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宋庄艺术区·户外美术馆计划2024——工作室雕塑大展 | 冯崇利:将笔墨意蕴熔铸到雕塑空间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5-02-22 15:24:41

图片

展览名称

宋庄艺术区·户外美术馆计划2024——工作室雕塑大展

策展小组

朱尚熹、胡学富、钞子艺、徐嘉敏、朱传经、朱羿郎

布展规划执笔

朱羿郎

布展实施

朱传经

指导单位

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委员会

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

北京宋庄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雕塑协会

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陶瓷协会

支持单位

宋庄艺术区党委

北京铭世经典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一辰清风文化传媒公司

参展艺术家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黄兴国,李刚,胡学富,蒋佑胜,赵磊,庞渤,章华,庞少贤,张飙,窦付坤,孟德武,陈辉,马军,杨春,冯崇利,刘忠伟,罗承志,朱尚熹、朱传经,邵旭,段维国,曹智勇,吴梁焰,钞子艺,钞子伟,萧立,丽莎,乔迁,刘水洋,祁威峰,袁文彬,巴拉特(印度),丽金(印度),王振林,金志鹏,朱羿郎,李惠东,张沥丹,柳青,王刚(40位艺术家)

展览前言

“户外美术馆计划”的学术意义从根本上讲大概有两个方面:一是艺术家作品直接进入户外公共空间,凸显了艺术家群体以自己作品参与了当代文明和社区文明的建设,公共空间成为了没有围墙的美术馆的概念。这种模式最为直接的针对对象是那种同质化严重的、命题式的、雇佣式的所谓“城市雕塑”项目。那种融合了长官意志的命题创作,之于艺术家无非是挣钱的商业项目,往往由于言不由衷,甚至雕塑家们都不愿意在立起来的东西下署名。在新一轮的城市更新浪潮中,注重艺术家以自己的作品参与其中,以具有特色的差异化的艺术发声,丰富高品质的城市文明,碾压先前的那种商业性雕塑的同质化,我觉得这才是雕塑与公共艺术领域的新质发展的价值取向。二是关于雕塑与环境尺度的反思。在命题作文式的城雕年代,好像注重作品与环境的尺度貌似是一种不可撼动的,唯一的铁律。然而,当我们见过美国纽约高线公园的公共艺术作品和比利时安特卫普露天雕塑博物馆陈列的雕塑作品时就会发现,雕塑既可以有与户外环境(包括建筑环境)发生关系的大尺度作品,雕塑同样可以有与作为人的自身尺度发生关系的小作品。其实后者在人的行为中更具有当代公共性价值观。我们常说的零距离和公共互动性才能真正得到体现。

本次“户外美术馆计划”雕塑首展,丰富了宋庄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趣味。当公众在逛街脚步的行进中,阅读和体验各种与作品关联的空间,或围绕作品进行体验式观赏,或停留驻足片刻,或插肩而过而回眸……当人们生活在有艺术意味的日常中时,策展与实施小组的目的就达到了。

(文/朱尚熹,策展与实施负责人,2024年12月27日)

展出作品欣赏

《天际-1》/冯崇利/钢、不锈钢/275x50x92cm/2024

空白图.png

《天际-1》/(另外视角)

空白图.png

《天际-1》/(另外视角)

探究·解析·再造——冯崇利雕塑解读(摘选)

冯崇利是2000年之后崭露头角的新一代雕塑家。这个时期,雕塑界的创作背景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相比,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相对而言,经过了大规模外来文化的引进,经历了“中西之争”、“传统和现代之争”的种种论战,2000年以后的雕塑界,面对越来越丰富的国际艺术资讯,反而能够以比较清醒、理智、有选择的态度来加以对待;同时,开放初期所出现的那种对待传统文化的简单、浮躁、片面的态度已经有了很大改观。

在新世纪,越来越多的雕塑家有了这样的共识:身处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艺术家的工作之一,并不是加速文化的同质化,而是发现差异,彰显不同民族文化的传统和个性,强调不同民族的文化身份。当然,对待传统的态度也很重要。继承传统不是抱残守阙和固步自封,而传统的价值恰好就是它的那种生长性,它能够面向未来,面向当下进行新的转化和生成,使传统成为活的,生生不息的文化资源。

冯崇利正是在这种新的背景下,开始他的雕塑创作的。

如何解读冯崇利的雕塑呢?纵观他的雕塑创作过程,我们发现,探究、解析、重构是其中三个重要环节,他正是通过这三个环节,展现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形成了个人的语言面貌,使他的作品成为从传统面向现代进行转化的成功个案。

所谓探究,指的是冯崇利的知识状态,它既包括了对学院雕塑体系的学习和领会,更是指在他基于创作的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领会。所谓解析,是指冯崇利面对众多的雕塑资源,如何分析、判断;如何在此基础上,归纳整理,将它们从原来的形态中抽离出来,成为新的创作资源的过程。所谓再造,是指冯崇利在雕塑上的新贡献,是他的作品在整体上所呈现出来的个人形式和语言形态。

如果对冯崇利的雕塑进行形式分析,大致可以归纳出五种方式:线条和平面,正形和负形,闭合和开放,多样性和同一性,明晰和朦胧。

探究、解析、再造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冯崇利在这个过程中用他自己的方法,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而探究、解析、再造的路没有尽头,冯崇利在他创作的路上还会遇到新问题,他也会采用新的方法,而我们,则是期待他新的作品的问世。

(文/孙振华,中国美术学院、上海美术学院博导,中国雕塑学会秘书长,《中国雕塑》主编

代表作品

image.png

《熔铸-竹风》/冯崇利/不锈钢、钢/高235cm/2014/中国美术馆收藏

空白图.png

《竹痕-2》/冯崇利/不锈钢、钢/40x25x13cm/2016/中国美术馆收

空白图.png

《竹痕-5》/冯崇利/不锈钢、钢/高460cm/2018

空白图.png

《竹痕-6》/冯崇利/不锈钢、钢/高335cm/2017/芜湖国际雕塑公园

空白图.png

《竹痕-8》/冯崇利/不锈钢、钢/高390cm/2017

空白图.png

《风竹-2》/冯崇利/不锈钢、钢/长420cm/2012

空白图.png

《竹风-10》/冯崇利/不锈钢、钢/长200cm/2025

空白图.png

《墨韵泥痕-梅兰竹菊》之竹梅/冯崇利/不锈钢、钢/高410cm/2012

空白图.png

《风之痕-1》/冯崇利/不锈钢、钢/高495cm/2016

空白图.png

《风之痕-2》/冯崇利/不锈钢、钢/长900cm/2019/一带一路国际友谊雕塑园

空白图.png

《风之痕-7》/冯崇利/不锈钢、钢/长325cm/2021

空白图.png

《长风猎猎》/冯崇利/钢、不锈钢/长200cm/2024

空白图.png

《荷痕-1》/冯崇利/钢、不锈钢/高121.5cm/2021

空白图.png

《城中的云》/冯崇利/不锈钢/长900cm/2008

空白图.png

《痕-穿越1》/冯崇利/钢、不锈钢/长280cm/2017

空白图.png

《熔铸》/冯崇利/不锈钢、钢/长710cm/2019/北京大学校史馆

空白图.png

《兴安猎神》/冯崇利/铸铜/高1200cm/2011/内蒙古鄂伦春民族狩猎博物馆

(来源:宋庄雕塑协会)


艺术家简介

冯崇利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公共艺术艺委会秘书长

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会员部副部长

中国照明学会室内照明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公共艺术与城雕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文化艺术基金专家库专家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公共艺术研究所副主任

获奖

2024年获第四届中国美术奖——评委会特别奖

2017年作品《竹痕-8》获中国姿态——2017首届温州国际雕塑大展金奖

2016年作品《竹痕-6》获2016中国——芜湖第六届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银奖;

作为故宫博物院雕塑馆展示设计主创设计师,获2016WA中国建筑奖-技术进步奖-佳作奖、2016中国照明学会照明工程设计奖一等奖、西班牙LAMP国际照明奖入围奖;作品《风之痕-1》获中国姿态——第四届中国雕塑大展中国公共艺术学术奖;作品《风之痕-1》获2016首届潮起东方-中国海宁百里钱塘国际雕塑大展金奖

2014年作品《熔铸-竹风》获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奖铜奖;

作品《竹痕-1》获中国姿态——第三届中国雕塑大展中国雕塑艺术大奖

2011年作品《墨韵泥痕——梅兰竹菊》获第四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一等奖)

收藏

《风之痕-7》东莞市政府收藏

《竹痕-2》中国美术馆收藏

《熔铸-竹风1》中国美术馆收藏

《墨韵泥痕-梅兰竹菊1》中国美术馆收藏

《朱载堉与乐律全书》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熔铸》北京大学收藏

《竹痕-8》塞浦路斯Geri市政府收藏

《熔铸-竹风2》中信集团收藏(中国尊)

《融-1》温州黄石山雕塑公园收藏

《风之痕-2》银川友谊雕塑园收藏

《竹痕-8》温州黄石山雕塑公园收藏

《竹痕-2》长春国际雕塑公园收藏

《风之痕-1》海宁市政府收藏

《竹痕-6》芜湖市政府收藏

《竹痕-1》山东美术馆收藏

《竹痕-8》海澜美术馆收藏

《墨韵泥痕-竹梅》青岛市政府收藏

《风竹-2》铜陵国际雕塑公园收藏

《墨韵泥痕-梅兰竹菊2》芜湖市政府收藏

《继往开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藏

《城中的云》北京奥林匹克国家森林公园收藏

《漂浮的城-1》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收藏

  责任编辑:薛筱蕙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