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之流——袁武历史人物画作品展
主办单位
上海中国画院
总策划
江鹏
策展人
洪健
学术主持
徐明松
执行策展
刘宇倩
展览时间
2025年9月26日-11月2日
(周一馆休,逢节假日正常开放)
开放时间
9:30-16:30(16:00停止入场)
展览地点
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岳阳路197号)
“时间之流——袁武历史人物画作品展”为艺术家袁武近期在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呈现的个展,展期至11月2日。本次展览聚焦于袁武笔下的历史人物群像,以切片式呈现他数十年艺术求索的成果。本文结合艺术家的《别碎语》语录与展览现场图,带领观者在“时间之流”中驻足,感受袁武的艺术世界。
——编者

我所坚守的现实主义,不是翻版现实生活,也不是社会见闻的图解,而是借助现实生活的图卷表达我的理解和关注,讲述我的情怀和见解。
艺术创作是一件痛苦、艰辛的事,但这痛苦和艰辛要来自于心灵和情感,而不是躯体劳作的艰辛和痛苦。现在许多画家的辛苦都是来自制作的艰辛和巨大创作的劳作之累,将绘画引向了复杂、巨大、精细的工艺制作和材料运用之途,不是艺术走向高度的方向。

展览现场
意象造型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具象和抽象之间的一种形式,意象有时有具象的元素,有时有抽象的元素,意象造型更多的是含有诗情和性情的,更多的是创作者个人独特的对形象的理解和表现。
形象是有两种区分的,生活中的生理形象、绘画中的艺术形象。两种造型是要有距离和分界的,不是一回事。人物形象要从里向外画,从看不见的画起到看见的结束,从骨骼的框架到肌肉的起伏,从皮肤凸凹到眉须的疏密。

展览现场
写生要尊重模特,但不能照抄模特、拘泥于模特,要与模特之间保持一种距离感。写生不是为模特画像,而是绘制一幅有趣的人物肖像画,在模特身上找到特有的元素,强化放大这种元素,使之像模特,但又不是模特。写生出来的作品应是一幅有画味、有趣味、有想法、有格调的人物形象。
写生过程中,要从不同角度观察,离近看、仔细看、看清楚想明白再落笔,而非看一眼画一笔,不要编造、不要大概其、不要概念化。可以先画不同角度速写,充分感受和认识并分析模特身上独有的气质。像“捉迷藏”一样真正捕捉到人物的特征。

展览现场
写生时不要以木炭起稿,要训练用毛笔直取的能力。这样形象才生动、用笔才松活,笔墨才能画出有趣的形。是求像的过程,而不是求准的过程。对模特要时时有感觉,有把握稳、准、狠地去画。
传统中国画,无论是构图、形象,还是线条、色彩、墨块,自成体系和面貌,与西方绘画异曲同工,都是艺术表达,却不是生活物象的直白描摹,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提炼和再创造,是画家的情绪表达和情怀寄托。所以自由表现,抒发情感,用作品展示对世界的认知和态度是画家始终的追求。
(文/袁武)
作品欣赏

大肖像系列·丰子恺先生200×200cm纸本设色2023-2025年


大肖像系列·傅雷先生200×200cm纸本设色2023-2025年


大肖像系列·潘天寿先生200×200cm纸本设色2023-2025年


梁启超300×200cm纸本水墨2023年


鲁迅300×200cm纸本水墨2023年
展览现场



(来源:上海中国画院)
艺术家简介

袁武,1959年9月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84年本科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艺术系,1995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
历任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副主任、教授;北京画院执行院长,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六、七、八、九届理事。现任中国美协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画院研究员、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委员。作品曾获全国第七届美展铜奖,第八届美展优秀奖,第九届美展银奖,第十届美展金奖。曾担任全国美展第十二届、第十三届、第十四中国画评委。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兼职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