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广播电视台BRTV纪实科教频道《美术中国》栏目
风景人生——王铁牛油画写生作品展
全国首播时间:
10月25日(周六)20:00
BRTV纪实科教频道《美术中国》栏目
(覆盖全国7亿多观众200多个中心城市)
北京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
10月29日(周三)北京时间11:08
《美术中国》栏目
覆盖播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亚洲、非洲等地区
新媒体端:
《北京时间》app,10月25日晚20:00同步直播(《北京时间》是北京首个市级融媒体平台,也是北京广播电视台官方新媒体音视频客户端,与北京广播电视台各个电视频道、广播频率一体化采编联动,融合传播。北京时间客户端累计下载量5020万,端外矩阵粉丝量超5000万,覆盖用户1亿+)
同时也在BRTV纪实科教频道视频号(粉丝280万)、《美术中国》抖音号、今日头条、个人视频中播出。



王铁牛与主持人孙宇
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承办的“风景人生——王铁牛油画写生作品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开幕。此次展览作品共计104幅,涵盖了风景、人物、静物等多个领域,都是王铁牛近十几年在国内外的写生作品,呈现出了他的风景人生。这不仅是他艺术生涯的一次重要回顾,也是他艺术探索成果的集中展示。



现场领导嘉宾为开幕式致辞

【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这几十年里,铁牛先生积极投身国家重大主题美术创作,以坚韧不拔精益求精的精神一次一次地画出了油画的巨作。他又是长期坚持油画写生,在与自然的对话中捕捉着自然最有特色也最有内涵的那些特征,由此在风景中记录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也为我们油画画坛留下了可资借鉴、可资学习,乃至可资研究的油画风景案例。”

【王仲】著名美术评论家
“王铁牛的灵魂是非常单纯的,他的追求、他的把拿是非常单纯的,就是现实主义这条路。能够把这个场景、意境、层次、色调、笔触、虚实、那种自然的亲切感,全都能够表现出来,我很佩服他。”

【戴士和】中国著名油画艺术家
“铁牛兄的画总是很亲切,不论他画什么对象,我总是能看到他的投入、他的辛苦,他被晒黑的脸,他的专注、他的固执、他的爱憎分明、他的真挚和开朗。既可以说是他的画打动了我,也可以说是他这个实诚的人打动了我。”

【冀彦伟】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主任
“王老师这些年一直跟随着我们文艺志愿服务的脚步,到祖国的东南西北,用他的画描绘时代,去讴歌人民,去真正服务我们的百姓,用他的行动在彰显王老师的艺术人生、艺术品格。”

【马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王老师这些年,实际上退休了几年,但是一直退而不休,他对教学也一直倾情投入。从学院的角度,我们做这样一个展览也是希望我们的学生、我们的老师能够从王老师的身上汲取到更多的榜样精神。”

王铁牛在开幕式现场发表感言
“今天是我的一个节日,一个画家一生能做几次展览,我能在七十多岁回到我的学校,在退休十二年之后,举办了我的一次展览。
刚才大家说了那么多对我赞美的语言,艺无止境,我知道自己的差距,所以不断地去画、不断地去探索、不断地去进行自我超越。那么作为一个七十多岁的艺术家,我也想用我的艺术人生和我对艺术的把握、我的艺术观去影响下一代,去影响更多的中国未来的艺术家。如果这次展览能为这样一种愿景起到一点好的作用,也就是我的初衷了。再次感谢大家!”

现场多位嘉宾接受采访并对画展发表感言

【徐里】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分党组书记、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主任

【何家英】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刘巨德】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中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绘画系主任

【张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秘书长

【张峻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程向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委会副主任

【于小冬】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王真真】王铁牛姐姐、沈阳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王铁牛出生于艺术世家,父亲王盛烈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关东画派的创始人。受父亲影响,王铁牛坚定地走在现实主义道路之上。上世纪90年代,他曾赴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留学,师从油画艺术大师安德烈·梅尔尼柯夫。王铁牛的作品以生动的色彩、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和对生活深刻的感悟。从俄罗斯的广袤原野到中国的秀美山河,从欧洲的古老城镇到非洲的原始风光,王铁牛的画笔跨越时空,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美、关于生命、关于探索的心灵之旅。

王铁牛《托尔斯泰庄园的雪景》
2017年
40cm*30cm
这幅作品是王铁牛在2017年拜访托尔斯泰庄园时,在鹅毛大雪中支起画箱创作的一幅经典作品。大雪纷飞中,文学和绘画在此相遇,灵感也由此迸发,王铁牛将他对托尔斯泰的所有情结都注入到眼前的这幅作品中。在仅有的半个小时的写生创作时间里,这幅融合了雪水与油画颜料的作品,仿佛渗透着托尔斯泰的气息。
他的油画写生作品,早已超越了对自然之美的简单复制,成为他内心深处情感与哲思的外化,更是他真挚感情的寄托。

王铁牛《午后》
2012年
50cm*60cm
于凡俗中发现高雅,在平淡里看见美好,艺术家的视觉总是更为敏锐。王铁牛正是善于察觉到生活和自然中的奥妙,并赋予其艺术的内涵,才能够从纷乱的客观自然中寻找并提炼出最美的画面,创作出生动鲜活且极体现画家写生功力的经典作品。

王铁牛《梅里雪山的写生》
2022年
60cm*50cm
这幅挑战生命极限创作出来的《梅里雪山的写生》,视角独特,构图考究,于光影流动中赋予了难得一见的梅里雪山淡淡的诗意。王铁牛通过画笔,与山川对话,与河流共鸣,将个人的生命体验与自然的壮丽景观融为一体,创造出了一幅幅既具有时代气息,又饱含人文情怀的艺术珍品。

王铁牛《天山多云的天气》
2023年
60cm*80cm
这幅《天山多云的天气》中,早春的气息在画面中悄然流淌,山脚下淡淡的绿色若有若无,为画面带来无限的希望与憧憬;山顶尚未完全消融的积雪,在多云的天空下闪烁着微微的银光,宛如圣洁的皇冠。王铁牛曾三赴新疆,怀着对天山这片神秘而壮丽的土地深深的热爱和敬畏,创作出了一幅幅动人的作品,这是他用心灵与自然的对话,也是他坚持写生的意义所在。

王铁牛《托莱多圣马丁桥的早上》
2018年
60cm*50cm
与自然风光的描绘不同,人文景观作品就像一扇时光之窗,将过去的岁月凝固在画布之上。王铁牛总是用细腻的笔触和温和的色调,勾勒出历史的沧桑与厚重。古老的建筑、斑驳的墙壁,以及画中弥漫的人文气息,为我们呈现出岁月的流转,仿佛透过画布就能触摸到那些远去的时光。

王铁牛《洋桔梗花》
2022年
80cm*60cm
静物写生对于创作者来说往往带有更强的主观性,随心情摆放、以喜好入画,没有了限制,绘画因此成为更纯粹的色彩、构图的演练,王铁牛的静物画便带有这种经营构图和色彩的意图。他以花为媒介,传达他对生活的期许和热爱,这不仅仅是写生作品,更是他内心世界的映照。

王铁牛《赫哲族女舞蹈演员尤迪》
2024年
100cm*80cm
写生总是充满了意外,却也能带来惊喜。一件普通的外套成为了这幅作品的点睛之笔,也为画面增添了些许故事感。





对于画家来说,妻子通常是最忠实的模特,相濡以沫多年,王铁牛为自己的妻子创作了无数动人的肖像作品,也是这对朝夕相伴的夫妻之间最悠长而真挚的情感流露。





一幅优秀的人物写生作品,其实是一次画家与画中人进行对话和心灵沟通的过程,最终呈现的是画中人的精神气质与内在的性格。而能够现场写生对画家来说更是极难的考验,王铁牛在画展现场即兴创作了一幅人物写生作品,开启了一场艺术的奇妙之旅。



【丽莎】莫斯科九号当代艺术中心商务经理
“我很喜欢王老师为我画的肖像,希望在莫斯科看到他的展览。”

【瓦西里·祖拉布维奇·茨利捷利】俄罗斯艺术科学院副主席
“非常荣幸今天能参加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院士王铁牛教授的精彩展览。此次展览展示了中俄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以及两大伟大绘画流派——中国画派和俄罗斯画派。我们在展览中欣赏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包括风景画、肖像画以及其他题材,王铁牛教授以其卓越的艺术造诣呈现了这些作品。我们也期待不久后他在莫斯科俄罗斯艺术科学院举办的展览。”
以笔为舟,以色彩为帆,遨游于自然与心灵的浩瀚海洋,王铁牛将一幅幅生动鲜活的风景画卷,细腻而深情地呈现于世人面前。他用真挚的艺术情怀和生动的艺术笔触关注自然、关照自我、歌颂生活,也用热爱和坚持成就了独属于他的风景人生。

让我们走进BRTV纪实科教《美术中国》,看王铁牛如何以其生动的色彩、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内涵诠释他的“风景人生”!
(来源:BRTV纪实科教)
画家简介

王铁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荣誉会员,中国俄罗斯友好协会理事,留俄(苏)美术院校校友会会长,俄罗斯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荣誉教授、荣誉博士,俄罗斯苏里科夫美术学院荣誉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