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是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一环。1938年11月,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成立,处长为李克农。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成立以后,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直接领导下,做了大量联络掩护华南各地党组织、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广西的发展、领导桂林抗日文化运动、筹运军需物资和输送过往人员等工作。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陈毅刚
当我着手创作《八路军桂林办事处》这幅油画时,心中满是对那段革命历史的敬畏与想要将其艺术化呈现的渴望。八路军桂林办事处作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华南地区的重要枢纽,承载了太多关于坚守、奉献与团结的故事。我希望通过画笔,让观者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感受到先辈们的精神力量。
在确定创作主题后,我首先沉浸于大量的历史资料之中。翻阅文献、走访旧址、聆听研究者的讲述,我试图从每一个细节去还原当时的场景与氛围。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建筑风格、内部陈设,革命工作者们的衣着打扮、精神风貌,甚至是那辆用于转运物资的车辆的样式,都需要精准把握。这些历史细节是作品能够具有真实感与说服力的基石,唯有对历史怀有严谨的态度,才能让艺术创作不偏离真实的轨道。
在构图上,我希望能营造出一种庄重且富有叙事性的氛围。画面以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设立点——“万祥醩坊”为背景,它沉默却有力地见证着过往的岁月。前景中,重点表现了周恩来、叶剑英、李克农、李达的形象,他们的身后则安排了不同身份的人物群像,有办事处工作同志、八路军战士、以及爱国民主人士等。他们神态各异,却都凝聚着一种共同的精神气质——为了抗日救亡事业而团结一心。一面写有“血肉长城”的锦旗置于画面中显眼位置,它不仅是画面的视觉焦点,更是整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精神的象征,代表着全体中华儿女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色彩的运用上,我选择了较为沉稳、厚重的色调:建筑的墙体以带着岁月痕迹的暖灰色为主,营造出历史的沧桑感;人物的衣着多为灰、蓝色系,体现出革命年代的艰苦朴素;而那面红色的锦旗则如同一团火焰,在沉稳的色调中迸发出生机与力量,象征着革命的热血与希望。背景的天空,我采用了带有暖调的暗红色,既暗示着抗战时期的严峻局势,也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丝悲壮而又充满希望的氛围。
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我力求展现出他们的个性与共性。每一个人物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都经过反复推敲。有的战士眼神坚毅,透露出对胜利的信念;有的同志神情专注,仿佛正沉浸于对重要工作的思考之中;爱国人士的神态则满是对革命事业的支持与信任。我希望通过这些细节,让每一个人物都鲜活起来,让观者能感受到他们是有血有肉、为了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个体,而正是无数这样的个体,构筑起了抗日的“血肉长城”。
创作的过程,也是我与历史对话、与先辈们精神共鸣的过程。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历史,不仅仅是一段过往的记忆,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我希望这幅作品,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铭记先辈们的付出,在当下的时代,依然能从那段历史中汲取力量,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为国家与民族的发展继续奋进。艺术的使命,或许就在于此——以美为媒,传递精神,连接过去与未来。
(文/陈毅刚,来源:中国艺术报)
画家简介
陈毅刚,1968年出生,广西钦州人。1990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美术师范专业,获学士学位。1990年至1993年在广西工艺美术学校任教。1999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十届助教研修班。2009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写意油画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班。1993年至2011年在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任教,曾任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主任。
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广西美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广西文艺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作品入选第八、第十、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第三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第二、第三届中国油画展等全国性画展;作品获第二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优秀奖、第三届中国西部大地情美术作品展银奖、第四届中国西部大地情美术作品展铜奖、第二届中日“森林·水与人”画展优秀奖,风情·风景—全国小幅油画展优秀奖、中央美术学院王家廉油画奖学金获奖作品展银奖、第三届中国中国美术院校师生油画展优秀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油画精品展优秀奖、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山东美术馆、广西美术馆等机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