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房建平先生的油画创作,是一次美的旅行,令人生出许多联想。为了留住时间,世界便产生了美术。因文化水土不同,中外艺术便同根而异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油画是产生于西方水土的艺术形式。它以西方文化为根基,以存真为旨归,无论叙事或物象,都力求逼真,以分毫毕现者为上。而中国艺术除了求真,还有情趣和意味的蕴含。倾诉与表达是人类的天性,写意性导致中国绘画追求情味和意趣的文化走向,东西方绘画从此便分道扬镳。

《铁山精神——新时代矿山人》
近现代随着世界统一市场的发展趋势,文化的碰撞、交流、互鉴,使东西方艺术各自发生了很大变化,房先生的油画,就生动地体现了这种时代性变化的文化背景:真而有趣,美而有味!力避实则近腐的窠臼。









就逼真而言,莫过于摄影,摄影技术的产生让西方求真艺术陷入了困境,为了突围,便出现了抽象派、立体派、印象派等等派别,自然出现了耐得吟味的内涵和意趣无限的主观表达,这就为油画的中国化开避了广阔之路,靠近“似与不似”的妙境,意味和趣味无穷。





我理解的审美,其实就是审趣,趣之不存,何美之有?凡生趣、景趣、形趣、意趣、理趣,都是美,美而有意,美而有味!房先生的油画创作以真为基,同时追求意味和趣味,富有中国水墨画的味儿。譬如他的《吉日》,一群妇女和她们怀抱着孩子,各异形貌,异趣纷呈,耐人琢磨。再譬如《暖阳》,十来个青年喇嘛,衣着类似,表现却各不相同,特别是脸部表情,喜悦之情油然而出,似阳光照亮每位僧侣的心灵。意在象外,趣在细节,共同烘托出一个庄严的主题:暖阳。



“再现”強调人与画的一元性,逼真让视与物同在,而“表现”则强调人与画的两元性,人在画外吟味,沉浸在诗意的氛围与感动中,调动个人的审美记忆,完成阅读的快慰和人生的体悟。





房建平先生的油画创作,则试图把两者打通,追求一种人与画既视角同在,伸手可触;又象外有意,寻味可得,有一种令人浮想联翩的诗化效果。譬如《叼羊》,突出了马的亢奋与人的刚烈,把民族的剽悍与民间的野逸味,表现得淋漓尽致,既有带入感,又有激发联想的画外意义:民族和谐!许多大场面的画作在追求生活真实的同时,也用细节表达诗性的存在。特别是他的肖像画,更是如此,有情有味,耐看。因此,摄影的真,永远表达不出肖像画除真之外的丰富内含。蒙娜丽莎的微笑,给人的想象是无限的。





房建平先生显然还在探索之中,要想走出一条油画中国化的创新之路,倘没有道的启悟,术的开新是困难的。好在前辈油画艺术家们已有很好的践行,建平先生借以创作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但路漫漫其修远兮!打通再现与表现、真与意、情与味、形与趣的隔膜,从艺术哲学的高度,追求融会贯通、物我两忘的意境,还任重道远!好在建平先生的艺术生命,蓬勃着中华民族文化觉醒的力量!未来的辉煌前景,是可以预料的!
(文/吴辰旭,甘肃日报原高级记者,来源:华夏龙艺术馆)
画家简介

房建平,1963年生于河北,本科学历。曾进修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徐悲鸿画室、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课程班。甘肃画院创作研究部原主任,甘肃画院油画院原院长。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理事、评委库专家成员,甘肃省油画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校外硕士生导师。作品多次参加各类全国性展览并有作品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