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海尔创业40周年丨进化是土壤,也是唯一出路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4-12-28 16:50:38

image.png

商业思维

从1984年至今,海尔创业已经整整40年。

中国企业寿命平均在2.5年,40年,意味着太多物是人非,太多兴衰沉浮。

古希腊哲学家有一个忒修斯之船悖论:一航行中的船,船体木头被逐渐全部替换,这艘船还是不是原来那艘船?

企业活下去、活得好,都需要更新迭代,在一路发展中变得“更年轻”。

企业年轻,意味着活力、生命力,回顾海尔40年,比2024年全球营收将突破4000亿这些数字更重要的,是海尔如何能在前进中始终保持发展活力,这是每个企业正在或即将面对的课题。

人不能永远保持年轻,但组织可以。

今天这篇文章,只为了回答一个问题:

40岁的海尔,为什么能始终保持年轻,且充满活力?

一、“年轻”:踏准时代的远见

海尔1984年起步的时候,是一家濒临倒闭的小企业。

40年发展,今天的海尔早已成为全球化的企业、世界级的品牌,旗下子公司海尔智家连续多年位居世界500强,国外认知度最高的三个中国企业中,海尔必占其一。

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曾说,“所有的企业所谓的成功,只不过是踏准了时代的节拍”,但总结海尔的成就除了“时代的选择”,还有从创立之初的远见。

在刚改革开放不久的中国,中国制造的标准尚未形成,海尔对标全球优质制造企业标准,采取“慎于首战,首战必胜”的战略,力主打造世界品牌,争取市场主动权。

但也蕴含着一个哲学思考:海尔不愿做小池塘里的大鱼,要做大海中的弄潮儿。

因为封闭在国内市场创不出真正的世界名牌,只有进入发达国家,与最强大的对手下棋,与最先进的技术碰撞才知道什么是最好,才能吸纳和会聚最强的智慧和力量。

如今海尔早已创出世界级品牌,也打造出了一家全球化的企业。

目前,海尔已进入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15年蝉联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品牌份额是第二名的1.57倍。在海外市场见到的中国品牌家电中,每10台有6台以上打着海尔的品牌。

回顾海尔当初的决定,是冒险且孤勇的,但“任何企业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

一个正确的战略,能做到化劣势为优势,化被动为主动,一个正确的战略,也是让组织保持希望和生命力的前提。

军事专家金一南总结过这样一句话:战胜对手有两次,第一次永远在内心中。

不论是打仗的策略、创业的道理,还是成事的逻辑,战胜困难的第一撒手锏永远是“心不败”,人要是心败了,情绪、策略、运气都会跟着败,事业也就一蹶不振。

二、进化:人是目的,而非手段

如何将一种思路转化为全员共识,这是海尔40年取得的另一个成就。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有活力的组织,海尔如何保证组织的活力?就是不断自我进化。

2005年,张瑞敏提出“人单合一”。人单合一简单来说,人就是员工,单就是用户需求,把两者合在一起,员工的价值体现在为用户创造的价值之中,就是人单合一。

它的意义在于,打破传统的科层制,将决策权、用人权和薪酬权交给员工,使员工从被动接受任务的经济人转变为自主创新的创造者。

它需要在企业内部打破原有的岗位设计和组织模型,把人解放出来,从而呈现为一种开放的、耗散式的管理形态。

这是海尔在关于人的思考上一次飞跃式的进步。

传统的企业宗旨,是弗里德曼20世纪70年代在纽约提出的“股东价值最大化”。人单合一模式和经典管理模式最大的不同是,它将企业宗旨变成了“人的价值最大化”。

比如原来的薪酬制度,是员工KPI的宽带薪酬,根据KPI这个关键指标,设计不同的宽带薪酬。但KPI的制定并不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所以很多大企业看似指标很好,但企业最后破产了。

海尔的人单合一模式需要用户体验和增值分享,所有用户体验都是动态的,谁创造用户体验,谁分享价值。

这个自我颠覆非常困难,首先是形成自主经营体,于是海尔再次进化,“砸掉了组织”。

2012年,海尔把中层管理部门的12000名管理者取消,这些管理者只有两条出路,要么成为创客,要么离开。大部分人留下来,变成了一个个自组织的“小微”。

就像亚马逊的贝索斯所说,一个团队最好两张披萨饼能够喂饱。一张披萨饼可以喂4个人,就是8个人,而小微一般10人左右。

我们知道,企业有三个重要的权力,第一是决策权,第二是用人权,第三是薪酬权,这三个权力大都在CEO手里。

海尔将这三个权力都回归了小微,实行“三共”:共创、共享、共治。

简单来说,小微联合之初需要志同道合能“共创”用户价值,创造成果之后可“共享”增加的价值,如果小微主不能胜任,可以另选他人,“共治”小微的机制。

再往前发展,海尔又进化出了链群,链群包括体验链群、创单链群,小微围在一起自动了解用户需求。

链群合约是所有人直接对着用户,中心就是用户,没有上级,上级就是用户,进行用户应用场景生态的迭代。目标实现之后,可以增值分享,然后迭代发展,实现不了就清算。

比如,过去设计听设计部长的指令,制造听制造部长的指令,销售听销售部长的指令。

现在组合在一起,听用户的指令,用户是唯一的领导。

过去是产品设计完,设计部长说通过,就验收成功了,现在是用户不通过大家都无增值。设计人员还要受到其他链群成员的制约,大家联合起来创造用户体验。

今年9月20日,人单合一模式又实现了自进化,从人单合一1.0到2.0,以零边界为宗旨,将链群合约的生态组织升华为无穷进化的生态平台,智能交互生态中自进化出物联网时代的新引擎。

过去的二十年,事实证明,“人单合一”模式让海尔获得了一次组织意义上的重生。

海尔从一个濒临倒闭的街道小厂,进化成一个大型跨国集团,从全国第一枚冰箱金牌进化到中国家电第一品牌,再进化到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

从高端品牌海尔卡萨帝,场景品牌三翼鸟,生态品牌卡奥斯,从制造产品的公司进化到孵化创客的平台,从传统的行业进化到开放的生态。

它对人的理解和重新定义,甚至是超越国界和文化的。

2016年,海尔以55.8亿美元收购美国GE的家电业务。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并购完成之后,海尔并没有派出一人参与管理,而是通过输出“人单合一”模式,再造了企业机制,从而实现扭亏为盈。

今天,海尔在全球有十二万名员工,其中3.9万名为非中国籍,包括美国、欧洲、日本等一百多个国家的海尔员工。“人单合一”模式落实于所有海尔的组织。此外,“人单合一”已形成国际标准,世界各地有47.1万家企业在实践学习。

所有的管理学理论,最后都需要解决人性的问题。企业营造什么样的环境,员工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三、生态:既是进化土壤,也是发展方向

如今的海尔正在走向全球引领。

除了目前全球普遍认可的人单合一模式引领,还有标准引领。以前中国在标准上没有什么话语权,现物联网的标准海尔参与制定了很多,包括智慧家庭、场景生态、大规模定制、工业互联网系统功能架构国际标准等。

而随着新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海尔未来将走向生态引领。

就像自然界不断的演进更替一样,在这一种大的时代背景下,所有的企业都应该成为一个生态系统。

工业时代的产品品牌,追求零缺陷,谁的产品质量好,谁就是王。20世纪80年代日本产品风靡全球,这就是产品品牌的力量。

到了平台经济时代,平台经济的品牌体现就是零延误,下单以后谁能最快送到,谁就有竞争力。

产品被场景替代,行业被生态“复”盖,这是大势所趋。而在物联网时代,应该是生态品牌引领,生态产品在生态理念下,传统的家电变成网器,成为场景中的一个个部件,在互联互通中,为用户提供生活场景的最佳体验。

2020年海尔首创场景品牌三翼鸟,链接五百多家生态资源方,为用户提供全屋智能场景解决方案,食联网不仅提供智能冰箱,智能烤箱等智能家电,还链接预制菜,有机农场等生态方给用户提供健康生活方式,衣联网围绕衣物形成一个洗,护理,穿搭购物券场景生态,形成全产业生态。

海尔生态产品为什么能不断涌现?源自海尔的“生态创业”。

海尔1998年开始探索让个人收益率和企业收益率趋于相等的激励模式,让每一个员工在为用户创造价值中分享价值,并创新海尔集团创客合伙人激励与约束机制,简称创客激励平台。

可以说,建立海尔生态既是海尔进化的土壤,也是海尔不断发展的方向。

当下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再全球化成为主旋律,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如何走好未来十年、二十年是很多企业正在认真思考的问题。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说,如今的海尔正在围绕生态海尔建设,结合人单合一2.0推进,加速进化出智能交互生态。

具体来说,就是建立起三个世界一流产业生态。

一是智慧住居生态,通过建立智能交互引擎,一端与用户零距离,一端与生态方零边界,打造极致效率、极致体验的世界一流智慧住居生态企业。

二是产业互联网生态,迈向工业AI,打造智能交互新引擎,从供需两端发力,创建产业互联网生态。

三是大健康产业生态,布局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和生物科技三大产业生态,成为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的领军企业。

结语

海尔创业40年,如何在40年中始终保持活力,值得每一个中国企业品读。

因为里面有对未知探索的热情,有面对困境时的坚韧,有领先者的担当,这些组成了中国企业家永远创业群体精神内核。

(来源:笔记侠)

  责任编辑:贾晗萱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