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作品系列展
毕宝祥·写生作品展
主办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承办
江苏省科普美术家协会装饰艺术专业委员会
总监制
刘玉龙 郭志峰
策展
施 茜
展期
7月4日—8月4日
序
上个世纪80年代,一批曾活跃于中央大学时期的学者、艺术家及美术教育家,虽近古稀之年,仍执教于南京师范大学。他们学贯中西、德品高尚,颇具民国名士风采,为这所百年老校增添了厚重而纯净的学术遗风。历届学子受教受惠,在浓郁的学风中受熏染,这为日后他们的继续成长奠定了基石。黄显之、秦宣夫、杨建侯、卢是、闵叔骞、宋征殷、蒋荪生、王达弗、杨云龙、黄纯尧诸师皆为我们上课。当时的中年教授有徐明华、尉天池、范保文等先生。我注意到八四级新生中有一位学生,勤奋、迷恋黄宾虹苍浑的墨色世界,临写大量黄氏山水,他毕业后留在国画专业任教,深得师长们的厚爱和提携。前些年已晋教授,且当选为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会长,其学术、艺术、为人及乐于奉献的社会工作令人称道,他就是毕宝祥教授。
宝祥兄最大的特点就是执著,而且认准了就矢志追寻。中国画的传统在上个世纪“五四”运动之后受到改良,其特点以西法入之。新中国成立后受到“批黑画”的影响,在笔法、用色及题材内容上都“革命”了。改革开放后,随着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中国画的创新成了水墨实验,甚至引入综合材料,也有人对中国画前途产生悲观之论调。
作为中华民族审美表达的重要形式和方式,中国画深厚传统与积淀毋庸置疑,关键问题则是如何正确看待历史陈因——传统之为传统的因素。故就艺术家而言,不是探险家,也不是下赌注,而是以历史发展的眼光对先人遗珍以敬畏之心研之、尊之、承之、发展之。毕宝祥先生在这样的风潮中未迷失在宝贵的年华里,深研专究,摹之、临之、思之、悟之,在水墨淋漓的前贤之迹中寻觅那隐蕴的山水精神。
今天他又集其近些年来写生之成果,编辑成册并举办巡回展览,此乃其艺术求索人生之又一里程纪录,作为老友深为欣慰并祝贺,志存高远的宝祥兄当不满足于此,一定上下再求索。可以坚信其路子正、方向明、前程无可限也。
(文/吴为山,中国美术馆原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写生系列之一
45cm×64cm
中国画
2024年
纯粹的风景
——毕宝祥作品的文化寓意
当我们处在信息时代的都市生活、享受时尚文化不断改变我们感官体验的时候,自然风景已远离人们的视线。后现代文化景观改变的不仅是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方式,而且是能够欣赏田园景致的恬淡的心境。田园的风景,对于我们不断膨胀的都市人类来说,已经陌生了,似乎和农业文明时代一起埋藏在历史的记忆里。于是,当代艺术的发展,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护大新的媒介,并在新的媒介中捕获因高度物质文明而变异的种种精神扭曲与心灵幻象,冷漠的、变态的、压抑的、残忍的、虚幻的、窥隐的等等人性的怪癖与丑恶,成为艺术表达现实真实的主题,成为先锋艺术探索的区域。表现田园风景的艺术,营构情景交融的诗意,已被当代艺术边缘化,被先锋艺术非学术化。
不知身处后现代文化景观的毕宝祥怎样进入富有古意的江南风景。他的作品力戒现代人文景观对自然风景的污染,力戒现代审美方式对于平面绘画的整合,力戒后现代快捷的节奏和多变的心绪赋予画面的跳动、频闪和无序,他对于江南风景那种沉静的叙述,对于山野乡村具象的描绘,对于勾皴点染沉潜的书写,都让人体味出他逆向于时尚的另类思考。当行为艺术家把自己在一年中的行为锁定在几个规定而单调的动作,以此挑战人类与人性极限的时候,不知宝祥经年累月修炼笔墨是否也称得上是一种“艺术行为”。不论怎样,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过程”的纯粹性,即毕宝祥勾皴点染的玩味过程所体现的对现实的超脱性和单调的艺术行为所凸现的人性极限是不谋而合的。可见,最先锋的艺术和笔墨世界的田园风景并没有绝对的鸿沟。
写生系列之二
64cm×45cm
中国画
2024年
作为一种逆向时尚的行为,笔墨世界的语言本身就包含着艺术精神的某种永恒性,也可以说,宝祥是通过对传统经典语言的回溯、历练、反刍来沉静他在后现代文化场景中的心态。所以,他的江南风景很纯粹,纯粹得没有半点现代文明的污染,纯粹得只用浅绛的墨色概括变幻万千的色彩世界,纯粹得用远古的苔点、米点、勾皴、渲染构织山乡水坞、粉墙黛瓦的景色。在当代中国画自觉自愿进行现代形态的转换趋势中,在当代实验水墨唯恐没有和传统拉开距离、唯恐没有进入“当下”的创作中,大概已鲜有能像毕宝祥那样,将董源、吴镇、董其昌、石溪、王原祁、黄宾虹等诸家笔墨连成一条线索并贯通在自己风景里的画家了。作为中国画语言的笔墨,它的无中生有的意蕴,恰恰显示出画家个性创造的独特魅力。于此,宝祥偏爱湿笔润墨,他特别钟情于捕捉烟雾迷蒙中的水口溪流、平林低岗、山乡暮霭,用华滋飞动的苔点,堆塑丛林丘壑,营构云蒸霞蔚的神奇景致。他有董源的平淡却不恣肆,有董其昌的柔秀却不妩媚,有石溪的苍茫却不老态,有黄宾虹的华滋却又状物有度。他的平淡、柔秀、苍茫、华滋都源于他对湿笔润墨既灵动又切形的准确把握。正是这种湿笔润墨,才真正表达了他的江南境界,并凸显出他眼中田园的个性。
如果宝祥把勾皴点染的玩味限制在抽象的表达里,他可能跨入的是实验水墨的行列;如果他把董源、吴镇、董其昌、石溪、王原祁、黄宾虹的连线,作为他进入笔墨的一次文化历程,他可能做出的是一次行为艺术。但,宝祥偏偏选择的是江南的风景,而且那样纯粹,删除了一切和时代与关的视觉信息。他用湿笔润墨所复现的远古风景,似乎一直表达着这样一种文化情怀:对现代都市文明缺失人与自然统一关系的怀恋,对过于肤浅躁动的时尚文化的批判和对艺术人文表达文化含量的追求。因此,在他的作品中,他从来不回避对于传统的继承精神,从来不回避对于视觉审美性的经典表达。
像《好一朵茉莉花》那首民乐旋律生来就回荡在粉墙黛瓦的水乡一样,江苏的画家都有一个不尽的山水情结,不论画人物还是画花鸟,也不论画油画还是刻版画,似乎叶落归根地都最终画了山水画。宝祥大抵也经历了这样一个求艺的过程。不过,可贵的是他避开了傅抱石、钱松岩这些离他最近的大师的影响而另辟蹊径,从这也可以看出,他追求纯粹风景的另一种文化寓意。这正是他的山水画既消弭时代的视觉信息,又体现一种时代的文化选择的策略。
(文/尚辉,中国美术协会理论与策展委员会主任)
展览作品欣赏
写生系列之三
45cm×64cm
中国画
2024年
写生系列之四
45cm×64cm
中国画
2024年
写生系列之五
45cm×64cm
中国画
2025年
写生系列之六
45cm×64cm
中国画
2024年
写生系列之七
45cm×64cm
中国画
2024年
写生系列之八
45cm×64cm
中国画
2025年
写生系列之九
45cm×64cm
中国画
2025年
写生系列之十
45cm×64cm
中国画
2024年
写生系列之十一
45cm×64cm
中国画
2025年
写生系列之十二
45cm×64cm
中国画
2025年
写生系列之十三
45cm×64cm
中国画
2025年
写生系列之十四
45cm×64cm
中国画
2025年
写生系列之十五
45cm×64cm
中国画
2025年
写生系列之十六
45cm×64cm
中国画
2025年
写生系列之十七
45cm×64cm
中国画
2024年
写生系列之十八
45cm×64cm
中国画
2025年
写生系列之十九
45cm×64cm
中国画
2024年
写生系列之二十
45cm×68cm
中国画
2024年
写生系列之二十一
45cm×33cm
中国画
2025年
写生系列之二十二
33cm×45cm
中国画
2025年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画家简介
毕宝祥,1960年8月生于南京,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会长,江苏当代书画院院长,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学术委员,江苏省当代艺术创作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江苏致公书画院副院长,江苏省侨联华侨书画院副院长。南京大学、扬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他多次举办画展。曾在《美术》《美术观察》《国画家》《画刊》等专题介绍。出版有《山水画的传统与现代》《黄宾虹山水画技法解析》高校教程《国画山水》《毕宝祥文集》《毕宝祥山水画集》《毕宝祥说说身边事》散文集等十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