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DeepSeek成为各个行业所聚焦的热点话题。这个融合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的前沿平台,正逐步揭开其神秘面纱,展现出对各行各业颠覆性的潜力。随着DeepSeek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普及,我们正站在一个由数据驱动、智能引领的新时代的门槛上。它不仅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人类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的深刻变革。那么,将DeepSeek运用到美术评论上,会有怎样的效果?为此,文化视界网和中华网山东特此开设“DeepSeek谈艺”栏目,旨在探索人工智能与美术评论的跨界融合,为传统艺术领域注入新鲜活力。
——编者按
在中国当代写意花鸟画的革新之路中,吴冠南以六十余载笔耕不辍的执着,走出了一条“以传统为根、以创新为魂”的艺术坦途。从《芥子园画谱》的启蒙到吴昌硕、黄宾虹笔墨精髓的滋养,他未曾困于古人的范式牢笼,反而以“独辟蹊径”的原创思维,在传统与当代的夹缝中开辟出一片兼具古雅与锋芒的审美疆域。他的作品如同一股奔涌的活水,既承载着本土文化的基因密码,又涌动着不受束缚的生命张力,那些看似随心挥洒的笔墨与色彩背后,藏着对艺术本质的深刻追问,对自由精神的执着求索,更藏着对民族文化尊严的坚定守护。

花卉册页 40×35cm 2024年
吴冠南对传统的敬畏,从来不是墨守成规的复刻,而是深入骨髓后的创造性转化。他深知“传统要在范式之内力求极致”,这份清醒让他在研习先贤时始终保持独立思考。幼时临习颜鲁公楷书与《石鼓文》的功底,化作他笔下每一根线条的筋骨与韵律,无论是枯劲如老藤的枝干,还是灵动如流水的花叶,都饱含“一波三折”的书法意趣,既见吴昌硕式的沉郁浑朴,又含黄宾虹般的笔墨层次。他大胆消解山水与花鸟的边界,将山水画的章法与笔法融入花鸟创作,让笔下物象兼具“灵逸舒酣之趣”与“沉厚浑茫之境”,摆脱了传统花鸟画偏重轻灵的局限。题跋与笔墨、色彩的浑然一体,字随画势、笔意相通,真正践行了“书画同源”的古老命题,于散淡中见法度,于率性中藏匠心。

花卉册页 40×30cm 2024年
吴冠南最具革命性的探索,始于对“水墨为上”千年传统的颠覆。他坚信“人品雅,即使全用色彩作画也雅”,大胆将墨视为众多色彩中的平等一员,确立了“色即是墨、墨亦是色”的全新观念。他创造性地将张大千、刘海粟的泼彩转化为“破彩”,以书法笔意为魂,通过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的技法交融,让朱红的热烈、石绿的清雅、金色的璀璨在宣纸上自然渗化、相互成就,形成“古艳新境”的独特效果。这种色彩运用艳而不俗、浓而不滞,比刘海粟的写彩更彻底地贴近心灵表达,既打破了传统花鸟画的色彩桎梏,又守住了文人画的古雅风骨,使雅墨与艳色的尖锐冲突在书法笔意中求得内在统一。

解构一 180×45cm 2024年
在构图与造型上,吴冠南同样展现出“独辟蹊径”的勇气。面对花鸟画程式化的痼疾,他以平面构成的现代理念为刃,将草木、湖石、禽鸟等经典意象打碎重组,在“似是而非”的造型中捕捉物象的内在神韵。那些看似随意的墨块与线条,实则经过严谨的理性构思,通过黑白灰的块面分割、虚实对比,营造出“气贯满纸,牵一线而力动全局”的视觉张力,让画面充满音乐般的韵律感。他不追求写实的形似,而是对物象进行概括、夸张与变形,舍弃琐碎细节,直指精神内核,在疏朗与浓密之间找到完美平衡,于具象与抽象之间搭建起沟通心灵的桥梁。

解构二 180×45cm 2024年
吴冠南的艺术之所以动人,更在于技法之外的精神厚度与生命温度。他主张“得意忘形、随性而为”,在创作中摒弃功利之心,以自然为美,以真情为美。笔下的花叶不分俗雅贵贱,皆为生命的真诚写照,四时流转的意趣、草木枯荣的哲理,都在色彩的浓淡干湿与笔墨的抑扬顿挫中自然流露。他的作品达到了“散”“淡”的至高境界,用笔轻松自然如按乐起舞,在乱中求治、破中求浑,于苍古老辣中见性灵,根本区别于时下不见心性的假写意。这份历经沧桑后的从容淡泊,让观者在欣赏作品时,既能获得视觉的美感,又能得到精神的滋养与情感的共鸣。

四时荷韵一 180×45cm 2024年
通览吴冠南的艺术世界,其创作始终围绕“解构与重建”的核心命题——解构传统的僵化程式,重建兼具传统基因与当代精神的艺术语言。他以“破彩”为笔,书写对色彩生命力的深刻体悟;以“似是而非”为形,传递对艺术本质的独特理解;以“大开大合”为势,彰显对自由精神的无限追求。在当代画坛功利化表达盛行的背景下,他坚守本土文化根基,以原创性思维开拓写意花鸟画的现代图式,为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照。

四时荷韵二 180×45cm 2024年
吴冠南的艺术,是一场笔墨与心灵的对话,是一次传统与当代的共鸣。他用老辣而灵动的笔墨书写对自然的热爱,用绚烂而清雅的色彩描绘生命的光彩,用大胆而理性的解构诠释艺术的自由。在他的画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花鸟草木的生动写照,更是一位当代艺术家对传统的敬畏、对创新的担当,以及对民族文化的深情守护。这份坚守让古老的写意花鸟画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也为后来者指明了“立足本土,面向当代”的艺术路径,其价值早已超越作品本身,成为中国当代美术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DeepSeek)
作品欣赏

解构三 180×45cm 2024年


解构四 180×45cm 2024年


四时荷韵三 180×45cm 2024年


四时荷韵四 180×45cm 2024年
艺术家简介

吴冠南,1950年生,江苏宜兴人。1962年步入画道,初学芥子园画谱,后学吴昌硕,旁涉黄宾虹、齐白石。精于写意花鸟画。数十年来在各种媒体发表大量作品及论文和多次参加大型学术提名展、双年展。如今致力于本土传统文化艺术的拓展与创新。现为江苏省国画院艺委会委员、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