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李兆虬·水墨新作 | 以器物画解码抗战精神,在墨色里抒发家国情怀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5-10-24 13:50:25

夫画道通于史笔,丹青载乎精魂。观兆虬先生近作三帧,以水墨写抗战遗器,铁骨铮铮而气韵沉雄,非止状物之工,实乃铸史之志。其笔锋所至,如闻鼓角相闻,若见烽烟未冷,可谓“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者也。冻昔谢赫立六法,首重气韵生动,今观此作,乃知千年画脉未绝,尽在焦枯浓淡间吞吐山河之气。

1~1.jpg

李兆虬《见证·铁血征程》之一

首帧《子弟兵兵戎图》,图中望远镜其镜筒如炬,洞穿硝烟迷雾;双镜凝霜,锁定山河血泪。尺幅间钢骨嶙峋承千钧,晶片澄澈映孤忠。此物非仅观瞄之器,实为不瞑之目,永照华夏凛凛气节。电台铁匣皴擦如金石碑拓,似有电波穿云破雾而来。

马克沁机枪横卧若蛰龙,散热筒以积墨法层层晕染,恍闻平型关前骤雨初歇。尤见匠心者,军壶绳结以游丝描勾勒,壶身留白处竟似映出征人瘦影,暗合老杜“遗穗及众多”之悲悯。至若手榴弹木柄纹理,非楷非隶,恰如断简残碑,默记着百团大战夜袭之勇。昔曹孟德横槊赋诗,今观此帧,但觉“铁未销时魂未销”的苍凉。

2~1.jpg

李兆虬《见证·铁血征程》之二

次帧《武工队兵械谱》,构图尤见奇崛。地雷如星宿罗列,引信以飞白笔法斜出,似地道中忽明忽暗之火绳;大刀崩刃处用斧劈皴,刃口斑驳如燕赵慷慨悲歌之遗韵。猎枪膛线以解索皴表现,迂回曲折处,暗合青纱帐里迂回战术之妙。军号弯曲处墨色氤氲,似有《黄河大合唱》的旋律在形质间流转;马灯玻璃罩以淡墨渲染,灯焰虽熄,然观者皆谓见微光摇曳,照见秘密交通员夜行时坚毅眉目。此帧深得八大山人“墨点无多泪点多”之旨,兵械排列如卦象,暗喻人民战争的玄机。

末帧《支前民物志》,墨韵最为沉郁。独轮车辕木皴裂如龟甲,车轮辐条以铁线描勾画,辐辏之间似见万千民夫脊背的弯曲。石碾盘用积墨法层层堆染,墨渖深处恍闻“碾盘转处米粮香”的劳作风谣。铁砧凹凸以逆锋涩进,锤痕累累如记録兵工厂日夜不绝的锻打声。尤绝者纺车之表现,飞轮以淡墨旋出虚影,纺锤垂丝若断若连,竟似将“慈母手中线”与“壮士腰间刃”织作一处。此帧深得《考工记》“审曲面势”之妙,更将《诗经》中“岂曰无衣”的古老咏叹化入现代构成。

详察三帧笔墨语言:军械章以北宗斧劈皴为主,取法李唐万壑松风之峻峭;民物篇参用南宗披麻皴,颇得巨然秋山问道之浑朴;武工幅则刚柔并济,有龚半千积墨法之苍润。在章法经营上,子弟兵器阵如雁行斜掠,暗合运动战之妙;民兵械具呈八卦布局,隐现地道战之奇;支前器物作环状拱卫,象征民心所向。至若用墨,焦墨写铁器之刚健,宿墨绘木纹之古拙,淡墨染光影之流转,五墨六彩间自成兵法。

更值称道者,三帧皆暗含时间维度:子弟兵器械多带晨露欲滴之润,武工队兵械常含月出东山之晦明,支前器物则具日昃离离之温暖。此非徒状物之巧,实乃“以器载道”的深意——兵器静默处,正有惊雷过耳;民器朴拙间,自含天地至理。昔顾恺之画云台山记,经营位置皆有深意,今观兆虬布局,知其接武前贤而别开生面。

3~1.jpg

李兆虬《见证·铁血征程》之三

赞曰:铁魄熔成墨未干,狼烟淬笔写琅玕。枪刺裂绢声犹在,灯焰焦纸夜正寒。千载石碾旋日月,一川纺车转江山。莫言器物终沉寂,总向丹青震肺肝。

昔张彦远论画,谓“衣冠贵胄,逸士高人,非闾阎鄙贱所能为”。今观兆虬此作,乃知丹青之道,不在题材贵贱,而在精神高低。三帧虽写器物,实画脊梁:子弟兵械见民族之骨,武工兵械显民间之筋,支前器物露民生之血。骨筋血俱在,则抗战精神永存画图。此正合石涛“笔墨当随时代”之论,然更进一境——笔墨既能铭刻时代,亦可唤醒未来。观者抚卷,不惟见器物之形,更当思“民为邦本”的战争真谛,则画道之弘,岂止于艺苑而已?

文/刘志勇,军旅油画家、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4~1.jpg

李兆虬《复仇者》200X180cm

空白图.jpg

5~1.jpg

《复仇者》局部

空白图.jpg

6~1.jpg

《复仇者》局部

空白图.jpg

7~1.jpg

《复仇者》局部

(来源:丹青新视点)

画家简介

抗战印记 | 李兆虬:以笔为枪,绘就不朽的抗战精神

李兆虬,1957年生,山东高密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中国画学会顾问,山东省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副会长,山东省书画学会学术委员,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硕士校外导师。

  责任编辑:王浩然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