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吴建军·太行写生新作 | 画笔起落间,与山水对话,筑美学重构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5-10-27 15:26:20

日前,著名画家吴建军应北京方阵艺术之邀,有为期半月的太行之行。作为速写高手的吴建军,一路走一路画,行云流水,心手合一,遂有了如下一批佳作。

小空白.jpg

小空白.jpg

小空白.jpg


在当代山水画界,吴建军(笔名无山)的太行秋日写生之行,堪称一次东方美学“物我合一”理念的生动实践。作为兼具传统学养与开拓视野的艺术家,他穿越学院体系、画院经历与协会职务的多重身份,最终在山川自然中寻得艺术的本源。此次太行之旅,既是吴建军对造化的朝圣,亦是对其个人艺术语言的再次淬炼。

吴建军的艺术根基,深植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教育背景,这使他对形式构成与视觉氛围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在本次太行山的写生之行创作中,他并未止步于传统水墨的程式化表达,而是巧妙地将西画的光影语言转化为水墨的新韵。

小空白.jpg

观其写生稿,“枫叶如火”一词在其钢笔画稿的构图下,一样通过笔触的疏密叠压,模拟出秋叶在风中闪烁的视觉节奏,让观赏者如沐秋风,随着枫叶一起摇摆,心旷神怡之余更多对自然造化的赞叹。这种对光色的高超处理,并非西方写实主义的简单移植,而是以中国画的“气韵生动”为纲,将光影化为画中内在的呼吸与律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在点景人物与建筑处的光影处理:往往以极简的笔触勾勒形体,再通过淡墨晕染暗示光影关系,既保持了传统笔墨的书写性,又赋予画面现代视觉的真实感。这种“以西润中”的手法,使他的山水画在坚守笔墨底线的同时,获得了表现环境氛围的更大自由度。

小空白.jpg

吴建军的写生,远超“搜集素材”的实用范畴,它是一种全身心的、存在性的生命投入。他“每日游走在山川之间”,这“游走”本身便是宋代郭熙所言“山水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美学观的当代践行。

当他将“燃烧的火焰”般的枫叶、“金色的蝴蝶”般的银杏收入写生册时,他记录的不仅是植物的形态,更是与那片秋色邂逅时的瞬时感动与心灵震颤。这种与自然物象的深度交融,使得他的写生稿本身就成为完整的艺术作品,充满了笔痕墨迹间不可复制的现场感与情感温度。

在他的写生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现代艺术家对“师造化”传统的全新诠释:不再是被动地摹写自然,而是主动地与山水对话。画笔起落间,既有对客观物象的尊重,更有主观情感的倾注。这种主客交融的创作状态,正是中国艺术精神中最可贵的品质。

小空白.jpg

通过此次太行写生,我们得以窥见吴建军艺术创作的核心——“心象的生成”。他笔下的太行秋色,既非客观的地貌复制,也非主观的完全臆造,而是“目识心记”后,经过情感与哲思过滤的“心中之境”。

那斑斓的色谱、起伏的山势、挺拔的松柏,或用钢笔记录于写生册上、或用毛笔游走在宣纸上被重组,提炼成为一种富有秩序感与精神性的画面结构。这正印证了唐代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至理。他在自然中汲取能量,最终在画面上创造出一个既源于太行,又高于太行,属于艺术家本人的精神家园。

小空白.jpg

特别值得品味的是他对太行秋色的色彩提炼:将自然界中过于纷繁的色彩关系,归纳为几个主要的色系,通过墨色的介入使之和谐统一。这种色彩处理方式,既保留了秋日的绚烂印象,又符合中国画对“雅正”的审美追求,显示出艺术家高超的概括能力和审美修养。

“天人合一”是中国艺术的最高理想,而吴建军以其写生实践为之注入了鲜活的当代诠释。对他而言,这不仅是一种哲学观念,更是一种具体的创作方法。在太行山中,他本人即成为“天”(自然)与“人”(艺术家)交汇的媒介。他的画笔,是连接内在心灵与外部世界的桥梁。

小空白.jpg

此次写生积累的素材,将成为他未来创作中无尽的源泉。我们完全可以期待,这些饱含秋日光辉与现场体温的写生稿,将在画室中经历二次创作,演变为气势恢宏、意蕴深沉的巨幅创作,那将是“天人合一”精神在尺幅天地间的最终圆满。

在吴建军的写生作品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艺术家的技艺展示,更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对自然、对传统、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他的太行写生,实际上是在进行一场与古老山水画传统的深度对话,同时也在探索中国画在当代发展的新可能。

作为一位深谙传统的艺术家,吴建军在笔墨语言的探索上显示出难得的清醒与勇气。他的写生作品既保持了传统笔墨的审美特质,又在表现语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

艺术创作时,在皴法的运用上,吴建军并不拘泥于某家某派,而是根据太行山石的具体质感,灵活运用各种皴法:时而以斧劈皴表现山石的峻峭,时而以披麻皴描绘土质的温厚,甚至创造性地将西画的素描关系融入皴擦之中,增强了山石的体积感和质感表现。

小空白.jpg

在线条的运用上,他充分发挥了中国书法用笔的特长,使每一根线条都富有生命力和情感张力。无论是勾勒山形的大笔挥洒,还是描绘细节的精微刻画,都能做到骨法用笔,气韵贯通。

这种对笔墨语言的深入研究和创造性转化,使吴建军的作品在当代山水画坛独树一帜,既具有传统的深度,又充满现代的活力。

吴建军的太行之行,是一次以生命对接自然的深度艺术体验。他以深厚的笔墨功底为骨,以中西融合的视觉表现为翼,以“天人合一”的哲思为魂,成功地将太行秋日刹那的绚烂,转化为永恒的心象风景。

小空白.jpg

他的艺术实践雄辩地证明:在图像泛滥的时代,回归写生,回归与自然的直面交锋,依然是激发创作本源、抵达艺术至高境界的不二法门。通过对自然的深度观察和内心的真诚表达,吴建军为我们这个时代创造了一种既根植传统又面向现代的山水画新样式。

19~1.jpg

吴建军笔名无山,然,山在其心中也。这次写生之旅也印证了他笔名所蕴藏的艺术含义:手中无山,心中有山,山川大河皆蕴藏于其胸间也。太行山写生之行,他所收获的,不仅是数百幅写生稿本,更是一种艺术观念的升华和创作方向的确认。我们有理由期待,在未来的创作中,他会将这次太行之行的感悟和收获,转化为更加恢宏、更加深刻的艺术篇章,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写下属于这个时代的注脚。

文/李笑涛,李冰奇美术馆馆长、评论家、九三学社山东省委文化艺术专委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画院艺术家、九三学社社员,来源:ART济南)

画家简介

“自然观·全国名家写生” | 吴建军:览仙山云海、抚太行绝壁,绘尽天地灵韵

吴建军,笔名无山。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原济南市美术馆馆长,原济南画院院长,李可染画院山东分院院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山东省画院联盟副主席,山东省美术馆联盟副理事长,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副秘书长,山东致公书画院副院长,济南市致公委员会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济南市致公书画院院长,山东省文联全委会委员,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济南市政协第十二、十三届常委,济南市人民检察院特约检察员。

  责任编辑:王浩然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