状态,当窑工将素坯送入龙窑的一瞬间,便开启了一场人力与自然力的博弈。我将不同介质用天干与地支的交汇重组,在酸碱、油水、温度中发生共生、相斥、流变、氧化与还原的化学反应,在窑室不同位置演绎着万千变化。这是美院教出来的吗?
是上天的晓谕啊!天恩眷顾!
这种不可预测性恰如《考工记》所言“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人工的有限性暴露无遗,却在偶然中孕育出超越匠人想象的釉色、裂变与奇观。这就是《甲骨纪事系列》中产生的意外惊喜。
这才是我原创绘画艺术与世界在主、客观上的同频共振了!
感谢NPO法人日本国际艺术研究院与国际评委专家老师们的辛勤付出。
(文/郑忠,乙巳年正月十四写于逍遥轩;来源:新意象水墨)
艺术家简介
郑忠,1962年生于江苏海安,1979年~1985年为海军南海舰队潜水员,1988年毕业于南通大学美术学院,1999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版画系研究生班,2000年至2004年任教于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1997年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观察》“美术名家”隆重推介。1998年北京文艺出版社出版吴冠中自传《生命的风景》遴选郑忠作品做封面,2002年为南通市档案局审定为南通历史上第144位历史文化名人。
现为中国文化艺术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日本国际艺术研究院会员,香港画院研究员、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画派研究会分会理事,北京中投文化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经济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国艺轩书画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