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艺术中的字法,是一门深奥的文字密码学。字法不仅仅是文字的书写规范,更是篆刻家在方寸之间,以刀为笔,以石为纸,对文字结构的独特理解和艺术创造。
明代篆刻家朱简在《印章要论》中提到:“篆刻之难,难于字法。”强调字法的掌握是篆刻的基础,也是核心。在篆刻创作中,字法决定了印章的整体形态、风格和艺术表现力。
如何探索在方寸之间遵循结字规律,根据章法形式的需要,进行恰当的结构变化以及字与字之间的重组,构成新的视觉审美图像,是朱文印“观自在”字法创新转化的关键。“观”字为典型的左右结构,由左半部“雚”(原型为猫头鹰古代象征“观察”)与右半部“見”(原型为眼睛与跪坐人形)紧密组合而成。在笔画处理上,“雚”部线条粗密,“见”部线条疏朗。在字法构成上突破“雚”“见”紧密组合的常规,左右适度解构分离,且加强笔画结构疏密对比,形成“观”字强烈的空间感和视觉动势。
字法的艺术性不仅体现在单个文字的结构美上,更体现在文字之间的组合关系和整体布局上。“观自在”在字法上,尝试打破点、线、面作为单纯的单个文字构件的常理,将笔画化作所有文字解构重组的抽象艺术符号。“雚”与“自在”笔画局部粘连、紧凑,形成一个整体,并与“见”拉开距离,在整方印的字法构成上,形成空间虚实对比、线条粗细和疏密对比,增加字法的趣味性、审美性。
通过对文字结构的重新解构和组合,创造出既符合传统审美又具有时代特色的篆刻作品。这种探索创新不是对传统的背离,而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既具有传统的文化内涵,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体现当代篆刻字法的审美价值。
(文/田忠利,《字法的解构重组》)
作品欣赏
观自在 3.5cmx3.5cm
观自在 岁在甲辰冬杪
篆书:近朱者 32cmx136cm
(来源:书以载道)
艺术家简介
田忠利,北京印刷学院校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兼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主任、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对外人民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术馆展览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曾担任第十二、十三、十四届全国美展及其他全国性美展评委,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与保障指挥部执行副指挥、彩车和广场景观设计艺术指导专家,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活动与服务保障指挥部执行副指挥、广场策划设计部部长、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特聘专家。
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新闻出版业领军人才”称号等。美术作品曾多次入选国内外美术大展,并获奖。其中,巨幅国画《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获“孙中山与华侨国际美术巡回展”金奖、巨幅国画《落后就要挨打》获“99’中国艺术大展”银奖、工笔画《绿风》获“95’中国体育书画大展”银奖、工笔画《清幽》获“第八届全国‘群星奖’美术大展”铜奖、工笔画《灵光》获“‘爱我中华’首届全国中国画·油画大展”铜奖、工笔画《春光》获“‘精致与微观’首届中国工笔重彩小幅作品艺术展”铜奖、工笔画《鸟鸣境更幽》获“94’全国中国画·油画大展”优秀奖、工笔画《不屈》入选“第四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等,曾在中国、美国、意大利举办个人中国画、书法、篆刻作品展,并出版专著《得妙于心》《心游方寸》《田忠利画集》等多部专著,许多作品被国内外重要机构和个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