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备受关注的“持正——曹俊乙巳作品展”在北京荣宝斋正式拉开帷幕。期间,雅昌艺术就此次展览专访了艺术家曹俊,以下为采访实录。
雅昌艺术网:曹老师,您好!每年的国庆黄金周,您都会在荣宝斋举办展览,今年的展览尤为特别,不仅展出了您的绘画作品,还加入了诗词、书法和篆刻等内容。请您谈谈今年展览内容上的新变化和思考?
曹俊:这次展览并非简单的例行公事,而是有着更深层的思考。选择在国庆黄金周举办展览,是因为这是一个文化交流的高峰期,能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今年展览内容的丰富化,是我多年来艺术探索的自然延伸。
我一直致力于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希望通过诗词、书法、篆刻等多种形式,展现一个画家背后的文化底蕴。书法是我从小坚持至今的艺术形式,今年我特别在荣宝斋这样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空间里展示书法作品,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奢侈,但更是文化所需。我希望通过这些作品,传递出中国艺术家对文化传承的尊重和责任。
《初秋禅影》纸本138x34cm
《泼彩神韵》纸本138x34cm
《晴荷燦世》纸本138x34cm
雅昌艺术网:您提到在荣宝斋举办展览是一种奢侈,但也是文化所需。能否详细谈谈您对这种“奢侈”的理解,以及它对文化传承的意义?
曹俊:荣宝斋是一个有着354年历史的文化交流平台,它不仅是一个展示作品的空间,更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圣地。选择在这里展示书法作品,对我来说是一种舍得。舍得的背后,是对文化传承的尊重和责任。
我并不是为了商业利益,而是希望通过这些作品,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国际交流中,我深刻感受到,一个艺术家的成功不仅在于作品的经济价值,更在于通过作品传递的文化价值。我在国际上多次举办展览,包括在联合国总部展示作品,这些经历让我意识到,艺术家有责任通过作品传递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赢得世界的尊重。
比如,同一天(9月27日)我在北京举办展览时,我的作品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贵在意·致敬经典——全国写意美术作品展”中展出。另外一件作品也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展出,作为庆祝联合国成立八十周年的重要环节之一,被选入世界艺术家的二十件作品中。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更代表着中国艺术家对人类未来的思考与期许。艺术在这里已经不再是商业行为,而是一种责任与担当。
《莲池碧水映晴光》设色金笺68x84cmx2
《莫道凡禽无妙态》设色金笺58x86cmx2
雅昌艺术网:您提到在国际交流中感受到的文化责任,能否具体谈谈您在国际交流中的经历和感悟?
曹俊:我在国际上的经历非常丰富,从新西兰的艰难起步,到在欧美多所大学讲学,包括耶鲁、哥伦比亚、哈佛等知名学府,这些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在国际交流中,我不仅代表自己,更代表中国艺术家。每一次展示作品,都是一次文化交流的机会,也是一次传递中国文化的机会。我深刻感受到,只有尊重传统,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我在国际上多次提到“如履薄冰”和“负重前行”这两个词,因为艺术家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作品都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形象。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
《归鸿》设色金笺210x400cm
《江山无尽》设色金笺100x200cm
雅昌艺术网:展览现场呈现的“新宋式”系列作品,看起来非常震撼,能否谈谈这一系列作品,在创作上您的思考?
曹俊:“新宋式”并不是单纯模仿宋代绘画,而是对宋代审美精神的当代表达。宋代的绘画有一种极高的内敛和克制,它们大多以手卷或小幅作品存在,适合文人把玩。而今天的展览空间和观众体验已完全不同,我们需要面对更宏大的展示需求。
我的“新宋式”系列既保留了宋代绘画的理法精神和写意传统,又融入了当代视觉元素,使之能够与国际观众产生共鸣。宋代无疑是中国文化的高峰,而我希望通过这些作品,让今天的人们重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高度。
《今泻幽谷》设色金笺90x180cm
《步云图》设色金笺108x78cm
雅昌艺术网:在技法上,您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曹俊:平衡传统与创新是我多年来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我的创作理念可以用“自发”和“自觉”两个词来概括。自发是指我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受到新事物的启发,产生新的创作冲动。这种冲动让我不得不突破传统,尝试新的表现形式。而自觉则是我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我始终认为,传统是根基,创新是发展。只有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的创新。我的作品中既有传统的笔墨精神,也有现代的视觉元素,这种结合让我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艺术理念。
《潮音演妙》布面油画、综合材料120x80cm
《承愿》布面油画、综合材料120x80cm
《倒泻银河》布面油画、综合材料120x80cm
《松涛和泉鸣》布面油画、综合材料144x104cm
雅昌艺术网:您的作品跨越水墨、油画等多种形式,尤其是“宇宙系列”令人震撼,能谈谈创作思路吗?
曹俊:“宇宙系列”的灵感最初源自我大学时期学习的遥感地质。当别人临摹石膏像时,我在研究地质遥感图,看山脉、河流在色彩和形态上的抽象构成。后来,当我频繁往返南北半球,从飞机窗户俯瞰大地,又在新西兰仰望星空时,那种从“俯瞰”到“仰望”的双重震撼促使我思考如何用绘画去表达。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传统的表现技法已不足以承载这种感受,于是我尝试用色彩、构成和笔触来营造一种视觉的乐章。这让我联想到康定斯基的《论艺术的精神》,从而推动了我在形式上的突破。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宇宙的宏大,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三星堆的符号、汉唐画像等。这种融合让我能够在澎湃的现代感中找到一种安宁和稳定,体现了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宇宙系列”后来在罗浮宫展出并获奖,也让我更坚定这种探索的意义。
《东观文成五色云》设色金笺108x78cm
《莫道此中颜色少》纸本水墨144x90cm
《数叶翻风遮鹭影》纸本设色144x90cm
《文府书城纵古今》设色金笺78x108cm
雅昌艺术网:荷花系列是中国画的重要题材,您在其中有何创新?
曹俊:荷花几乎被历代画家画遍了,从技法上看已无路可走。但我相信它在精神层面仍有无限空间。我的荷花延续了传统笔墨精神,但融入了个人的理解与感受。作品表面上可能很复杂,但我强调通过“留白”制造张力,用简约去概括丰富。
这既是一种回归,也是一种升华。荷花作品让我在看似重复的题材中找到新的精神寄托,同时也印证了我对传统的敬畏与坚守。
雅昌艺术网:能否谈谈您当下在艺术创作中思考的问题是什么?
曹俊:我始终认为自己只是历史潮流中的一份子。中国艺术家的使命,是通过作品展现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我们的传统不是陈旧的符号,而是活生生的精神财富。
我希望通过创作,让世界减少对中国的误判和误读,真正理解中华文化的美好。这是我坚持“持正”的根本原因:坚守正道,坚守传统,并以此为基础,去开拓新的艺术语言。
(来源:雅昌艺术网)
艺术家简介
曹俊,著名旅美艺术家、纽约拿苏艺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国画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工作室导师。先后获得巴黎卢浮宫国际艺术沙龙展金奖,世界华人美术金笔奖“时代艺术创新奖”、日本国际元宇宙大会艺术论坛“国际前卫艺术领袖奖”、纽约杰出艺术家奖、洛杉矶杰出艺术家奖。作品参加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进京展等中国重要展览。先后在中国美术馆、美国波士顿学院美术馆、北京荣宝斋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十余次。代表作入编中、美大学教材,及《荣宝斋画谱》。作品《春消息》悬挂于人民大会堂;《荷语凝香》等作品陈列于新西兰国会及多国使馆。先后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荷兰莱顿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波士顿学院、费尔费尔德大学、罗切斯特工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校举办中国艺术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