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艺术长卷中,写生不仅是画家与自然对话的方式,更是将天地灵秀凝于尺素之间的修行。王铁牛以笔为舟,游弋于菏泽牡丹的国色天香与江西婺源山水的诗画意境之间,用色彩与光影编织出两幅截然不同的文化图景。他的写生之旅,恰似一场跨越时空的视觉盛宴,既展现了牡丹之城的雍容华贵,又勾勒出水墨婺源的淡泊禅意。
王铁牛的牡丹系列作品,摒弃了传统工笔画的精细勾勒,转而以粗犷的刀笔和浓烈的色块碰撞出牡丹的魂魄。画面中,晨露未晞的牡丹在逆光中舒展,花瓣边缘泛着金红的光晕,叶脉间的露珠“散发着”草木的清香。王铁牛以印象派的光影处理技法,将牡丹的层次渲染得如同交响乐中的华彩乐章:前景的牡丹以厚涂法堆砌出丝绸般的质感,背景的枝叶则以薄涂扫出朦胧的诗意,虚实相生间,牡丹的富贵之气与文人之韵达成微妙平衡。
婺源,这座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的皖南小城,其徽派建筑、层层梯田、云雾缭绕的山峦构成了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王铁牛多次深入婺源采风,以写生的方式记录下这里的四季变幻。他的婺源系列作品,既有对自然风光的真实描绘,又融入了对传统村落文化的深刻思考。
在王铁牛的婺源写生作品中,他常以湿笔渲染远山云雾,以干笔勾勒白墙黑瓦,使画面呈现出朦胧与清晰交织的视觉效果。其婺源写生系列作品,通过笔墨语言传递出一种静谧、悠远的诗意,让人仿佛置身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王铁牛的艺术之旅,始终贯穿着“写生即修行”的理念。他坚信,只有直面自然,画笔才能触及生命的本真。在菏泽,他与牡丹对话,在层层叠叠的花瓣间寻找东方美学的现代转译;在婺源,他与山水共情,在黑瓦白墙的韵律中探寻水墨精神的当代可能。
他画牡丹,不仅绘其形,更传其神——牡丹的绽放,是菏泽人坚韧精神的象征;他画婺源,不仅摹其景,更述其情——古桥流水间,是徽州文化千年文脉的流淌。从菏泽到婺源,王铁牛的写生之旅完成了一次文化精神的往返。牡丹的墨韵与婺源的诗行,在他笔下化作两条平行流淌的艺术长河:一条奔涌着中原文化的雄浑之气,一条潺潺着江南水乡的灵秀之音。
(来源:写生啦)
2025菏泽牡丹写生现场及作品欣赏
2025婺源写生现场及作品欣赏
艺术家简介
王铁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荣誉会员,中国俄罗斯友好协会理事,留俄(苏)美术院校校友会会长,俄罗斯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荣誉教授、荣誉博士,俄罗斯苏里科夫美术学院荣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