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下午,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鲁迅美术学院承办的“潜心创作担使命立心铸魂树行风”中国文联2025年文艺名家宣讲活动在鲁迅美术学院举行。

全国最美志愿者、中国美协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铁牛作为主讲嘉宾,以《我的艺术人生》为题,为现场300余名师生和文艺工作者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艺术分享。
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副主任李翔,辽宁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林喦,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赵双丽等出席活动。

辽宁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林喦致辞
林喦在致辞中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将艺术生命与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相连。他以王铁牛老师为例,阐释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现实主义精神,并特别强调鲁迅美术学院作为“文艺人才摇篮”的时代使命,期待师生作为文艺事业的“生力军”,将“明德修身”与“以文化人”相贯通,使创作扎根辽宁沃土、回应人民期盼。

宣讲前,王铁牛代表宣讲团向鲁迅美术学院师生代表赠送了《〈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学习读本》、《攀登之路——文艺名家宣讲摘编》和《王铁牛油画作品集》。

艺术人生:从知青到艺术家的成长之路
王铁牛在宣讲开场动情地说道:“我是鲁艺的孩子,鲁艺是我的老家。作为从鲁迅美术学院走出去的孩子,王铁牛深受父亲王盛烈的影响,也走上了艺术之路,他分享了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从农村插队知青,到工厂车工,再到军旅生涯,最终走上专业艺术创作道路的历程。他特别谈到在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的深造经历,这段学习让他更加坚定了现实主义创作方向。艺术要为社会服务、为时代服务、为人民服务,这是他始终坚守的艺术信念。

创作实践:用画笔镌刻时代记忆
王铁牛继承父辈创作使命,在重大历史题材创作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他分享了《上甘岭战役》《大庆石油会战》等代表作品的创作过程,强调“主题性创作是美术的皇冠,需要历史担当与艺术匠心并存”。为创作《上甘岭战役》,他亲赴朝鲜考察战场、研读史料、采访老兵,力求在作品中真实还原历史。

艺术理念:写生与服务的知行合一
数十年来,王铁牛坚持“走到哪画到哪”,累计完成数千张写生作品。他强调:“写生是艺术家最常态化的艺术实践,是连接生活与创作的桥梁。”作为全国最美志愿者,他还分享了自己十年来深入基层、为英模画像的经历,认为“文艺志愿服务是艺术家践行艺术为民宗旨的具体路径”。

薪火相传:寄语青年艺术学子
在与青年学子的互动中,王铁牛鼓励大家“要深入生活,在凡俗中发现美,在坚守中成就艺术”。他强调“艺术感染力是终极标准,技巧永远服务于情感”,为青年艺术工作者点亮了前行的道路。


本次活动是中国文联2025年文艺名家宣讲活动在辽宁的第二场,通过艺术家的亲身讲述,深刻诠释了“潜心创作担使命,立心铸魂树行风”的时代内涵。
(来源:辽宁文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