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韧的温情——关于李学峰的绘画
学峰的绘画作品内核具有强烈的释放性,如同火山岩浆缓慢突围到地表,是一种生命力的蔓延,等情绪逐渐冷却作品便凝结为有硬度的生命体。他以最恳切的观看形式,以个体的内视角来表现某种原始、拙朴的形式,却构成了带有神秘感的审美态度。我们知道,以自然为本的中国传统美学观,崇尚本色。从学峰绘画文本情境中走出,仍然无法摆脱创作者赋予的内里沉重。因为他的绘画触及一直为我们所无视的人性的别种情绪。
牧人系列
200cm×600cm
布面油画
2024
学峰的作品风格粗犷,题材多为普通的人与物,粗壮的形象甚至带有纪念碑的性质。他善于用厚重的深棕色及迷蒙的绿色来铸造人与物的灵魂,在回溯已然沉淀于岁月长河的历史片段时,目光所及的是潜藏于历史的混沌与不确定性中坚韧的温情,生命足迹努力挣脱束缚又复归宁静的蜿蜒细流,不断汇聚、交织出驳杂而丰满的历史纹理。其实,他塑造人物是在更为宏大的生态视野中反思文化与人性的根性。如果说扑面而来的诚恳是学峰作品的灵魂,那么他强悍饱满的绘画意识则是灵魂的翅膀。正是那些代入感极强的繁复而又绵密的巨大创造力,让他的思想穿透了历史、社会、生活、人性表象直抵人性的空间。他的作品回归于人间尘海与生命力的强烈现场感,将观者带入特别的情境,于是,众人、个人、骏马纷纷从尘海中矗立在我们面前……他用画笔及画刀沉静地雕刻,那些异彩纷呈的原生形态的象被注入能量悄然释放。如此,这完全得益于学峰对艺术语言的能力操控,形象时而简约时而冷峻,艺术语言形态弹性和张力十足,使形象等呈现出张弛有度、收放自如的度,还有特定环境中生成的色泽、质感和重量。
蒙古马系列
80cm×120cm
布面油画
2019
值得注意的是,学峰的作品中几乎都闪烁着昂扬的原始能量及力量,这些应该是创作者对人生经验的淬炼和历史表象的洞穿,其中隐含着诸多的社会意义。在他的笔下人物往往如铁铸般坚硬,自然形态的东西如铁石一般的沉甸,直至凝结为一种质朴的形式。他反复出现的主题,如人物场景和人的面孔、风景等散发出一种宁静崇高的温暖。他将有力的笔触、划痕等与绘画和造型相结合,获得了如何重塑绘画的可能。若说他早期题材还偏向“象”的意识,学峰的近作则凸显了以传统文化为表征寻求精神凝聚的力量场。总体而言,已脱离了泛道德化的叙述和再现,更为关注精神向度是否提供了新的文化语义空间,意在构筑当代人心灵图景的独立,进而体现出艺术语言的表达是否回到自身的纯粹。我们知道,艺术家必须掌握相关文化资源的内涵才有可能形成个人的艺术语言。只有如此,在转化与重构的过程中方能呈现出更大的阐释空间。学峰通过材料的反复实验,图像意义变得深沉凝练,将观者习惯性的视觉经验打散,生成了新的观看体会。在他看来,画面中的一切不仅仅是浑然和真诚,更是流逝中的永恒。他笔下的人与物表现瑰丽奔放而不粗泛,简约却又至远幽邃。
蒙古马系列
80cm×200cm
布面油画
2019
神秘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赋予了太多象征性隐喻。可以看到,学峰创作时有意通过色彩、线条与构图感受隐喻性情感,作品中色彩、人物即其他物象具有明确的主性,他结合自己真实的内心情感将抽象情感转化为可视的艺术形式。因此,学峰依赖想像使模糊变为清晰,将意识图像在思维中放大,达到了一种理性清晰,无疑构成感性认识的直观表达,使不可视的现实空间转化为可视的主观空间。
牧人系列
90cm×180cm
布面油画
2023
作为一位在草原成长起来的画家,他用画笔与画刀描绘出自己特有的美感与质感,朴实深厚的背后潜藏着生命力的鲜活。
(文/杨大伟,2024年4月25日于杭州)
赵培智部分作品欣赏
牧人系列
80cm×220cm
布面油画
2023
蒙古马系列
90cm×160cm
布面油画
2023
蒙古马系列
80cm×160cm
布面油画
2020
蒙古人系列
25cm×30cm
布面油画
2024
蒙古人系列
25cm×30cm
布面油画
2024
蒙古人系列
25cm×30cm
布面油画
2024
蒙古人系列
25cm×30cm
布面油画
2024
蒙古人系列
25cm×30cm
布面油画
2024
蒙古人系列
25cm×30cm
布面油画
2019
蒙古人系列
25cm×30cm
布面油画
2019
蒙古人系列
25cm×30cm
布面油画
2019
蒙古人系列
25cm×30cm
布面油画
2019
蒙古人系列
25cm×30cm
布面油画
2019
蒙古人系列
25cm×30cm
布面油画
2019
蒙古人系列
30cm×40cm
布面油画
2023
双林寺-韦驮像
120cm×160cm
布面油画
2023
天梯山-唐天王像
120cm×160cm
布面油画
2024
龙溪庙-武士像
120cm×160cm
布面油画
2023
丛林寺-韦陀像
120cm×160cm
布面油画
2022
(来源:大芬油画村)
画家简介
李学峰
1971年出生于中国内蒙古
先后毕业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材料艺术工作室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院务委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一级美术师
宁波画院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