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艺术家范扬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艺术功底,将生活中的点滴美好、社会的发展变迁、时代的精神风貌,都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用一幅幅生动的画作,为时代画像,为山河立传,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既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能领略到时代赋予艺术的崭新活力,他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成为当代中国画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推动者和引领者。
《对画中国》栏目专访
新的时代必须产生新的艺术语言
——范扬
主持人:中国美术家协会范迪安老师对您有一个评价,说您的作品是笔厚墨沉的大山水观,您怎么看这个评价?
范扬:挺准确的,实际上中国画有一种是清朗清明潇洒悠远的,同样也有一种是浑厚凝重沉着痛快的,我恰好属于沉着痛快的,我经常在想,在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是一种文化的自信,民族的振兴,这时候我们更需要有雄浑的气概,小桥流水固然很好,但是我们还是要有着大江东去的气势。
泰宁上溪漂游太白鲨景点
33.8x69.5cm
主持人:范老师,我觉得您的作品很秋天,画面给人一种秋天的寂寥静谧之感,您觉得是这样吗?
范扬:我觉得你说的很对。我画中国画其实有一种特殊的技法,它从元代以后叫做浅绛法,浅绛就是淡淡的红色,这种颜色画出来特别的秋天,然后到我这就变成了很秋天。
从古至今中国的文人墨客对秋天情有独钟,比如辛弃疾的词是这么说的:“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他觉得年轻的时候要有一种惆怅,要有这种感受和感觉,他的阅历又没有那么的复杂,他叫强说愁。后来,辛弃疾老了以后就变成:“天凉好个秋”了,这个时候他就是有情有义的,正好说明了我为什么爱画秋天,为什么要有这种手法,我觉得秋天它确确实实能蕴含着很多内容,一个人的人生经历,一个人对自然景观在内心的反响和反应,很有意思。
所以我们认真看看,很多诗歌、文学诗赋里都有对秋天的描写“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尤其是我们都非常喜欢北京的秋天,唯一的遗憾就是太短了,好像只有一个星期,我记得刚刚入秋,颜色开始漂亮,感觉一会秋天就过去了,所以更要珍惜这一份秋天带给我们的愉悦。
溪山行旅
35x138cm
主持人:范老师,您认为当下这个时代最好的画家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范扬:第一,要对自己自信,第二,要把自己融入整个民族、国家进步的大潮里面,我经常讲我们的命运真的是国家、集体、个人相融合的,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复兴的时代,我们的基础是比较好的,我们既有前人对艺术的那种执着训练,又有对新事物的一种美的追求,我们处在一个承上启下的年龄段,我们的艺术正在走向成熟,我们的身体状态也不错,我们的精神是饱满的,我们做了非常好的准备,时代给了很好的机会,我们一定会成功的。
鸣驰出西域
87.5x35cm
主持人:范老师,您曾经表达过一个观点:对于所有的艺术家或者创作者而言,最重要的是要拥有像诗人般敏锐的感知能力,您认为创作者如何培养这种敏锐的感知能力呢?
范扬:首先,你要热爱生活,热爱身边的一草一木,要有激情,不能漠不关心、麻木不仁,你只有被感动了以后才能带来这种感受和感觉,看到一个景色你一定要用心去体验、去感受,这时候你创作出来的作品就是心灵的感受,它会给你带来创作的美好的感觉,如果你的技巧能够达到的话,你就能表达出这种感受,同时传达给观众。
壮士小梦
137×34.5cm
主持人:您曾说新时代必须要有新时代的艺术语言,那在您看来当下的艺术语言应该是什么样的?
范扬:第一,他应该是中国的,第二,是自己的,另外是时代的。梅兰竹菊是中国的,但是时代的那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必须是自己的,为什么必须是自己的,我经常讲所有的艺术家、画家贡献了自己的反映自己心性本性的作品的时候,你就丰富了整个民族的文化塑造,一个民族的文化塑造由许多有才华的艺术家贡献了自己的才华思想和作品,那么他就是一个立体的聚合,那么我们必须画出自己的本性,所有的人的本性汇聚在一起才是一个文化潮流。
落珠岩
43x46cm
主持人:范老师,普通人对中国画的看法认为代表的就是意境,是静气,您的作品让我看到了中国画的另一面,就是他也可以非常的热烈奔放和张扬。
范扬:我画了许多体育题材的作品,比如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我创造了八十几件作品,体育本来就是饱含激情的,是生动活泼的,所以我的作品、我的线条就必须跟着动起来,正如古人说的静若处子,动如脱兔,那么我就是这个脱兔。所以当你下笔的时候一定要是准确的,就像老鹰抓住兔子,一把抓住。这时候就需要你的激情,我觉得我在画体育作品题材的时候做到了。你有了激情,有了感动,你才有了激动,才有你笔下激越,用你激越的笔触去表现激越的体育赛事。只有激动,你才有创造,才有那种表达的欲望,从心理到生理上的高度的极致的呈现。
陈宇汐全红婵小姐妹夺冠
32x68.5cm
主持人:范老师,我看您除了体育赛事外还特别关注时事,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系列创作的,还是一直都是这样一以贯之的?
范扬:我其实一直在画着,我可以拿出2000或3000张这样的作品,其实一个艺术家,比如我,我这个类型的艺术家不是关在象牙塔的,我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我觉得很有意思,这也是对生活的一种热情、一种热爱,是作为一个艺术家对生活的投入。
三韧峯
33.5x45.5cm
主持人:范老师,如果让你选择一个词语来形容您心目当中的中国画,您会怎么说?
范扬:它是我生活的一幅画,是我生命的一部分,融入了我的生活,很多油画家他要到工作室去画,而我们中国画家大部分是在家里画的,所以中国画是融入中国画家生活的一个状态,这就是我对中国画的基本认识,我离不开它,它就是我生活、生命的一部分价值所在。
大金湖
33.8x69.5cm
钟成佛在泰宁甘露寺
69.5x35cm
(来源:艺脉华章)
画家简介
范扬,1955年1月生于香港,祖籍江苏南通。1972年入南通市工艺美术研究所。198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曾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京书画院院长、金陵美术馆馆长。曾任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国国家画院博士后导师。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特聘院长。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被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国家科学艺术院聘为院士。2013年被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艺术院聘为院士。2014年在法国圣爱美隆市接受鲁德拉骑士授勋册封。2019年在北京获得由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先生亲自颁发的顾拜旦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