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冯东东 | 放飞自己鲜活的感受能力,在与花草的互动中激发出对作品新的见解与启发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5-04-10 15:22:14

一切有作为的艺术家都能以独到的艺术语言创造美的艺术境界,一个艺术家真正的贡献是语言的创新。如果说审美理想的构建是绘画法度和秩序建立的基石,那么绘画秩序的建立则是绘画风格成熟的标志。风格作为语言的积淀和语言的传承,是绘画语义结构演化所带来的审美样式的变化,每一个绘画语义结构变化都会带来新的审美样式。风格的形成在于它所搭建的整体画面必须有内在的秩序和法则。天才一生都在寻找秩序,一生都在试图用理智来理解,不管他表面是多么感性,其内在是建立在秩序和法则上的。具有文化特异性的没骨花鸟语言范式的创造是自我标示绘画风格的关键。如何在打破长期以来几乎是恒定不变的表现技巧、形式格律,义无反顾地抛弃传统的集体笔墨规范的同时不懈地探索个体规范,赋予绘画以性格内涵,以绘画语言开掘物象性格深层结构的内容,在反对传统所加给绘画创作的束缚时重建和确立自我的画面秩序和语言系统,通过技法层面上的突破来带动艺术语言层面的拓展,将其它画种的视觉元素融会于传统的笔墨语言,全身心投入到造形,色彩和笔墨关系的探索上,来寻求没骨花鸟绘画语言的创新是我的探求路径。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任何在绘画语言上有突破的艺术家的探索几乎都是极具个性化的,只有当绘画创造意识超越了技法意向时新的表达语言方式才能产生。新的造型方法是唤醒画面结构美学形式新经验的动因,我在没骨花鸟中重新建立对作品形的理解,把以前对形象的关注扩展到对作品中所有形状的关注。由于长期的写生和对东西方造形艺术的研究使我对造形的鲜活性、绘画性、符号性的艺术特征的追求更加明晰。我的造形理念主要体现在:物象结构向画面形象结构的转换,画面形象结构向画面造形符号结构的转换,画面造形符号结构向画面笔墨结构的转换,画面笔墨结构向画面结构的转换。这几种转换过程是画面秩序建立的过程也是在物象中提炼抽象形的过程。当抽象的形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时,它需要精神内涵的支撑,因此如何在对抽象形锤炼琢磨中达到超越,由造型而至形而上。让造形感觉与造形理念在写生过程中逐步建立,因此我写生的过程是一种体验与发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也逐步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认识角度与表达方式,也是在这一过程中放飞了自己鲜活的感受能力、游离不定的思维方式和丰富的想象,自在地远离那些传统教条作画方式的约束,得以自由地奔驰在个人理想的精神世界,在与自然界花草的互动中激发出对作品新的见解与启发。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我对花鸟造形的追求是“意”与“象”连在一起的,确切地说是“意象”造形。造形处于写实与抽象之间,形感是最基本的一个艺术素质,可又是最难掌握的。在塑造形象时,并不刻意地去追求严格的比例和解剖,不去追求外在形象的精确与酷肖,而是重视情感的感受与体验。用比喻式的联想去把握、概括和强化形感,所画的每一根线,是对形状之间类比的敏感,也是对立体物象的平面解构。把立体物象转化为平面的画面形象时,注重正形与负形的对应反衬,形成一个有节奏流动的整体而不是具体物象的实录。当然肯定了内外形并不意味着否定像的重要性,它是画面相互依存的两面。整个画面形与形都是相关的,既是一个个纯粹的形又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存在。那种作为画面有机部分和整体相关联的存在,是通过对象的平面解构处理安排来达到这一点的。在用线解构物象时,通过对形的情感夸张使形状与形状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稳固的框架,成了平面上的一块同边界相互作用的形状,有一种新颖的张力也就是说画面中的每条线都和边界四条线相互作用,所画的第一根线在形成形凸显象时已经在向画面结构转移。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如果说画面风格的形成过程是画面秩序的建立过程,画面秩序的建立就是画面结构的重组,而画面比例的尺幅结构是画面的最大结构,所以画面形象结构只有融入画面框架结构时才有价值和存在的意义,而这一存在方式是以线条对自然物象的解构过程中通过线条在画面的抽象组合来加以实现。线条已经成为画面结构的支架,它已从形象的塑造演变为相互关联、支撑,在整体上又让它们相互调节,使之搭接成为牢固有序的画面结构,从实物中提取有方向的线,并一一加以改造设计,使之成为强化的造形符号,把造形这种符号进一步强化成含义更为丰富的画面形象,则是东方符号化造形观的特性,是一种纯粹的绘画基本语言的全新提炼,并以团块的方式强化平面张力的网来捕获画面结构,空间的结构就从幕后呈现画面更深层的存在语意得以凸显。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凭借对艺术的执着,依循个人的观点与直觉在不断实践和探索中,经历了从“再现”为主的写实手法到“表现”为主的写意手法的转变过程。扎实的写实能力是追求个性化造形的基础,我在语言的艺术实践转变过程中,慢慢的认识到造形的独立审美价值,和造形自身艺术形态本身的意义,如果说,造形能力的意义在于“赋生命以形式”,那么意象造形理念的意义则在于“赋形式以生命”,是意象造形它以其鲜明而强烈的生命感,使作品空间变成了一个充满灵性和情趣的生命空间。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当代艺术语汇每次规律的发现与重组,都诱发出艺术家巨大的潜能。色彩与笔墨的融合,为当代花鸟画坛表达方式重建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也是我没骨花鸟语言范式与画面秩序建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画面上协调笔墨与色彩的关系,在强化色彩的张力时笔墨的魅力虽有所掩盖但强化的色彩以不缺失写意精神的彰显是我笔墨与色彩融合创新的底线。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重新审视历史,我们发现花鸟画在用色上唐宋艺术中震撼人心的色彩力量和内在生气已经逐渐淡化稀释,发展到清末已经高度的程式化、概念化,以往温润淡雅的传统设色随着时代的巨变逐渐失去了赖以依托的文化背景和精神支持。我在研读古今中外绘画的图册资料,观摩经典名作,不断摸索,反复实践,有目的地吸收西方现代艺术,从而慢慢凸现出在用色上的追求方向。色彩作为一种绘画语言既是表现又是再现,既是造型又具有独立的形式美感,是一种交流情感和志趣的视觉语言。对色彩语言的创造是艺术家对艺术本质的深化与彰显,是从自然到形式的艺术升华。这种支配和影响着我们感官情绪和审美判断的色彩并不是出自对自然色彩的模仿,而是存在于对生命感悟的审美追求之中。

640.jpg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伟大的艺术家都是在探索纯色感的。强化色彩本身,使其摆脱随类赋彩的概念模式,在画面秩序的重建中包含了具有自我面貌的画面结构的生成,即物象色彩向画面色彩的转换。由于中国画线面造形的艺术特征,中国画的色彩意象伴随着其造形意象连带产生。艺术家在描述人与自然的同一体时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也是随着对象、主题和自身状态的变化而演变的。在现代绘画观念的影响下,如何探索没骨花鸟画语汇与其它画种的契合点,在吸纳西画与其它画种的色彩表现方法时巧妙地利用绘画材料中的不同视觉特性和美感属性,在结合不同的运笔及技巧处理造成不同的画面肌理效果丰富传达艺术情感是我在色彩上的探究方向。让画面在彩和墨,笔触的这种交错重叠及掩盖中,色层与色层之间,色层与笔墨之间在叠压的过程中相互作用,产生的笔迹和形状,记录了用笔的速度、方向和力量也将作画过程凝固,情感也被更直接、更生动地保存下来,表达的对象也更强烈直接的感染上画家作画时情绪的波动和心理变化。先前的用笔因为没有被掩盖,它们还向作者提示了自身规律所指向的可能,它反而更真切、更朴素。它们保留了一种率性而又浓郁的情绪性,与放纵淋漓的笔墨,融情入境的创作理念,以及对生命的独特审美观照相融合,营造出花鸟画中的人化情境,以此完成色彩追求的特征。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以上论述的是我在没骨花鸟画语言探索的几个方面,力求通过寻找恰当的形式语言,揭示现实和内心的真实性。从形而下的角度看,笔法、造型、墨韵、色彩特征形成了我对没骨花鸟画艺术的形式美追求;从形而上的角度,笔墨风格、艺术品位及情感表达所体现的文化之美是我的审美理想。没骨花鸟艺术的感染力与其说表现在形式方面,毋宁说是蕴藏在艺术品表现出的艺术家的生命体验和情感释放在形式语言上的创新,正是这一点才体现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当然,这诸多风格因素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只有相融相会才能获得独特的审美价值。

文/冯东东,来源:芸點文化)

作品欣赏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1BC40F3384FB01E419B39EC40EEC6D4C_副本.jpg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画家简介

冯东东丨艺术的创作过程是关于理想、记忆、观察的体悟与发现

冯东东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艺术中心美术组主任

中国热带雨林艺术研究院常务理事

重庆市工笔画学会副会长

重庆市中国画学会副秘书长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副教授,副主任,硕士生导师

作品参加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美展和新中国美术家作品展,多次在国家级和省市级画展获奖,并有学术论文及作品发表于《读书》、《美术观察》、《美术》、《中国书画》、《国画家》、《光明日报》等学术期刊和报刊。

  责任编辑:薛筱蕙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