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巫卫东·人物水墨画 | 当画笔浸染高原的霜雪与牧民的体温,艺术创作便成了精神的朝圣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5-03-24 16:08:08

1.jpg

站在海拔三千五百米的尕海湖畔,高原的风裹挟着酥油茶的醇厚拂过面颊,这已是我第二十次踏入甘南。宽厚的藏袍褶皱里沉淀的岁月,玛尼堆上飘动的经幡,牧羊女被高原阳光亲吻过的笑靥,都在宣纸上凝结成永不褪色的墨痕。

初遇甘南时,我的画笔总是追逐着转经筒的金光,沉溺于藏式建筑繁复的几何之美。直到那个飘雪的清晨,我在扎尕那偶遇制作青稞糌粑的老阿妈。她布满沟壑的双手在晨光中揉捏面团,指节弯曲的弧度与山脊线的起伏惊人地相似。

那一刻我突然顿悟:真正的藏族美学不在恢弘的寺院金顶,而在牧民被风雪雕琢的掌纹里,在孩童奔跑时扬起的藏袍下摆间。

2.jpg

空白图jpj.jpg

3.jpg

笔墨语言在高原产生了奇妙的嬗变。传统人物画的十八描法已不足以表现藏袍粗粝的质感,我将狼毫笔锋散开,蘸取浓淡相间的宿墨,以皴擦点染再现牦牛毛织物的厚重肌理。

绘制朝圣者群像时,摒弃了程式化的线条组合,让人物轮廓随着玛曲河的流向自然舒展,使画面产生经幡舞动般的韵律感。在表现牧民眼神时,留白处常会突然跃出一抹石青,那是雪域阳光在瞳孔深处折射出的信仰之光。

瞩目天地之间遥远的地平线,让我重新审视中国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真谛。归程后创作的一系列甘南题材作品,人物与雪山大地浑然一体,墨色中沉淀着对生命轮回的思考。

4.jpg

甘南是我的吉祥之地……,当画笔浸染高原的霜雪与牧民的体温,艺术创作便成了精神的朝圣。那些被烈日灼烤过的笑容,还有散发着青稞酒香的牧歌,正在宣纸上生长成永不凋零的精神图腾。

在这片离天空最近的土地上,我触摸到了艺术最本真的模样——那是用真诚的笔墨,对生命原乡的深情叩拜。……扎西德勒!

文/巫卫东 2025.3.21)

5.jpg

空白图jpj.jpg

6.jpg

空白图jpj.jpg

7.jpg

空白图jpj.jpg

8.jpg

空白图jpj.jpg

9.jpg

空白图jpj.jpg

10.jpg

空白图jpj.jpg

11.jpg

空白图jpj.jpg

12.jpg

空白图jpj.jpg

13.jpg

空白图jpj.jpg

14.jpg

空白图jpj.jpg

15.jpg

空白图jpj.jpg

16.jpg

空白图jpj.jpg

17.jpg

空白图jpj.jpg

18.jpg

空白图jpj.jpg

19.jpg

空白图jpj.jpg

20.jpg

空白图jpj.jpg

21.jpg

空白图jpj.jpg

22.jpg

空白图jpj.jpg

23.jpg

空白图jpj.jpg

24.jpg

空白图jpj.jpg

25.jpg

空白图jpj.jpg

26.jpg

《印象·甘南》系列作品 68x68cm 2022

空白图jpj.jpg27.jpg

空白图jpj.jpg

28.jpg

空白图jpj.jpg

29.jpg

空白图jpj.jpg

30.jpg

空白图jpj.jpg

31.jpg

速写手稿系列 12x18cm 2018

在巫卫东的画中,众多人物常常堆叠在同一空间中,尽管繁杂,却不拥挤;光色通透,但却体量感十足。巫卫东的笔墨语言吸收了不少西画的因素,他以油画般的笔触和遒劲苍润的线条,与水的流畅透明相融,构建出极富节奏感的画面。巫卫东笔下的水墨人物多为平凡的普通人,这些朴实得有些粗糙的形象占据整个画面,他们乐观而平静的精神状态,在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动人,在巫卫东眼里,这种平凡的真实以及由此而来的生存经验,是维系民族发展的基础,因而,在这些普通人的形象上,闪烁着一种朴实的高贵品质。

文/张晓凌,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博士生导师)

(来源:老巫水墨)

画家简介

“西部主题美术创作的深度思考——‘古道放歌-巫卫东画展’学术研讨会”摘要

巫卫东,1990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兰州画院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主任。

  责任编辑:薛筱蕙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