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画《视界》2025年
摘要:程亚杰2025年新作《视界》是其“程式意象表现主义”的成熟范本。本文认为,该作品通过“鸟首人身”的异化形象、复古服饰与侵入性符号系统的共构,超越了超现实主义的视觉奇观,转而成为剖析当代视觉权力结构的精密装置。文章将首先梳理作品在“幻想写实画派”脉络中的技法创新,进而借助米歇尔·福柯的“规训”理论与图像学分析方法,解码画面中符号系统的暴力性与秩序感,最终论证《视界》如何通过“异化凝视”的设定,揭示出个体在数字时代既是观看主体又是被规训客体的生存悖论,从而实现了从美学实践到社会批判的跃升。
关键词:程亚杰;《视界》;程式美学;规训权力;符号学;视觉文化;当代绘画
引言:作为视觉诊断书的画布
在图像泛滥、符号肆虐的当代,艺术何为?程亚杰的《视界》(2025)以其冷峻的笔触与怪诞的意象,对这一问题给出了强有力的回应。这幅作品绝非一幅仅供审美静观的超现实画作,它更像一份精心撰写的“视觉诊断书”,主动切入了关于“观看权力”的当代论辩。画面中,鸟首人身的主体、充满时间褶皱的复古服饰与破碎的编码符号,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张力的场域,迫使观者直面一个核心命题:在符号织就的今天,我们所拥有的“视界”,究竟是一种自主的感知,还是一种被权力精心规训的产物?本文旨在通过技法、符号与命题三个层面的递进式分析,揭示《视界》如何以其独特的“程式美学”,完成对当代视觉政鉴的深刻剖析。
一、技法与谱系:「程式美学」的艺术史定位与权力演示
程亚杰在《视界》中展现的“写意性写实”,可被置于一个更为宏大的艺术史谱系中进行审视。其精湛的苏派写实功底,承接了从委拉斯开兹至伊维尔的欧洲古典油画传统对物质世界“真实感”的孜孜追求。画中鸟首的肌理、瞳孔的光泽,无不彰显着这一脉的技艺精髓。然而,程亚杰的独创性在于,他将这种写实技艺与一种书写性的意象表达并置,且令其形成对抗而非融合。
尤为关键的是符号元素的“介入式”处理。蓝紫、粉绿的字母(E、H、I、J)与数字(2、3、5)并非平涂,而是以具有强烈物质性的厚涂技法,如“浮雕”般强行叠压于形象之上。这一手法,与德国新表现主义(如乔治·巴塞利玆)的狂放笔触,以及罗伯特·马瑟韦尔抽象画中笔触的哲学性,形成了隔空的对话。在此,写实技法构建了“真实”的幻象,而符号的书写性笔触则执行了对其的“破坏”与“规训”。笔触在此超越了形式范畴,成为权力施加的痕迹。细腻的肌肤被斑驳的符号覆盖,正如个体的生物性存在在当代被无数数据标签所定义、侵蚀与重构。这种“紧张的平衡”而非和谐的统一,正是“程式美学”的核心特征与力量来源,它使画面在“可触摸的现实”与“不可捉摸的控制”之间建立起一种动态的、充满张力的辩证关系。
二、符号与权力:图像学与规训理论下的视觉政治
《视界》中的符号系统已超越了形式隐喻的层面,它们是一种“转喻”,直接指涉着现实中的权力结构与运行机制。对此,米歇尔·福柯关于“规训权力”的论述提供了绝佳的理论透镜。
鸟首人身:异化的凝视主体
这一核心意象是对“凝视”主体的深刻批判。鸟,虽拥有开阔的视野,却在文化象征中常与本能、非理性及“他者”身份相连。当它取代人类头颅,程亚杰巧妙地暗示:在信息爆炸的算法时代,我们的“观看”行为正变得被动、碎片化,甚至面临主体性沦丧的危机。我们看似在贪婪地凝视世界,实则可能早已丧失了深度洞察与批判思考的能力,沦为视觉信息流的被动接收器。
复古服饰:规训的历史性物证
画面中的维多利亚式服饰,其图像学意义并非简单的怀旧。它是对历史上权力对身体进行微观管理的物证追溯。紧身胸衣与繁复裙摆是古典时代社会礼仪与身体规训的直观体现。程亚杰将其置于当代语境,旨在犀利地指出:规训具有历史延续性。旧的权力形态(社会范式、身体美学)并未消失,而是与新的权力技术(数字符号、算法标签)相互叠加、缠绕,共同作用于当代个体的身体与认知。
散落符号:算法时代的匿名规训
画面中散落的字母与数字,正是福柯所描述的现代规训权力的视觉化呈现:分散、匿名且功能至上。这些无源的、去主体化的编码,正如现代社会中的身份证号、消费偏好标签与社交评分,它们不依赖于某个具体的压迫者,却通过自身的分类逻辑,构建了一个无形的“全景敞视监狱”。个体在此系统中被持续地观察、分类、归档,最终被驯服为“温顺的身体”。程亚杰以画布的方寸之地,映射了整个数字时代的生存境遇。
三、视界的囚笼:作为共谋的我们与“景观”的内化
《视界》最有力之处,在于它通过视觉设置,将观者自身拖入了批判的现场。当我们站在画作前,试图解读鸟首人物那空洞而锐利的目光时,我们自身也陷入了“观看”的循环悖论。
画中主体既是“被看”的客体(被符号规训),也是“观看”的主体(其鸟首正在凝视画外)。而我们,在凝视画作的同时,又何尝不是被自身的认知边界和时代符码所限定的“鸟首之人”?居伊·德波“景观社会”的理论在此回响:我们所凝视的,早已是一个被符号和影像中介过的“景观世界”,而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凝视本身,也已成为景观的一部分。这幅画由此成为一个视觉囚笼的精密模型,我们每个人都在其中,既是规训的承受者,也在无意识中成为这一规训体系的维护与共谋者。《视界》的题旨,因而从对画面内部的批判,成功地延伸为对画布之外每一个当代个体生存状态的逼视与拷问。
结语:在绘画的边界内批判——程亚杰的艺术贡献
在当代艺术或沉溺于媒介实验,或转向社会学田野调查的纷繁语境中,程亚杰的《视界》坚定地回到了绘画的本体论批判。它雄辩地证明,架上绘画作为一种传统媒介,在处理“数字时代人的存在状态”这一最前沿议题时,依然保有不可替代的深刻性与感染力。
其贡献不在于提供了新的视觉样式,而在于提供了一种高度个人化且极具穿透力的视觉思维模型。通过其成熟的“程式美学”,程亚杰将宏大的社会权力结构、深奥的哲学思考,压缩于一帧充满内在张力的画面之中。他让写实与书写、历史与当下、个体与系统在画布上激烈交锋,迫使观者在纯粹的审美体验之后,必须启动哲学与社会学的思辨。
《视界》(2025)的价值,正在于它以绘画自身的语言,完成了对时代症候的精准切片与深刻揭示。当鸟首那异化的目光与我们相遇时,艺术便完成了其最古老的使命:它不是提供答案,而是提出一个足以让我们反复审视自身与世界的、沉重而锐利的问题。
(文/天米,画评人,来源:艺术头条)
画家简介

程亚杰
国际著名油画艺术家
“世界夫人”欧洲大区荣誉主席
特拉帕尼康定斯基美术学院荣誉教授
天津海河文化艺术发展基金名誉理事长
中国天津西洋美术馆顾问
新加坡中华美术研究会终身会员
景德镇学院客座教授
天津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天津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名誉会长
中国北京李可染画院副院长
毕业于奥地利维也纳应用美术学院,获油画、设计硕士学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