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桂行创·随笔二则丨创作者大抵都是被痛苦和快乐裹挟着艰难前行并乐此不疲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5-10-21 13:22:41

“当心性的灵光出现时,就是久旱逢甘霖,值了。创作者大抵都是如此,被痛苦和快乐裹挟着艰难前行并乐此不疲。”

——桂行创

23.jpg

林虑九折图 138X69cm 2025年

(一)

我在画一张尺幅较大的画,已经是第四天了,我称这一天为“黑色第四天”,按照我的创作习惯,成败就在这一天。尽管我以“如迓大宾、如临大敌”的心态对待它,最终我还是认认真真地把它“整死了”,心情沮丧透了。

第二天我把那张大画重新挂起来,端详许久,裁下来尚可补救的一块,进行第二次创作,结果让我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我很喜欢元代王蒙的笔法,多年研习并自诩颇有心得,其实未登堂奥。王蒙运笔不见斧凿痕,若只求其枯毛苍润、山重水复,则徒有其貌,难造高格。在收拾这张残山剩水的过程中,于不经意间让我对王蒙有了顿悟,仿佛是在一个黑暗的山洞里跋涉了许久终于见到光明一样的感觉,我被自己感动到了!这大概就是佛法中所说的瞥见心性的存在,那顷刻之间的光明、奇妙得令人终身难忘,这些启发性的时刻,我想都曾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

前几天在河南省文联美术馆看王邦彦、丁云青夫妇遗作展,王邦彦先生的大部分作品都是耄耋之年创作的。在展厅里碰见著名油画家曹新林先生,我们没有寒暄,边看边聊。曹先生说:“我看了王邦彦的画,心情挺激动的,过去没见过他这么多作品,没想到他画得这么好,心里完全没有包袱……”曹新林先生的话让我思忖良久,曾几何时,我们在不知不觉间背上了大型展览主题创作的“包袱”,不知“心性”为何物,那些“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各类画展,也难见几幅有心性的作品。

24.jpg

林虑山黄龙潭 138X69cm 2025年

如果将中国绘画比如一首诗,那再贴切不过了,卸下包袱徜徉在这首诗里,让庸常的脚步再慢一些,学会聆听自己,心性或许便会显现出来。

可现实却不如人意,多半时候,心性的灵光总是千呼万呼不出现,不出现也得画,不画更不会出现。当它出现时,就是久旱逢甘霖,值了。创作者大抵都是如此,被痛苦和快乐裹挟着艰难前行并乐此不疲。

把画“整死”是常态,这种“死去活来”的过程让画家着迷。据说一代宗师李可染先生有一方印章,印文是:“废画三千”,让我们看到了李先生对待艺术创作的严谨态度,这背后不知他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

画画不易,是千古寂寥之事,且行且珍惜吧,毕竟沿途风景很美。

25.jpg

天山之秋 138X69cm 2025

(二)

9月1日下午,我来到坐落在新疆天山深处的泉昌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我们将在这儿进行为期七天的采风写生活动。

清晨,我被头屯河哗哗的流水声吸引,我站在河边,目力所及是连绵起伏的天山山脉,在晨曦中静谧而壮阔。约早上八点钟,太阳才懒洋洋地出来,正对着太阳的那面山顿时一片金黄,让我想起进山路上牌子上面的字:“冰山雪山,也是金山银山。”天山矿产资源丰富,是名副其实的金山银山。

面对眼前壮美的景色,感觉自己掌握的笔墨语言有些苍白。

每日驱车进山写生,路上常会碰到成群的牛羊,他们不会主动给汽车让道,每当此时,牛和羊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当对面也有车来的时候,夹在中间的羊群很快就乱了阵脚,羊们原地打转或四散开来,汽车根本无法通过。只有等到牧羊人骑马过来,在牧羊人的疏导下,羊又重新稳住阵脚,鱼贯而过。遇到牛群的时候,则是另一番景象,牛比羊沉稳多了,总有那么几头犟牛站在路中间,任你把汽车喇叭按的在山谷中久久回荡,它们也只当秋风过耳边,仍然站在原地纹丝不动。无奈司机只好下车温柔地驱赶,牛们才慢悠悠地走到路边,那神情还带着些许傲慢。我在想,也许牛只有在这个时候觉得自己比较“牛”吧。这情景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我们村的一个老村长,心中暗自发笑。

26.jpg

暮从天山下 138x69cm 2025

司机告诉我们,天山的羊不论大小,一律一千二百元一只。几天下来我大略数了一下,每个牧羊人都有一百余只羊,羊群就是行走的人民币,牧民不怕露富,财产一览无余,毫无隐私。

我们从未在路上遇见过马群,只远远的看见马散落在金色的草场上悠闲地吃草,而整个山坡又都被围栏围着。也没有看见马儿奔跑,我见有些马右前蹄和右后蹄之间被绳子连着,行走起来一跛一跛的,马的骠悍、骏气被人为地限制住了。倒是那些挡道的牛,不会耕地,只是待宰的肉牛,却把“牛气”拿捏得死死的。

山坡上还有很多毡房空闲着,偶尔能碰见一两个哈萨克族牧民,他们的脸都被太阳晒成枣红色,被天山的罡风雕琢的棱角分明,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很多。交谈中能感觉得到他们的性情很温和,对生活充满希望。

天山里许多地名跟沟有关,比如板房沟、庙尔沟、谢家沟、五道凹子沟、寒气沟、一字沟、二字沟、果子沟、菜籽沟、甘沟、琼湖沟……等等,采风的最后两天,我一直逗留在谢家沟,原因是这里非常适合写生。谢家沟的山、牧场、树、河都各自为阵,互不交错。毡房帐篷点缀其间,马和牛羊来回穿梭,才让它们有了联系。这一切好像是被谁特意经营取舍过了的,一幅幅完美的画卷展现在眼前。

刚来这里的时候总担心画不成,行程快结束的时候,倒是认认真真地画了很多写生稿。坐在河边古树下的浓荫里,支起画具,清风裹携着草的味道拂面而过,让烦恼一扫而光,这过程远比写生本身更让人迷恋,画的好与坏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采风活动结束后,回到画室,想画几张天山题材的创作。整日盯着写生稿瞑想,满脑子仍是天山的丘壑、牛羊和马,这何尝不是采风的延续呢。

文/桂行创,2025年9月于三翠堂)

天山写生作品欣赏

27.jpg

天山写生之一

.jpg

28.jpg

天山写生之二

.jpg

29.jpg

天山写生之三

.jpg

30.jpg

天山写生之四

.jpg

31.jpg

天山写生之五

(来源:南塘斋志)

艺术家简介

桂行创 | 以艺术深耕老区底蕴,让红色基因与乡村新貌共绘时代华章

桂行创,1965年生于河南罗山,一级美术师,二级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理事,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河南省书画院原院长,河南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河南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首批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盛世青绿”山水画名家工作室访问学者;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

作品先后入选第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第一至八届全国画院双年展;2008年参加全国政协主办的“当代国画优秀作品展——河南十人作品展”。作品《积翠重苍》获中国美协主办的“跨世纪暨建国50周年全国山水画大展”金奖;《苍翠豫南》获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画三百家美展”铜奖;《苍翠大别山》获原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奖;《淮源素秋》获原文化部主办的“第三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最佳作品奖;《平安寨》获中国美协主办的2008年“首届中国画线描艺术作品展”最佳作品奖;2000年作品《积翠重苍》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并入选“1900-2000百年中国画展”;2023年作品《林虑天境》入选“第五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应邀参加一至四届“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2012年受中国画学会之邀赴鄂尔多斯参与二百米山水画长卷《黄河万里颂》创作。2013年在河南省博物院举办个展“轻风故园·桂行创山水画作品展”。已出版个人专著多部,如《桂行创浅绛山水》(2004),《桂行创创作状态》(2009),《清风故园·桂行创山水画作品集》(2013),《远去的山村·桂行创山水画作品集》(2016)。2017年在河南大鹏美术馆举办“李桂芬芳·李明、桂行创山水作品展”。2021年5月21日,在河南省文联艺术馆举办由河南省委宣传部等单位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青山无尘·桂行创山水画作品展”。

  责任编辑:寿鹏瑶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