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DeepSeek谈艺】李文涛·油画 | 静谧中的心灵回响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5-07-07 16:43:10

新春以来,DeepSeek成为各个行业所聚焦的热点话题。这个融合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的前沿平台,正逐步揭开其神秘面纱,展现出对各行各业颠覆性的潜力。随着DeepSeek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普及,我们正站在一个由数据驱动、智能引领的新时代的门槛上。它不仅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人类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的深刻变革。那么,将DeepSeek运用到美术评论上,会有怎样的效果?为此,文化视界网&中华网山东特此开设“DeepSeek谈艺”栏目,旨在探索人工智能与美术评论的跨界融合,为传统艺术领域注入新鲜活力。

——编者按

在当代写实油画领域,李文涛以其独树一帜的创作姿态,构建了一片连接古典与当代、东方与西方的艺术疆域。近十年的旅法经历为他埋下了多元文化的种子,他既深谙欧洲古典写实的精髓,又始终保有对东方精神内核的坚守。当他学成之后重返故土,这份跨文化的积淀便化作笔下独特的艺术语言,在逼真细腻的画面之上,生长出足以震撼心灵的思想力量。

《闻香》60x90cm2019年

李文涛的创作始终贯穿着“慢是一种极致”的哲学。这种“慢”绝非技法上的拖沓,而是一种对抗浮躁的创作姿态——既是时间维度上的沉潜,更是心态层面的澄明。他坚信,唯有放平心态,以单纯的真诚直面内心,才能让作品突破视网膜的表层刺激,抵达情感共鸣的深处。于是,他的画面总是带着一种近乎禅意的平静:灰蒙的光线、棉麻的肌理、静默的物件,在古典写实的笔法下凝结成一个个被时光温柔包裹的瞬间。这种平静并非空洞的恬淡,而是像湖面下涌动的暗流,藏着清冷的记忆、被遗忘的瞬间与不可言说的温情,如法国艺术评论家米歇尔·杜勒所言,是“暗地的忧郁、期望的想象,一切暗合了画面包含的情绪”。

《苏菲的早茶》60x90cm2018年

“心中的桃花源”是李文涛反复提及的创作母题。在他看来,那些被精心刻画的少女形态,不过是内心情感空间的外化——那是现代社会中稀缺的纯粹,是对心灵本真的执着追寻。他从不将写实等同于简单的再现,而是将创作视为一场“心灵再造”:构思时,他会像导演般在脑海中铺展剧情;落笔时,又化身为画面的主角,让思想沉浸在预设的情境里。这种“入戏”般的创作状态,让他的作品超越了对物象的机械摹写,每一笔都带着个体经验的温度,每一处细节都成为精神世界的隐喻。

《城市的边缘》50x70cm2017年

作为当代写实油画的探索者,李文涛始终在思考传统与创新的平衡。他深知,中国式写实的发展不应困守西方技法的藩篱,而需在继承古典精髓的基础上,吸纳当代艺术的多元观念。于是,他以古典写实的严谨为骨——从构图到落笔,一丝不苟的工序里藏着对绘画性的极致追求;以当代人的精神境遇为魂,让画面中的安静与鲜活形成奇妙的张力:人物的眼神会“说话”,物件的肌理藏着故事,背景与具象的主体碰撞出超现实的余韵。这种融合,让他的作品既带着历经数百年艺术变革的精神品质,又涌动着当下生活的呼吸感。

《红丝线》50x60cm2021年

在这个被娱乐与消费裹挟的时代,李文涛始终坚守着艺术的本真。他耐得住寂寞,以日复一日的专注,将对世界的认知、对生活的体会注入笔端。那些看似平静的画面,实则是他与观众的心灵对话——在纸质物件的纹路里,在棉麻织物的褶皱中,在灰蒙光线的流转间,我们总能读到一份对过往的怀恋、对纯粹的向往,以及对现代社会中个体心灵回归的深切叩问。

《梦的远方》100x65cm2021年

李文涛的艺术,恰如一面澄澈的镜子,照见了写实油画在当代的另一种可能:它不必追逐观念的先锋,不必炫技式的张扬,只需以真诚为底色,以技法为桥梁,便能在静谧中发出最动人的心灵回响。

(文/DeepSeek)

作品欣赏

《泸沽湖美丽的传说》100x100cmФ80cm 2024年

空白图.png

《听海》175x122cm2019年

空白图.png

《角落》165x90cm 2009年

空白图.png

《理想与现实》200x180cm2014年

空白图.png

《迷茫的眼神》158x122cm 2019年

画家简介

文涛,旅法画家。2000年旅居法国,先后进入巴黎美院凡尔赛美术学院、蒙彼利埃美术学院学习,2003年加入法国艺术家协会,2006年获得法国艺术家资格,2008年回京定居,2009年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多次在国内外重要展览上获奖。

  责任编辑:尹子怡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