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在故乡的山水里涂抹岁月的痕迹——大山的儿子韦俊平的“画说”人生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5-10-22 11:24:08

我认识韦俊平将近四十年了,非常钦佩他的为人处世以及横溢才华。他是一个名画家,也是都安的骄傲,现任广西艺术学院校长、漓江画派促进会会长。

韦俊平曾经回忆十多年来回乡写生的情景:在家乡的山水里写生,那是多么惬意的事情!一个人独坐小河边,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享受着鸟鸣山更幽的境界;山风徐来,如少女的手轻轻抚摸,既温柔又体贴;毛笔在画面上随意地勾皴点染,肆意地泼洒墨色,对故乡山水的深深爱意从笔端源源不断地流出。当夕阳在山头染上一片金黄的时候,红水河在大山黝黑的影子里蜿蜒而去,犹如一条闪着蓝光的围巾......韦俊平的大部分写生作品都是在这样的场景中完成的,规格不大但真诚,内容不多但执着。

《新村》

44x59cm

2017年

韦俊平在每一个场合都会认可一种倾向:爱家乡就要画家乡,除了通过画画来美化家乡,他还利用周末休息的时间到家乡的古良小学开展帮扶活动,让大山里的校园熠熠生辉。走出大山,回归大山,关注大山——他的内心世界永远散发着那淡淡的乡愁。

重返故乡,回归大山,是艺术家成长上升期精神构建的秘密通道和艺术成就的秘密通道。故乡不仅是大多中国人生命中的血脉、根本和源泉。即使我们为了生活和事业远走他乡融入都市,甚至到了太空空间站和宇航船,剪不断,理还乱,从精神上说,都有属于自己魂牵梦绕的一座村庄。

韦俊平的中国画有着浓厚的乡土情怀,正如他自己所言:“家乡的风景有特点,虽然谈不上漂亮,但我非常喜欢画它,是因为我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和每一块石头,我知道山葡萄什么时候会长出嫩叶,我知道山这边的小路绕过山后然后通到哪个村的哪一家,我知道它背后所发生的故事……”朴实无华的言语中蕴含着他对家乡一草一木炽热的情感。

《龙江人家》

68x68cm

2018年

韦俊平的乡愁通过绘画得以呈现,他大多数回老家的时候都带着画具,即使很忙,也会抽空去写生,通过画笔表现家乡山水草木熟悉的味道,也由此慰藉自己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当然,在韦俊平的情感世界里,故乡的概念不仅仅是河池,而是整个广西,他写生的脚步也在八桂大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由于这份浓浓的乡情,让他的画很有温度,很接地气,让观众一下子能走进去,感受到那份乡情,这看似有点玄乎的东西却正是当代艺术作品中难能可贵的品质。他的画沉着稳重、质朴简淡,毫无装腔作势与矫揉造作之态,这种品质也和他的人品是一致的,正所谓人品好,画品高,对乡土风情的叙事性刻画和对乡土情怀的意象性表达,体现新时代的中国式乡土情怀的最典型表达。

1982年9月,初中毕业后的韦俊平考上了南宁师范学校图音班。每次放假回到家里,他便邀请村里的同学、小孩当模特,画头像写生和动态速写。大家乐意一个小时一动不动地坐着,然后兴奋地欣赏自己的形象变成他笔下的作品。大学毕业后,韦俊平留在省城工作,离家远了,开始有了想家的愁绪。那时候回一趟家很不容易,坐班车回到县城四个多小时,还得坐三轮机动车一个小时到村口,爬山半个小时才走进家门。

《家乡小景》

68cmx68cm

2018年

对于艺术的追求,韦俊平有过一段故事,那就是三考广西艺术学院。在南宁师范图音班就读的时候,韦俊平偶尔有机会去广西艺术学院参观画展,他暗暗发誓要读这个学院,要当一个真正的画家。1985年到1987年,韦俊平先后三次考广西艺术学院,第一次因为刚从南宁师范毕业,艺术专业考核过关了,文化分没有达到,落选了。第二次是在安阳二小工作后参加考试,这次专业和文化分数都过关了,就是因为工作年限不满两年,又无法如愿,1987年他第三次考广西艺术学院,终于拿到了录取通知书,总算如愿以偿了。

考上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以后,韦俊平涉猎油画、版画、国画、水粉、水彩等等,当时广西著名水彩画家李绍忠老师在学校里举办了一个水彩画展,那格调高雅、富有诗意的作品再一次触动了他的神经,课堂色彩练习,外出风景写生,他基本上都是画水彩画,整个大学时代画了不少作品。

因为五太公和五太婆,韦俊平认识了地苏河,恋上了家乡的河流。买了车之后,他有意无意之间都记得地苏河的沿途美景,不管时间有多紧,他都坐下来画两笔。碰上假期,他必定约画友到地苏河写生,既解了思乡之苦,又圆了小时候的梦想。

家乡的亲人,家乡的河流,家乡的山水,一切都成为韦俊平心中的牵挂,艺术创作的根。

《雨水》

68x100cm

2020年

都安有著名的地下河水系——地苏河,还有美丽的红水河、澄江、刁江等河流,韦俊平几乎走遍家乡的每个角落,现场写生、收集素材。2020年6月,他在广西美术出版社美术馆举办了“地苏河,故乡的河——韦俊平美术作品展”;8月,他把近两年在家乡写生的作品作了整理,在桂林举办了“秋天的日记——韦俊平国画小品展”;10月,以家乡人民脱贫攻坚为题材的作品“绿水青山”被评为“2020年广西艺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

1989年以来,韦俊平陆续有水彩画和油画作品入选“第三届全国水彩·粉画展”、“第五届全国水彩·粉画展”、“首届中国水彩人物画展”(优秀奖)、“第十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优秀奖)、“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美丽南方·广西——中国美术作品展”等高层次画展。中国画作品曾获广西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20年、2021年“广西艺术作品展览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最高奖)。

2022年七夕,我得知俊平回老家保安乡古良村,便临时组织了一个文艺家采风团队赶到古良村,在古良小学的作品展示馆,陈列了许多韦俊平的画作,古良小学的校门内外的围墙都是韦俊平带领广西艺术学院的美术生多次到古良小学亲手画的壁画、水彩画。时任古良小学校长的唐毓锋介绍说,韦俊平已经多次带领广西艺术学院的美术专业学生到古良小学写生,同时,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古良小学的校园内外到处留下美丽的图画,日积月累,古良小学变得更加美丽动人,洋溢着浓郁的艺术氛围,该校获得自治区“乡村温馨校园”称号。

韦俊平以最大的努力将山水与风光两者融为一体,各自阐扬优点。风光与山水各具情态,但又相互渗透,久视之,却也能明白两种不同的心性与境界。总能让人想到禅宗的名言:“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两种不同的绘画技法,两种不同的绘画品性,在画家笔下,却能得到如此的分别与和谐,两者相得益彰,都是艺术家心中的那个像,那种情,是经世事洞察后的澄明与清泽。

《新村》

68x68cm

2024年

韦俊平最早画水彩画,其画笔调清新明丽,轻松的情态跃然纸上。最为独到的功夫在于以简约而不简单的笔法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画了几十年的画,韦俊平的目光始终盯在家乡的风土人情、家乡的基础设施的变化等等上。人物画他画过爷爷、奶奶,山水画和风景画表现的都是广西的景致,因为他太熟悉家乡的他们了。他说,家乡的风景有特点,虽然谈不上漂亮,但是他就喜欢画它,家乡的一草一木,每一块石头,每一段弯弯曲曲的山路,每一个村落——都是他作品的主要内容,他非常想通过画家乡的山水草木,村庄人家,以及日新月异的变化来记录自己的乡愁,收藏大山里面珍藏的每一个动人的故事。

韦俊平从大山走出去了,在他的画板上创造出喜人的成就,不过,每一次看到他的画作,大山几乎就是他的作品的底色,大山的巨变,大山的亲人,大山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都是他画作最重要的底色,那是他对大山的牵挂,对大山的人民始终关注的生动诠释,我相信,大山的儿子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把家乡把亲人时刻记挂在心坎上,如此,他才足以堪称大山的儿子。

文/云海,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民协会员、广西山歌学会副会长)

作品欣赏

《侧岭山高》

68x68cm

2016年

《桂北春意》

52x99cm

2020年

《山青水秀客人多》

68x68cm

2024年

《列宁岩》

69cmx46cm

2021年

《藏经洞》

50x50cm

2019年

(来源:都安文学)

艺术家简介

韦俊平“画里乡愁” | 梦中海菜开,笔下故乡来

韦俊平,壮族,广西都安人,现任广西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中国画艺委会主任、漓江画派促进会会长。

中国画作品曾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20年广西艺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2021广西艺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水彩画作品曾入选《第三届全国水彩·粉画展》《第五届全国水彩·粉画展》《第七届中国水彩画展》《首届中国水彩人物画展》(优秀奖)、《首届全国小幅水彩画展》《第十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优秀奖)、《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美丽南方·广西——中国美术作品展》等画展。

作品曾刊登于《中国水彩》《水彩艺术》《美术界》、美术报、光明日报、广西日报等报刊杂志及各类画册;曾举办过“乡村记美——韦俊平水彩画展”、“温山暖水——韦俊平笔下的乡愁”、“诗意乡土——韦俊平水彩艺术展”、“闽南行——韦俊平山水写生小品展”、“秋天的日记——韦俊平国画小品展”、“地苏河,故乡的河——韦俊平美术作品展”等个人画展,出版个人画册《乡村记美——韦俊平水彩画作品集》《温山暖水——韦俊平笔下的乡愁》。

  责任编辑:王浩然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