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冯大中 | 深耕传统铸匠心,葆有为中国画立传的风骨和定力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5-10-25 13:04:46

多年来,冯大中一直坚持中国画的优秀笔墨传统,同时有着正确的艺术探索之路,即“扎根生活,寄情于民”。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全身心地在生活中,挖掘自己的艺术创新源泉,一如既往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体现出一位优秀艺术家的时代担当和历史使命。

拜读冯大中的作品,他有着自己的明显特征,也就是中国画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它充分地体现在作品的笔墨之中。黄宾虹先生在他的画学思想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有力,非常响亮,非常的旗帜鲜明,他说,“国画民族性,非笔墨之中无所见”。笔墨取决于天赋、才情、修养,综合体现画家的个性品质。有什么个性,就有什么笔墨。就笔墨而言,则同根同源。无论岁月轮换、斗转星移,中国画传统的基因不能变,底色更不能丢。既要注重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又要善于从传统中走出来锤炼特色。因此,冯大中面对多元的文化及思潮,不畏浮云遮望眼,任尔东南西北风,他有志于为中国画立传的风骨和定力。既遵规守矩不走歧途,又匠心独运守正创新,他画虎、黄河等题材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笔墨个性,成为中国当代绘画史上独树一帜的画种,其影响之深、成就之大、蔚为大观。

冯大中先生的“黄河文化”主题创作,倡导的承古出新,赋能时代文化。他笔下的《黄河朝晖》、《黄河之心》巨幅母亲河,将民族精神、家国情怀、时代精神、个人风格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拓宽了黄河内容绘画表现的形式魅力和精神内涵,这种在笔墨形式上的独创样式是前无古人的,为中国画坛注入了一种全新的审美境界。我们在观赏冯大中先生这穿越时空的壮美与沧桑,庄严与生动时,或许可以从古今黄河题材作品的流变之中产生作者对新时代的黄河文化题材创作的思考和启示。

从写生到创作,冯大中以敏锐的感知,在深切体悟黄河精神的时代内涵的基础上,带着敬畏和珍视长期到黄河考察、构思、感受、体验,以自然实景之黄河为描写对象,也注重物理、物象的写意性传达,自然生态以及空间透视和光影等,表现出阳光洒照下的黄河水从“黄沙翻滚”到“白浪滔天”的变化。不仅画出黄河水的神、思、气、韵、景、势,而且画出了黄河文化深刻的哲学和生态内涵。在《黄河朝晖》《黄河之心》的图式中,他画出了汹涌澎湃的“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恢宏,又携带泥沙奔腾而下,跃入十里龙槽,洪波怒吼,气势如虹。令人心潮澎湃,顿生无限遐想。

冯大中这两件黄河题材的艺术珍品,浩浩荡荡,波澜壮阔,让人望而敬畏。他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开辟中国画黄河作品新貌,把中国当代黄河文化题材主题创作水平推向了时代的巅峰,即具有深刻的思想性、时代性、民族性、艺术性。在展览现场中,笔观众看不到照片式的旧气,看不到当代千篇一律的黄河内容艺术面貌,而是真情实感的、敬畏的、原创的、全新的、胸怀开阔、气正脉清、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母亲河。

冯大中创作的黄河主题作品,作为当代最有价值的精品巨作,已成为深植在中国新时代人民心中的文化符号——它不仅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更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我们向世界展示的中国绘画艺术,应该体现这种具有民族风骨、正大气象的中国精神。也只有当我们树立起足够的文化自信,才能够构建起一种基于中华文明底色、具有中国文化基因的中国画现代样式,中国画才能对世界艺术的发展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冯大中先生的作品,我想应该写进当代中国美术史。

请横屏欣赏

文/杨嘉铭,艺术评论、策展、经纪人,来源:美术视媒)

艺术家简介

冯大中·国画 | 以虎为题、以笔墨为舟,将工笔的精谨与写意的洒脱融会贯通

冯大中,1949年生于辽宁,号伏虎草堂主人。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工笔画学会原会长、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原副主任、中国画学会原副会长、中国美协原理事、辽宁省美协原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老艺术家协会会长。

冯大中的作品《苏醒》、《母与子》入选《中国美术全集》;作品《苏醒》、《惊梦》入选“中国百年画展”及《中国百年画集》;有18件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另有数十件作品被国内外重要美术馆、专业机构及收藏家收藏。

  责任编辑:薛筱蕙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