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致敬永不磨灭的民族魂 | 跟随徐里一起走进“薪火传韵——十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作品特展”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5-07-31 17:27:26


书画频道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徐里:

我是书画频道本期的特约主持人徐里。80年前,中华民族以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奏响了救亡图存的壮歌。硝烟虽远,精神永存。今天,书画频道在这里举办《薪火传韵——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十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作品特展》,用这样的方式回望那段山河不屈的岁月,致敬永不磨灭的民族魂。

下面进入第一个展厅,看看每位艺术家的作品。这件是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王学辉的《家居太行山水间》。山水间的壮美、可亲可近与可游,即中国人心中“天人合一”的感受,以及画面想要呈现的境界,都被他很好地融入画中。作为北方画家,他的山水除北派的厚重苍劲外,还融入了南方的温润墨韵。构图也很讲究:近景是山坡上的小院子——这是大家向往的生活场景,旁边有瀑布;中景则有更大的瀑布自上而下。通过对太行山势的表现,太行山气壮山河的气势被充分展现,借山水铭记、象征、隐喻太行的伟大。

王学辉《家居太行山水间》180x96cm

这张是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梁时民的《更喜岷山千里雪》,画得非常苍茫。他以冰天雪地的山为场景,通过画面的陡峭险峻、白雪皑皑,表现战争的严峻与面临的诸多困难。画作融入了他原有的花鸟画技巧,线条、装饰性的树以及墨块、墨点、墨韵都在画中得到体现。同时,他在崖壁间除绘制战士外,还画了许多小黄花。整张画传递出苍茫感,也暗喻在前进道路上,需通过流血、牺牲、抗争、付出与奉献,才能取得抗战胜利。

梁时民《更喜岷山千里雪》180x96cm

这个是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罗江的《殇逝・少年战士Ⅰ》。他对云南抗战时期的重要战役十分了解,这幅画表现的是松山战役中的一位少年战士。抗战时期,云南各族人民以最大的勇气和牺牲与日军战斗数月,许多青少年也加入队伍,战场极为残酷,但最终取得了胜利。画中的少年战士虽稚嫩却坚毅,炯炯有神的眼睛展现出他的气魄——年纪虽小,却能为国土、国家、民族不怕牺牲,敢于与日军拼搏,奉献生命,可歌可泣。罗江以独特的风格与表现手法,塑造了这一最美的青少年战士形象。

罗江《殇逝・少年战士Ⅰ》136x68cm

这一张是海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阮江华的《祥云紫气》。他通过描绘新时代海南的新景象与当下的幸福生活,致敬先烈与前辈——正是他们的牺牲与奉献,换来了如今的人民幸福与美好河山。这幅画风格温润,色彩鲜艳,画面滋润秀美,尽显南方画家特色,与北方画家作品的苍茫感形成对比。

阮江华《祥云紫气》180x92cm

这是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徐恒的《苗小古寨写生》。他借民族地区的生活场景,表达今日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画中绿色的梯田、郁郁葱葱的树木、和谐安详的少数民族村落及周边田野,虽为水墨画,却让人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会到生态文明、绿色中国以及脱贫攻坚后新农村建设的变化,看到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在和谐、文明、幸福的大好河山之中。

徐恒《苗小古寨写生》180x96cm

这张山水画《峥嵘岁月》结合了主题性绘画的艺术表达,由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祁海峰创作。他长期生活在华北大平原,《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小兵张嘎》等故事均发生在以河北为代表的冀中平原,这里涌现出众多优秀儿女。祁海峰以长城为主题,将八路军战士与抗日军民融入长城场景,体现“血肉长城,护我长城”的伟大精神。作品既写实又写意:城墙的斑驳破碎,象征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带来的破坏与伤害;但长城依旧坚不可摧,是人们心中的长城、中华民族的长城,象征着抗日军民的力量以及民族的脊梁与灵魂。

祁海峰《峥嵘岁月》180×180cm

这幅《山中一夜雨树梢百重泉》是广西美术家协会主席石向东的作品。他的山水画风格独特,以不同的皴法与结构,呈现出鹭鸶、渔夫等生活场景,以及云从山中横飘的画面——这正是广西山间常见的景象。广西山水秀美,画中溪水、瀑布、河流、白云、田地、村落等,展现出新农村的景象。

石向东《山中一夜雨树梢百重泉》137x68cm

这是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王来文的《朝日》,为大写意绘画。大写意对线条、墨韵要求极高,并不易画。王来文在这幅画中对荷杆、荷线的组合进行了精心设计:既要合理、通气、不冲突,又要有疏密、虚实变化,既有苍劲感又有温润感,还需墨韵衬托。墨韵的面积大小、深浅等,也在画中得到体现。若线条处理不当,或节奏、结构、布局不佳,都会影响画面视觉效果。

王来文《朝日》137x68cm

这幅《大吉图》是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陈林创作的山水画,构图奇特险峻,在中国画中并不常见。画作极为概括,疏密变化丰富,尤其是对黄河之水的描绘——虽以点勾勒,却不显琐碎,十分巧妙。这些点的轻重、色彩、水的运用,以及由远及近的节奏与秩序,都体现了画家的水平。同时,他在画面中大量留白,处理得舒展且充满生机,画中两只羊在险峻之处的场景,也蕴含着诸多寓意与想法。

陈林《大吉图》

这是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朱尽晖的《宽山》。画作大气磅礴,线条粗壮有力且苍劲,将雄浑博大、阳刚之气与气魄气势充分表达出来。这是一幅大胆敢画、笔墨功底扎实的大写意作品,带有长安画派的特点,展现出气壮山河的气势,给人以山直扑眼前的视觉效果。

朱尽晖《宽山》180x97cm

我们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王学辉画太行画了很长时间,太行精神与抗战精神是一体的。请你给观众介绍一下,你对太行的理解以及如何表现太行。

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王学辉:

太行山常被称为红色的山、英雄的山。因为在八年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太行山建立了许多根据地,而且八路军的发展壮大也都与太行山相关,这里有很多故事。我因为职业原因,经常去山里。这次接到任务后,就精选了一部分在太行山写生的、有故事和内容的山水画参加展览。我去太行山的次数很多,也带过不少画家去,所以对太行山几乎每个县都很熟悉。比如走到某个县,当地人会说某个村曾是八路军某旅或某部的驻扎地;朱德总司令在武乡县、黎城县等地,都有过司令部、住所等多处居留地点。

王学辉《太行四月》180x96cm

这些地方我反复去过,印象特别深,所以每次画画不只是画山,其实是画心中对太行的印象,对太行的歌颂。像这幅就是以黄崖洞兵工厂为原型创作的,我曾在那里写生过。黄崖洞兵工厂是八路军最大的兵工厂,地势高、防御坚固,日军多次围剿都没能攻破,非常有名。所以我其实每张画都和这些历史相关。

王学辉《断云发山色清风漾水光》180x96cm

徐里:都是过去的根据地,或者八路军的后勤装备、军队指挥机构等曾经所在的地方。除了太行,你还画了长城。

王学辉:长城内外都有英雄故事发生。

徐里:学辉主席的画,构图和别人不一样。你看他的作品,造型都像纪念碑——太行丰碑、长城丰碑等等。他通过山水的意象表达、象征性的意蕴,以及山的造型和纪念碑式的构图,体现出不朽的精神,和普通作品不一样。这源于他对太行的崇拜和对太行精神的敬仰。他画的长城都像一块一块立着的纪念碑。无数先烈就像长城一样,是用鲜血护卫着这片土地,才有了所谓的血肉长城、钢铁长城。

王学辉《脊梁金山岭长城记》180x100cm

王学辉:所以画画时,脑子里其实早就有这种潜移默化的印象。我想画高耸、壮观的景象,也会画一些现代场景,比如这个小村庄——我想通过村庄反映当年八路军居住过的地方。

王学辉《岭上两白云》180x96cm

太行的故事在山西太多了,很多村庄确实是八路军住过、工作过、宣传过或战斗过的地方。同时,我也想通过这些画面反映新中国的建设和美好的生活家园。是先烈的鲜血铸就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现在的山村变化很大,漂亮又美丽。

王学辉《太行山居图》180x96cm

徐里:你的作品有南北交汇的感觉。北方画家本来画风比较厚重苍劲,你却既有北派的苍劲,以及对应的构图和线条,又在墨韵晕染等方面,把南北艺术语言表达中的辩证关系运用得很好。

王学辉《清涧》180x96cm

徐里:下面是梁时民主席的作品。梁时民主席是花鸟画家,但他这次画了几张平时较少创作、却画得非常好的带有人物和山水的作品《强渡大渡河》。

梁时民《强渡大渡河》176x96cm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梁时民:

这个事件是发生在我们四川甘孜州。1935年5月24日,红一团一师十七勇士当时强渡大渡河,前面有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围追堵截,后面是万丈深渊。

徐里:你这个水是怎么处理的?

梁时民:水的部分我用了一些特殊的肌理,然后通过线条勾线,来表现它汹涌澎湃的野性。

徐里:他用了特殊的材料还有自己的一些技术技巧。

梁时民:还有这张人物画,当年毛主席提出的正确提议没有得到很多人赞同,那段时间他身体也不太好。后来到了江边,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满地黄花,便以革命的浪漫主义精神,在第二天重阳节写下了这首诗。我就是根据这首诗创作了这张画。

梁时民《战地黄花分外香》182x123cm

这张大画《风口清和四月天》是我前些年画的,表现的是夏秋时节的荷塘景象,画中还有几只鹭鸶、灰鹭在荷塘里活动。

梁时民《风口清和四月天》145x362cm

这是一张兼工带写风格的花鸟画《满树和娇烂漫红》。我用写意的手法处理整个画面的布局和开合关系,既留有虚景和空灵之处,也有紧凑的部分。画面展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与繁花似锦的景象,体现出祖国在新时代呈现出的自然绚丽、多彩繁荣的图景。

梁时民《满树和娇烂漫红》96x180cm

《金风吹开石榴红》这幅画,灵感来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我们56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在一起”。它象征着56个民族团结向上的精神。

梁时民《金风吹开石榴红》96x180cm

徐里:他的花鸟画大气又厚重,同时画得很轻松,线条和墨韵处理得都很好。另外,虽然是大写意,却画得很认真,每张画里都有精微的禽鸟等动物形象。粗细、收放、苍润的变化,空间结构以及留白等处理都很到位。

梁时民:这是《素雪》,画的是山林中不起眼的野果。我画画不太喜欢画那些比较有名的花卉,更愿意寻找自然本身的美。通过这幅画,我想表达对大自然的理解,以及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梁时民《素雪》136x136cm

徐里:创作还是要有生活基础,你这些作品都源于生活,这张也不错。

梁时民《秋风萧萧满树金》180x96cm

梁时民:这张画和刚才那张在形式上差不多,通过技巧和技法表现出山林的空灵宁静。画中两只工笔勾勒的小鸟十分耀眼,为整个写意风格的画面做了点缀。

徐里:罗江主席的这一组作品非常好。为了把松山战役中的这群年轻人表现出来,罗江主席动了不少脑筋。

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罗江:

为了画好这一系列作品,在如何挖掘和表现主题上,我做了深度思考。80年前的1944年,云南发生了滇西缅北抗战。当时为了打通大后方的运输线并保护好这条线路,我方与日军展开了激烈战斗。

罗江《殇逝・少年战士Ⅵ》136x68cm

松山是大后方运输线上的重要要塞,日军有1000多人驻守,而我方远征军有2万多人参与战斗。最终我方以牺牲700多人的代价,歼灭了全部敌军。这场惨烈的战斗从1944年6月开始,到9月结束。期间,这些所谓的少年战士,也就是娃娃兵,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

罗江《殇逝・少年战士Ⅴ》136x68cm

他们当时或许还没意识到战争的残酷,只是跟着年长的兄长或父辈冲向战场。为了纪念这场战争,我避开了常规的多人大型场景,也没有采用胜利后的喜庆场面这类惯用表现方式。我查阅了很多资料,这场战争遗留下来的物件、遗物中,最打动我的是墓地中矗立的成千上万座无字碑。

徐里:所以你用碑的形式,把人物形象和碑结合在一起。

罗江:作品后面的暗红色,既象征战争的血腥与残酷,也象征胜利的来之不易——他们永远消逝在了战争中。我想,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想用纪念碑的形式将他们深深镌刻其中,以此缅怀和追忆。

罗江《殇逝・少年战士Ⅱ》136x68cm

徐里:你这一组作品,把自己熟悉的、80年前发生在家乡的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以及这群牺牲的娃娃兵形象,通过画笔再次呈现出来,让大家了解那段历史,他们那么年轻就奔赴战场,那么年轻就与日军作战,那么年轻就付出了生命。虽然我方牺牲了很多人,但最终赢得了胜利。

罗江《殇逝・少年战士Ⅲ》136x68cm

徐里:罗江主席表现的是80年前的历史,阮江华主席表现的是80年后的绿水青山。

海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阮江华:

这类山水画大多取材于海南的南方景致,所以从画面上能看到郁郁葱葱的景象,植被非常丰富。

徐里:海南的画不好画,满眼都是绿色,还有各种植物、树木。

阮江华《春绿溢芳》136x68cm

阮江华:虽然以绿色为主,但我深入思考了如何将传统笔墨融入绿色画面中,也在思考如何从传统绘画中探索新的表达。整个画面呈现出青山绿水,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阮江华《幽谷春色》180x92cm

创作这批画时,我更注重寻找多元融合的意境表达。我的画面里有传统表现手法——传统山水讲究“三远”,通过墨色层层递进展现深远感。海南阳光强烈,色彩鲜明丰富,我一直在探索如何将海南的色系与笔墨更好地融合,在传统山水画基础上形成个人风格、展现新意。除了传统笔墨,我还从生活中汲取表现元素,画面中的元素都来自我亲临海南自然山水的写生和素材收集。特别是有些作品中,我融入了木棉花,木棉花在南方被称为“英雄花”,用英雄花点缀画面,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对无数英烈的缅怀与致敬。

阮江华《春绿》136x68cm

徐里:一幅画里内容很丰富,单是植物就有几十种,还要画大山、海洋,以及近景的水。画面画得用心,充分体现了亚热带海南的特点与特色。今天几位主席的作品风格差异很大,比如海南阮江华主席的作品,和北方画家、西部画家的作品对比,风格差距明显。这是因为地域、生活环境不同,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也会不同,这正是艺术的多样化呈现。

阮江华《春韵》136x68cm

徐里:贵州很美,山清水秀,民族众多,艺术创作的源泉也更丰富。徐恒主席山水画画得很有特色,请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徐恒:

这组画直观且深刻地表现了万山丛中的贵州。贵州多崇山峻岭,对敌人而言是巨大障碍,对我们民族而言却是保护。

徐恒《清凉世界》180x96cm

所以今天我将这里最贴近自然生态的景象呈现出来,希望用中国纯粹的水墨方式,通过这样的山水致敬先辈、致敬这段历史。我们的先民在崇山峻岭中开垦出层层叠叠的梯田,这也是画面想要展现的。

徐恒《雄奇峻秀》180x96cm

徐里:你的画主要表现了贵州大山的不同变化,还有大山里的梯田、田野、村落。你的画画得很写意,多用没骨的表现手法,浓墨重彩。你要把山里的云气云雾、滋润感,以及草木茂盛的生机都表现出来。

徐恒《妙墨落纸敬云烟》180x96cm

徐恒:这需要通过笔墨传递和表达。

徐里:别人画云等景物时,过渡都比较柔和,你却用大笔触创作——画梯田、山坡时,用的是大胆、苍劲、有力且刚毅的线条,这是你独特的表现语言与手法。他画云与别人不同,云与树、山的结合方式也不同。所以不同地域的创作者,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表现方式,这很有意思。

徐恒《无限风光在险峰》180x96cm

徐里:祁海峰主席这次非常用心,带来了一组以长城为背景的作品,表现抗日军民,尤其是当年在华北冀东平原发生的一些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你看这张画,表现的是狼牙山五壮士,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整个山脉、山峰,都像丰碑一样屹立在那里。

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祁海峰:

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这是发生在河北保定地区的抗日故事,当时5位战士在弹尽粮绝后,从山上一跃而下,展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创作这幅作品时,我在下方以类似雕塑的形式表现人物形象,上方则是狼牙山的实景。狼牙山得名于它的山形——险峻又突兀,这种山形与下方的人物形成呼应。人物部分构图饱满,上方山形与云气的营造,能拉动画面内在的张力。通过这种方式,将人物与山水结合,远看仍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画,但其中融入了许多红色元素。

祁海峰《太行雄魂》198x238cm

《红色太行》这幅作品创作于10年前的2015年,是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专门创作的。作品以红色长城为主体,展现长城内外的抗日状态。画面中的长城描绘得很具体,远处像城楼的部分,其实融入了战士的形象。所以我所说的“红色长城”,实际上是由血肉之躯铸就的长城。

祁海峰《红色太行》180x180cm

徐里:红色寓意着我们终将战胜黑暗、取得胜利。这张画大家也很熟悉,表现的是白求恩。

祁海峰《太行山上》180x180cm

祁海峰:反法西斯胜利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胜利,更是全世界人民的胜利。中国人民八年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杰出贡献。

徐里:我们是东方的主战场,军民伤亡达3500万。

祁海峰:我以实景为基础创作这幅画,将白求恩画得如山峰般伟岸,这些看似山水的部分,其实都融入了人物形象。这幅《向云端》画的是太行山——它虽历经战争、浸染红色文化,但如今已换了新面貌:太行高速穿山而过,太行山变成了青山绿水。不过,作品仍采用纪念碑式构图,保留了太行山的伟岸形象,以此体现太行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

祁海峰《向云端》200x200cm

徐里:太行山的壮美、气魄、气势,以及太行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去体验、感悟和创作。

我们广西美术家协会主席石向东主席,画了一种非常独特的山水。

广西美术家协会主席石向东

我在广西生活、成长,广西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这里的大美风光。广西是“老少边山海”地区,尤其在山水方面极具特色。

石向东《家清林茂春来早》137x68cm

桂林漓江的奇山秀水闻名天下,正因如此,一批画家以漓江为创作对象,形成了漓江画派,我也在向他们学习。创作过程中,我深有感触的是北宋郭熙的话:“盖身即山川而取之,则山水之意度见矣。”我生活在这里,被这片土地感染,因此在绘画中寻求契合的意境来表现。唐代韩愈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也精准道出了漓江的意境。

石向东《山水好佳境》137x68cm

广西是旅游胜地,我希望通过作品展现这里“可居、可赏、可游”的特质。因此在构图上,我特别讲究前景、中景、后景的搭配,体现深远、平远与高远之感。作品以奇石为主要表现主体,色彩上则用青绿山水展现绿色植物的旺盛生命力——这正是桂林漓江边的景象。画面的“画眼”很重要,一是云雾缭绕,二是曲径通幽,我想通过这些体现画面的生机。创作这批作品时,我寻求了几个突破口:一是语言突破,采用三种方式——简练的提线表现山势秀美、重点刻画奇石之奇、着重展现绿色植物的生机,以此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

石向东《夏山叠翠有人家》137x136cm

徐里:石主席很有想法,他刚才讲的三个特点,在画中都能感受到。山的造型奇峻,且富有变化,就像潘天寿的作品,一根线条、几个折转、几丛花草,就能以简驭繁,展现出不一样的气象。

石向东《山水清音》137x68cm

石向东:所以在画面中,我一方面用竖向线条表现向上的气势,寄托自己的情感;另一方面一定会画些小船,增添生活气息,体现安居乐业,再加上层层递进的山寨,让画面更显美感。

石向东《雨至烟江》137x68cm

徐里:你看他画的山寨,只用线条勾勒,没有过多皴擦,通过留白和淡色晕染,达到 “笔到意到、该留则留” 的效果。确实能让观众感受到石主席与众不同的表现手法。

这是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王来文先生的作品。过去几年,王来文主席主要用线条白描创作花鸟画。福建有陈子奋这样在中国画坛公认的白描大家,来文主席受其影响,又曾在中央美术学院跟随张立辰老师学习花鸟大写意。

王来文《盎然》43x29cm

这次他首次展出一批色彩鲜艳华丽、风格现代当代,且酣畅灵动、富有流动感的作品。这些作品表现出阳光明媚、绿色文明的景象,充满生机与绚丽色彩,传递出当下新时代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心境。

王来文《冰明玉润天然色》43x29cm

他这批大写意作品偏抽象,用水较多,晕染出的墨韵含蓄又神秘,且富有变化,做到了“简中藏繁”。在水淋淋的画面中,还能留住刚毅、坚韧且变化丰富的线条结构。他将线与面、积彩与泼墨等手法在画中融合得很好,让画面清新唯美又富有变化与节奏,极具时代特色。这种表现手法其实很难掌握:写意画的水分若没有变化,画面就会平淡;留白若处理不当,画面又会显得呆板拥挤。所以对用笔的把控,需要他用心经营——既要有胆魄,又要够细心。

王来文《春光》43x29cm

画面中大面积的留白非常重要,水墨酣畅淋漓,但线条的作用至关重要,没有这些线条,画面会显得单薄;有了这些线条,画面才更丰富,而线条的变化与层次感,让画面充满生机,显得特殊又独特。

王来文《春意》43x29cm

徐里:下面这组是安徽美协主席陈林画的生肖图。他将十二生肖与瓜果、山水结合,比如鼠的生肖图,就画了一些蔬菜、瓜果与之呼应。

陈林《十二生肖之子鼠》68x48cm

他画的马,以陡峭的山水构图表现骏马奔腾的力量与精神。

陈林《十二生肖之午马》68x48cm

画的狗,描绘其在山坡眺望的样子,展现出狗的性格特点。

陈林《十二生肖之戌狗》68x48cm

他把生肖与山水花鸟结合的方式,很有新意。再看虎的形象,虎身前画了一片概括性的空陡坡,虽虎身安静躺着,但从它的脸、眼睛和嘴,仍能感受到虎的特质,暗喻猛虎即将奔出的气势。

陈林《十二生肖之寅虎》68x48cm

龙的表现则与水相关,通过水的遮挡与龙身的显露,展现龙在水中起伏、即将腾飞的动态,呼应“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意境,画中的墨点也与水形成呼应。

陈林《十二生肖之辰龙》68x48cm

还有两只鸡的形象,契合“雄鸡一叫天下白”的寓意。他的构图很有特色,虽与黄山画派风格不同,但意境相近。

陈林《十二生肖之酉鸡》68x48cm

徐里:我们陕西美协主席朱尽晖的作品非常独特,他的山水构图、山的造型和表现手法,在国画界都很少见。

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朱尽晖:

这些作品是近些年我在秦岭、陕北的沟沟壑壑中采风所得的感悟。这次展览是为纪念抗战和反法西斯胜利,而这场胜利与我们党在陕北的13年历程紧密相关。

朱尽晖《雨歇》138x70cm

这几张作品创作于我从铜川沿照金向陕北采风的路上,让我感受到:过去革命时期,我们在这些大山中隐蔽,从山脉中汲取民族力量,最终取得胜利。这些自然山脉已转化为民族精神的象征,而这种精神,我认为适合用中国写意的方式表达。所以在创作中,我通过线条穿插、笔墨运用,以及对山林、树木的刻画——它们屹立在黄土地、秦岭之间,以此反映民族精神。在这片热土上,我以笔墨为载体,做到学习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坚持守正创新。

朱尽晖《溪山》138x70cm

徐里:这张大山石的刻画很抽象,线条在画面中自由游走,苍劲老辣,色彩色调也很和谐。

朱尽晖《峰回路转》180x98cm

朱尽晖:我想表现的是对山的感受,我们再怎么画,也无法完全复刻自然之美,所以只能抒发内心感受。因此,从表现大山雄浑的大笔墨,到穿插其间的小树木,我都注重疏密对比。

朱尽晖《国泉》180x97cm

我常去秦岭,有时傍晚抵达,有时黎明出发,在不同光影下,画面会呈现出立体层次与明暗变化。虽然是中国画,但我觉得要有自己的独立语言。另外,我这次画了《铭记历史热爱和平创造未来》,将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胜利的历史,转化为“血肉长城”的意象,用浓重的红色基调,通过长城与树木的关系,表现从浴血奋战、反法西斯胜利到如今幸福生活的过渡。

朱尽晖《铭记历史热爱和平创造未来》

徐里: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我们以展览的方式回望那段山河不屈的岁月,致敬永不磨灭的民族魂。10位美协主席怀揣共同的赤子之心,以笔为枪、以墨为血,将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脉动熔铸于丹青,让民族的韧性化作山河壮丽。

王学辉:我是山西人。8年抗战期间,山西是抗日主战场。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战斗,我们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同时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今天,我们作为艺术家,一定要铭记历史、不忘过去、放眼未来。我觉得自己应该用画笔更好地描绘祖国的当下,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抗战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精神。

梁时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创作这些作品,就是要让更多人民、更多老百姓、更多年轻一代看到,当年八路军战士是如何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的。我认为,作为新时代的艺术家,我们要拿起画笔,描绘这个伟大的新时代,讴歌我们伟大的时代。

罗江80年前,这场伟大的战争在中日两国人民及世界人民的共同协作下取得胜利。而松山战役是这场抗战中尤为惨烈的一场战斗。此次展览中,我的主题创作以这批少年战士为题材,以此表达对逝去战士的追忆和怀念,让我们永远警惕,不忘过去的战争,也更加感恩现在的美好生活。

阮江华80年前,无数英烈在艰苦环境中坚持抗战,用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作为美术家,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该如何担当起艺术家的责任,用画笔表现那段沉重的历史?我觉得艺术家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我的作品重点是用画笔表达对这片美好家园的守护。

徐恒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虽然我们取得了胜利,但每一寸山河都浸染着先烈的鲜血,承载着生命的逝去。80年过去了,我们不应忘记这段历史。作为艺术家,我们要用画笔从不同层面展现山河的美好,以及那些曾经的英雄们。

祁海峰华北大地当时是抗日主战场,众多文艺作品中,记录和表现最多的也是华北地区的抗战故事。我们文联老主席徐光耀先生根据自身经历创作的《小兵张嘎》,成为文艺经典。就我个人而言,近10年一直以太行山为创作对象——太行山是革命的山、红色的山。我在画中通过具象手法,将八路军战士与长城、山水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实际上,太行山已不只是山本身,更是用血肉之躯铸成的精神象征。我们每个艺术家都有责任用画笔记录这段历史,让大家铭记。


石向东80年前,无数华夏儿女用血肉之躯和生命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保卫了祖国。今天我用画笔描绘美丽河山,是希望将英雄的精神和事迹永远流传,让他们的精神鼓舞后辈为建设强大祖国而努力。

朱尽晖铭记历史,就是回顾重要历史节点,回顾我党在陕北的13年——在大秦岭、黄土高原上浴血奋战换来的幸福与和平。热爱和平是我们当下的胸怀。我们艺术家用丹青、线条、笔墨、色彩表达情感,将抗战精神和民族精神转化为艺术精神,以写意的方式贯穿其中,让我们永远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徐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我们以3500万军民的牺牲换来了世界和平,为人类和平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艺术家们用笔墨再现这段历史,不仅是为了铭记,更是为了传承,让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继续闪耀。感谢艺术家们为我们呈现的这些艺术佳作。

(来源:书画频道)

  责任编辑:董硕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