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一涂一抹总关情——黄阿忠个展”昨日在上海开幕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5-03-26 13:49:56

中华网山东报道 2025年3月25日,“黄阿忠:一涂一抹总关情”艺术大展于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正式启幕。作为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活化馆藏的重要展览,本次展览源于黄阿忠向中华艺术宫捐赠的194幅代表作品,涵盖其1970年代至今的油画、水墨、水彩等多媒介创作,完整记录了艺术家从“十二人画展”打破陈规到融贯中西的探索历程。展览以“得意有形”、“畅神无界”两大主题为经纬,串联起黄阿忠从乡野村舍到都市街巷的创作轨迹,以独特的视觉语言诠释海派文化在当代语境下的传承与新生。

开幕式现场

近两百件精品入藏,时代之美赋能艺术活化

黄阿忠是上海现代美术史中的标志性人物,参与了中国现代美术的演进过程,其艺术成就代表海派精神。他的绘画语言直抒胸臆,成熟驾驭油画、水墨、水彩等多媒介创作,强调情感浸润与人性关照,探索出独特的中西艺术融合的艺术语言。本次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收藏的194幅作品涵盖黄阿忠1970年代至今各阶段代表作,是其毕生创作精品,黄阿忠表示;“作为上海画家,我有理由将作品留在上海最好的去处,那就是中华艺术宫。这是一个宣传美的场所,而我是一个一辈子创作美的艺术家,我要用作品为时代留下一段审美。”

嘉宾视频祝福

近两百幅入藏精品不仅是上海现代美术史的重要切片,更为研究中国绘画的现代转型提供了鲜活样本。此次成体系的捐赠收藏,将黄阿忠个案纳入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海派艺术研究体系,进一步丰富了馆藏本土艺术家系统性收藏,为研究中国绘画现代转型提供了鲜活样本,为研究海派艺术发展、传承城市文脉的学术资源,进一步夯实了“学术立馆”的核心战略。

作为上海唯一的国家重点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始终以“学术立馆”为核心战略,专注梳理海派美术的源流、内涵及影响,激发海派文化在当下的活力。基于日渐丰富的藏品体系,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将持续以独到专业的视野,从上海城市文脉和品格中求真探源,让馆藏作品得以进一步活化,通过美术展览彰显时代特征,让精品艺术真正为人民所享,依托系统收藏,探索海派文脉的当代回响,推动中国美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开幕式现场

画见城市记忆,两大艺术板块叩响视觉诗篇

黄阿忠,1952年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从1979年《十二人画展》的打破陈规,到中西互补,诗画互鉴的现代绘画探索,黄阿忠的作品始终围绕在情感胸臆直抒的驱使之下,浸润于海派精神之中。从上海戏剧学院的求学历程,到师从陈钧德、孔柏基等名家汲取艺术养分;从石库门的斑驳砖墙到外滩的霓虹倒影,黄阿忠参与了中国现代美术的演进过程,作为上海本土艺术家的代表,黄阿忠的创作始终与这座城市血脉相连他的画笔既是记录城市变迁的时光切片,亦是叩击时代精神的视觉诗篇。

本次“黄阿忠:一涂一抹总关情”艺术大展通过“得意有形”与“畅神无界”两大主题,系统性展出馆藏黄阿忠油画、中国画、水彩作品199幅,以艺术为纽带,连接城市记忆、人文精神与时代审美。其中,“得意有形”部分以黄阿忠早期块面构成的油画和相对传统的花鸟为主,特别呈现《逝去的城市》《甜爱路》《堰头老宅》等代表作品,构筑起一座立体的城市记忆博物馆。如在《逝去的城市》中,几何色块与斑驳线条交织成抽象的城市肌理,暖调的棕黄与橘色如老照片般泛着时光的包浆,将外滩万国建筑群的轮廓解构成一首视觉交响曲,让观者在色块与笔触的缝隙中,窥见上海从弄堂烟火到都市霓虹的嬗变轨迹。这些部分作品相对具象,笔触强烈,逸笔草草,看似随意,实则抒写着艺术家对生活的长情告白。黄阿忠对于上海城市感情的浓烈情感,呼应着展览主题“一涂一抹总关情”——这不仅是一次个人艺术回顾,更是一场关于生活、城市与人民的深情对话,期待通过展览,让更多人感受到艺术的力量,让艺术成为连接生活、城市与人民的纽带,共同书写城市发展的美好未来。

“畅神无界”在黄阿忠看来,是一种将源于自然的精神与意境,进行打破常规载体地自由创作。为诠释“畅神无界”这一极富艺术哲思的主题,本板块着重展出黄阿忠近些年来用笔用色更为恣意妄为的油画水墨和水彩、固体油画作品为主,这部分作品笔触横涂竖抹,更为意向超然,不求形似,不再仅是技巧的展现,而是情感的宣泄、是心绪的流淌。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艺术实验之作《立体构成》与《临海的房子》皆在本板块展出。前者以立体主义手法拆解瓶罐与水果,几何切面在画布上碰撞出崭新的视觉秩序;后者则以油画棒的粗犷笔触描绘海边小屋,高饱和的蓝色海浪与灰白建筑形成超现实对比。这种“不似之似”的美学追求,在《远方的雪》中化作一场雪落无声的视觉哲学——油彩堆砌的厚重肌理与水墨留白的空灵意境,在画布上达成微妙平衡。

诗画交相辉映,一展构建东方意境的同源相融

众所周知,黄阿忠的散文和诗歌的创作是其艺术思维的重要组成,充分体现了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他的散文和诗歌清新流畅,情感起伏丰沛,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也有对世间万象的独到思考。在他笔下,一切景语皆是情语,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更深层的人文内涵。

步入展厅,展出的《静物·莲蓬》以灰色调营造出宋瓷般的温润质感,陶罐的粗犷笔触与莲蓬的概括线条,在三角形构图中演绎“枯荣相生”的东方哲思;《水乡》则以松散洒脱的笔触勾勒白墙黛瓦,乌篷船的倒影在水彩氤氲中化作一首朦胧的俳句,静谧的街巷、古朴的建筑,体现了黄忠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细腻感受,传达出对水乡生活的眷恋。这些作品延续了传统文人“格物致知”的精神,将日常物象升华为心灵的镜像。

当城市更新以分秒计量,黄阿忠选择用画笔慢速显影时光。他的艺术既是对消逝之物的深情回望,亦是对存在之美的永恒确认。而此次展览的举办,也将更进一步让艺术家调色板上的鲜活城市记忆更为生动永恒。正如展览学术主持陈翔表示:“在黄阿忠的艺术实践中,我们看到了文学与绘画在情感的纽带上的有机融合。他的创作既保持了传统文人画的写意精神,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视觉语言。这种融合不是表面的技法叠加,而是源于艺术家独有的文学积淀与独特的艺术感悟。”

此外,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策展团队也有意将其诗歌与绘画的互鉴融入策展布展之中,亦将其极具代表性的诗歌引入展墙,巧妙展现黄阿忠融合西方语汇和东方意蕴的艺术特色,构建诗画同源的东方意境。在审美上延伸出关于诗与远方的想象,给观众以情感慰藉。

展览期间,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也将邀请艺术家与专业画家亲临现场,推出一系列教育活动与学术讲座,揭示海派文脉的传承密码,为观众带来“全民、全龄、全域、全时”的美育体验,为艺术竞品持续赋活赋能。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6月20日。

展览现场

20250309132953865522.png

文稿/主办方提供

摄像、摄影/徐智勇 李建龙 王鑫

转载请后台获取授权


画家简介

“一涂一抹总关情——黄阿忠个展”丨潘耀昌:黄阿忠的用笔运色透露出东方美学情味的宁静禅意,给人直达心灵的感动

黄阿忠,1952年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原主任、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长宁区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市崇明区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周龙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