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6月1日,奉安大典在中山陵举行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作霖起兵入关。正当双方在榆林一带激战时,10月23日晚,直系将领冯玉祥突然率军撤出前线,兼程回师,发动北京政变,兵围总统府,软禁了曹锟。冯玉祥和共同发动政变的国民党员胡景翼、孙岳等将领在北苑举行军政会议,决定把部队改编为中华民国国民军,冯玉祥任国民军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联名通电全国,主张和平停战,并邀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共商国是。此时,孙中山已感身体不适,但为了全国的和平统一,不顾个人安危和国民党人的担心,毅然决定抱病北上;并发表《北上宣言》,提出北上的目的是“召集国民会议谋求中国之统一与建设”。11月13日,孙中山偕宋庆龄、汪精卫、李烈钧等20余人从香港乘船北上,取道日本前往天津。
当孙中山还在路上的时候,北京政局发生了变化。11月5日,奉军占领天津,吴佩孚率部南下,第二次直奉战争遂告结束。段祺瑞得知孙中山北上的消息后,电促冯玉祥、张作霖到天津开会。张作霖提出,在新政府产生之前,暂组临时执政政府,并推段为临时执政。为了阻止长江地区的直系势力北上,冯玉祥不得不采取妥协态度,于15日与张作霖、卢永祥、胡景翼、孙岳联名通电,公推段祺瑞为临时执政。11月24日,段祺瑞到达北京宣誓就职,组成了以安福系为核心的临时执政府。冯玉祥被排挤出京,赴察哈尔张家口就任西北边防督办。
12月4日,孙中山一行乘船到达天津,有2万多群众在码头迎接。由于长期颠沛流离,孙中山积劳成疾,加上长途跋涉,受了风寒,致使病情加重,身体极度虚弱,当晚就病倒了,体温高达40多度,不得不在天津稍事休养。
12月31日,孙中山和宋庆龄、汪精卫等人由天津乘火车入京。从前门车站到东长安街,有数万群众挥舞着彩旗夹道欢迎,欢呼声和口号声持续不断。孙中山含笑答礼,同欢迎的人群见面,并在车站散发了书面讲话:“兄弟此来,不是为争地位,不是为争权利,是为特来与诸君救国的。”之后,乘车到了北京饭店。
孙中山入京的第二天,是1925年元旦,段祺瑞派儿子段宏业和执政府秘书长梁鸿志到北京饭店向孙中山拜年,并邀请孙中山出席其操纵的善后会议。孙中山表示病体未愈,暂时不能与段会面。
孙中山住进北京饭店,开始延医诊病。经协和医院医师会诊,决定以药针治疗。但经过20余日诊治,病情毫无起色,德国医生克利建议外科手术治疗。1月26日,转入协和医院施行外科手术,当腹腔打开后,发现肝部长有恶瘤,脓血甚多,确诊为肝癌晚期,无法割治,不得不重新将刀口缝合,改用镭射放疗,但仍无效验。2月18日,孙中山从协和医院移入铁狮子胡同11号行辕,改由中医治疗,京城名医陆仲安大夫亦表示回天乏术。
为应付时局,汪精卫、陈友仁在北京设立了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汪精卫、于右任、李大钊、李石曾、吴稚晖、邵元冲、陈友仁为政治委员会委员。政治委员会多次开会研究孙中山遗嘱草稿。2月24日下午,医生提醒家属,孙中山的病情加重,不如趁他还清醒,请示遗言。汪精卫、孙科、宋子文、孔祥熙四人为代表进入病房。孙中山病情虽很重,但神志却清醒,见汪精卫诸人欲言又止,就问:“你们有什么话要对我说,不妨说吧!”
汪精卫以委婉的语气说:“请求先生留下一点教诲,以资遵循。我们预备了一份稿子,请先生核定,现在我念给先生听。”
第一篇是政治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40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40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第二篇是家事遗嘱: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3月11日上午,正在守候的何香凝见孙中山的瞳孔已开始散光,就叫汪精卫把遗嘱拿来签字。孙中山的英文秘书陈友仁,又送上一份致苏联遗书。宋庆龄含着泪,抬起孙中山颤抖的手腕执笔在三份遗嘱上签字。
孙中山签完字,对身边的同志们说:“我这次放弃两广来北京,是谋求和平统一,以国民会议建设新国家,务使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实现。现为痼疾所累,行将不起。死生常事,本无足惜,但数十年为国奔走,所抱主义终未完全实现,这是不能无遗憾的。希望诸同志努力奋斗,使国民会议早日成立,达到实行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的目的。那么我虽是死了,也是瞑目的。”
12日清晨,孙中山已处于昏迷状态,弥留之际还在用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和平,奋斗,救中国。”1925年3月12日9时30分,孙中山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享年59岁。
3月14日,段祺瑞政府召开非常国会会议,通过了为孙中山举行国葬议案,通电全体国民停止宴会及娱乐,并下半旗志哀。3月15日,吊唁者排成长队到医院吊唁,参议院非常国会、各团体代表及段祺瑞、梁启超等社会名流前来吊唁。冯玉祥、张作霖等致唁电,并派专员来京襄理丧事。此后数日,驻京苏联大使,以及德、英、比、丹、法、荷、西、瑞典、葡等国公使,都亲临吊唁,苏联共产党、第三国际及不少国家的政府或友好人士发来唁电。中共中央致国民党中央唁电,号召国民党革命同志和全国民众,继承孙先生之事业,努力奋斗,以竟其志。
(文/孙继业,山东省原副省长,现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委、山东省委主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来源:团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