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艺品之“雅”,坚守人格之“正”
根植生活、表现时代,以艺品展现人格,一直以来都是艺术家展现精神品格的重要标准、面对时代风尚的最好回应。
这个暑假,走进港城,赴一场中国画与时代的深度对话!
秦皇岛龙玺美术馆年度展览“雅正气象(第四回):笔墨与时代——2025当代中国画学术邀请展”将于2025年8月24日隆重启幕。本次展览由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央美术学院于洋教授担任策展人,在2025年的秦皇岛之夏,邀请马锋辉、王伟平、王珂、刘万鸣、任惠中、张谷旻、祁海峰、范存刚、屈健、岳黔山、贾广健、徐里、徐恒、黄华三(按姓氏笔画排序)等14位中国画名家齐聚港城,以“笔墨与时代”的命题,展现中国画的笔墨气象与写意精神,用笔墨丹青抒写时代气象,呈现当代中国画坛中坚力量的艺术高度与精神品格。
《大树开花》240x70cm 2025年
贾广健是从传统中走来的,一直没离开传统。但是他有他的一种创新精神的呈现。无论他的工笔画,还是他的没骨(花卉),还是他后来的写意,无论哪种形式,他追寻表达的精神境界,也就是绘画的境界是一致的,力求把画面的那种清朗之气、清雅之气呈现出来。在他的作品当中,我们感受的更是一种新意,也就是说我们当下这个新时代那种蓬勃向上的生机和勃发,达到了自己所追求的目标,这一点我想是值得我们当下中国画坛、中国画界,尤其花鸟画界一个思考的问题。
(文/刘万鸣,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高树奇花》240x70cm 2025年
我一直以来都认为,贾广健是艺术创作成果最为丰富,且在艺术实践探索过程中最具创新性和创造性的艺术家之一。在追求艺术高峰的道路上,尽管方法多样、路径各异,但最根本的还是要深入研究艺术创作本体,贾广健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他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不仅深入挖掘主题,还通过不断深化对艺术的理解,使自己的作品达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境界。他的作品,无论是工笔花鸟、写意花鸟,还是山水画创作,都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和深厚的思想内涵。他的艺术成就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文/卢禹舜,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菏泽写生》45x33cm 2025
贾广健是当代中国花鸟画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他的艺术造诣深受业界赞誉。他的艺术探索之路,可谓是一步一个脚印,扎实而深远。从20世纪90年代的工笔画起步,他逐渐涉足没骨画,再到兼工代写,直至今天的大写意,每一种风格都凝聚了他的心血与智慧。贾广健的艺术探索,并非简单地为了创新而创新。他深入传统、扎根传统,又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个人特点,进行思考、总结和提升,从而找到了自己新的发展方向。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宋元的传统韵味,也可以看到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家的影子,但最终这些都融汇成了贾广健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这种艺术面貌的形成,既得益于他的天分和勤奋,也与他长期担任教师、院长等职务的经历密不可分。在教学过程中,他不断总结思考,提炼艺术精髓;在行政职务的历练中,他开阔了眼界,拓宽了胸襟,从而能够从一个更高的层面来思考艺术创作。直到现在,他仍然保持着对艺术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不断尝试新的方向和可能性。比如他在最近几年中对水墨、墨色和色彩的运用结合,就是他的一个新的探索方向。相信未来他的艺术探索之路将会更加宽广和深远,让我们共同期待他的新作品。
(文/徐涟,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国女画家协会会长)
作品欣赏
《 菏泽写生三》45x33cm 2025
《菏泽写生四》45x33cm 2025
《菏泽写生五》 45x33cm 2025
《菏泽写生六》 45x33cm 2025
《雨林深处》240x70cm 2025年
《幽花隐微烟》240x70cm 2025年
《岩谷春回》240x70cm 2025年
《四季常青老鸦嘴》240x70cm 2025年
《黄花老鸦嘴》 240x70cm 2025年
(来源:龙玺美术馆)
艺术家简介
贾广健,1964年生,河北永清人。曾任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美术学院院长,天津画院院长,天津市中国画学会创始人,天津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第十、十一次文代会代表,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文促会国画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