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岔口——魏东个展
展览时间
2025.11.8—12.21
艺术家
魏东
出品人
苏芒
策展人
张京
出品方
頌艺术中心
开幕
2025年11月8日15:00(周六)
展览地点
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頌艺术中心
“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的一生。”
——罗伯特·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
在艺术的世界里,总有一些灵魂注定行走在岔路之间。魏东,正是那位永远停留在“三岔口”的旅人。今秋,頌艺术中心欣然宣布旗下艺术家魏东全新个展《三岔口》将于11月8日在北京盛大开幕。此次展览由頌艺术中心馆长苏芒女士担任出品人,由艺术评论人张京担纲策展。展览呈现魏东近两年的作品:少女降伏狮子、山鬼独行林间、白马伫立岔路,皆化作他内心的投影与自省。他以温柔而冷峻的笔触书写美的消逝,也记录灵魂在迷途中不断选择与重生的瞬间。此次展览《三岔口》是一场关于艺术与命运的对话,亦是一场在光影之间的精神追问。愿每一位观者,能在魏东的画中,看见自己人生的岔路与答案。
策展前言
将进酒
有人认为魏东不够当代。魏东跟我说过,他一直都没搞明白“当代”到底是什么东西?意味着什么?又或者我们应该为此而干点儿什么?我跟他说,当代的意思有可能是“改变”,改变意味着“狂欢”,我们应该为此喝点儿好酒。就这样,每次的聚会,我们都能喝到魏东带来的好酒。这几乎成了惯例,不管是谁买饭,酒肯定是他请。因此我也有理由担心,某一天魏东存的好酒被我们喝光了,我们会不会感到失落,甚至会因此感伤。这倒绝不是因为酒的缘故,而是我们曾经共同拥有的习以为常的好酒时光,不再、去了,而且无可替代。习以为常,可能会让我们不自觉地对某种既定的秩序产生依赖,我们会希望对境不发生改变,希望事物的发展永远符合我们的预期。这也决定了“习以为常”注定会使我们受到伤害,而且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使我们受到伤害,无有止息。生活中,我们有太多的习以为常,直至失去。但即便这样的事情反复发生,我们细腻、脆弱的情感所赋予的本能,也会鼓励我们去回避“无常”这个事实。我们通常是这样,在自我欺骗中过完我们的一生,享用习以为常的那一点儿苟且,和苟且带来的那些微不足道的安慰。

魏东《爱人》
59×58cm
布面丙烯
2024-2025
文字这种东西很怪,写完放它些日子再看,就完全不像是自己写的,像是在读别人写的东西。我相信绘画也是如此。经常听到画家朋友指着一件自己以前的作品说:“像这样的东西,我再也画不出来了。”我特别理解。但其实,他应该把“再也”和“了”字去掉,说:“像这样的东西,我画不出来。”因为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并不是同一个人。凡是人创造出来的东西,理应是可思议、追溯和复制的,但“天赋”就不一样,所以,我们中国人也会将那种才华横溢的人称为“天纵之才”。天纵的意思,就是“无知”,不可思议、无法追溯,乃至无法被复制。魏东有一种生活在过去的天赋,这让他如同身处一座情感的孤岛,四周围绕着的,是静谧而又陌生的海水,一望无际,他既不融入现实,现实的嘈杂也无法侵扰到他。这种天赋使他成为了一个热衷于编故事的人。故事的意思,就是过去的事。他一直在讲的,是一个关于“失去”的故事,失去的风景、人,或物,这些是一个故事,而不是一个又一个另外的故事。这或许就是属于魏东的“当代”,不是为了改变而去改变什么,以至于当改变也成为过往的时候,仍然被失落和感伤所累,他不要这样的生活。他知道“失去”是什么,意味着什么,也知道应该为此而干点儿什么。
(文/张京,二〇二五年十月)
收藏家希克眼中的魏东
文章启首,先随意列出本人认为收藏家所具备的特点:一位真正的收藏家仅对自己负责任,他的收藏方针有异于一个博物馆的策划员,或者艺术评论家,或者艺术史学家。他以个人的眼光为准,不需要以所属的机构、针对的观众或者社会上的要求与需要为准绳。作为一个谨慎又有原则的收藏家,压力是仍然存在的。或许缺乏衡量收藏家成败的准则,削除了他们心理上的压力,但来自鉴赏家的评判仍然会带来打击。鉴赏家们最不屑的有两点:藏品缺乏质量,收藏欠缺方向。

魏东《亲爱的猎手》
60x80cm
布面丙烯
2025
一位真正的收藏家和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同样是未臻真境。他不是思想成熟的智者,在生活上可以凭借理智的分析来解除问题以达至协调。艺术家的创作源泉来自个人的情感,为了寻求自我,为了沟通,有时是一种抒发、解脱。而收藏家则受了另一股力量所推动,并不一定是受了拥有欲的驱使,而是潜意识里觉得要搜集、要收藏,这的确是一种难以满足的感觉。有些收藏家坦称收藏只为了装饰或投资,也有的视之为一种超乎理性判断的本能,更有的认为收藏可以弥补其自身无法创作的缺憾。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收藏家们借着聚集作品,缔造了一股逾越个别作品所能传达的力量和讯息。若能按步履行,其藏品必定与众不同,一个真正的收藏家也因此诞生。既然收藏是一种热情,那它也必定是个结果不定的过程,是一个介于通达了悟或(在物质上来说)自我毁灭之间的步骤。
在中国,收藏本土当代艺术的收藏家可谓是“稀有品种”。原因纷云,可能是住所空间和购买力的不足,又可能是缺少了对当代艺术的认识和探知之心等实际限制,更有可能的是传统中国艺术浩翰无涯,又比比皆是,使现代艺术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难占一席,也只有在偶然特殊的情况下,才令人着意地去探讨这门新的艺术。
一个成熟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依循着两个基本的方向和规则收集藏品:首先,是考虑作品是否属于“世界艺术”。这与荒谬的国际排行榜或国际纪录无关。它指的是可以超越国度,在对中国文化背景没有深刻认识的群众中仍然被视为艺术伟作的作品。其次,是收藏一些透彻地纪录中国社会文化的作品。这两大方向是收藏家遴选范围的两端,有时候一幅作品同时满足了二个准则,而有更多的作品是不合格的。

魏东《你的狮子》
60x80cm
布面丙烯
2025
那么,魏东的作品又该如何定位呢?以作品的冲击力、敏感度、创意、理念及技巧造诣来评判,他的作品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打动观者?观者又是否能在缺乏对中国文化背景的认识下也产生共鸣呢?倘若以当代国际艺术为标准,其作品是否达到了普遍订下的标准,精确地记录了中国的一隅,同时又表现了他对中国社会深刻的评论呢?这些收藏准则看来并不苛刻,倘若要一一实现,依然是难能可贵的。
魏东的作品轻易地戮破了观者冷漠的外壳,激发强烈的反应,作品所传达的冲击力与画家完美的艺术技巧是并行的。画家似乎可以驾驭画笔,畅然地表现他的理念。正如画家所言,他要求自己的艺术语言更为有力,不容一点儿含糊。作为收藏家,必须彻底体会画家的感受。
基于这些特质,加上画家力求的目标,魏东的作品是收藏家必然的选择。他的作品无论是在中国或者中国以外的环境,都印证了他的出类拔萃。
(文/乌利·希克博士)
作品欣赏

魏东《照夜白》50x40cm布面丙烯


魏东《六君子图》60x60cm布面丙烯


魏东《遇仙图》90×45cm布面丙烯


魏东《公元1348.至正八年冬.富春江》36x28cm布面丙烯


魏东《独树平远图》100x60cm布面丙烯
(来源:頌艺术中心)
画家简介

魏东,1968年出生于内蒙古。魏东从小就开始和父亲学习国画,后来他进入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学习油画。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双重艺术学习背景,魏东擅长用水墨和油画进行创作。他对中国传统绘画有着很深的造诣,线描功力深厚,造型能力超群,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就在国内外画坛崭露头角。2001年后,他定居美国,创作了大量油画人物画作品,受到了西方艺术界的关注,并多次被《纽约时报》艺评人所青睐。他把传统国画与现代油画相结合,营造了一种古今穿梭的抽离和怪诞之感。近年来,他开始将视角再次转向他早年学习研究的中国古代绘画,用一个个时间节点来梳理中国历史处于大时代沧桑变易背景之下的文人情绪,并用现代手法来重新诠释这些作品。
作为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他,魏东曾获得无数奖项及艺术赞助。包括2005年的琼·米切尔基金会绘画资助和2004年的新泽西州艺术委员会艺术资助等。魏东的作品于世界各地广泛展出,其作品被纳入奥兰斯卡基金会收藏、乌利·希克博士收藏、莫尼克及马克斯·伯格收藏、艾丝黛拉收藏、费城美术馆、费城艺术博物馆,香港M+美术馆,特拉梅尔·克劳博物馆、丹佛艺术博物馆、昆士兰美术馆、卡门·蒂森·波那米萨博物馆、福冈市美术馆、冲绳县立博物馆、葡萄牙东方基金会、比利时中国现代艺术基金会以及荷兰画布基金会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