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傅中望文献展(1974—2024) | 回溯艺术生涯,探寻东方美学的创作脉络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5-03-21 14:19:28

在艺术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艺术家以独特的创作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傅中望,便是这样一位在当代艺术领域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

傅中望的艺术经历和创作成果,生动反映出中国社会的发展面貌并串联起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金属焊接”到“榫卯结构”再到“异质同构”,从“铝箔拓形”到“楔子”再到“引力雕塑”,傅中望以其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现实人文情怀,将个人创作与中国改革开放的现实密切联系在一起,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代雕塑语言形态融合在一起,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面貌。

傅中望从艺近五十年,其艺术生涯丰富多彩。“傅中望文献展(1974—2024)”呈现了他艺术生涯档案的全貌,这不仅是艺术世界的呈现,更是生活世界的真实写照。从拥有强烈个人符号的独立艺术家,再到担任湖北美术馆馆长,傅中望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不断探索和创新。而“榫卯”结构,无疑是他大部分作品的灵魂所在,他敏锐地从古老的东方传统文化中汲取能量,发现了“榫卯”结构这一极具中国色彩的元素。“榫卯”不仅是他艺术创作的灵感源头,更代表着东方智慧,深刻地融入到他的人生哲学之中。

步入展厅,依时间轴依次搭建的木架格外引人注目,上面承载着丰富的文献和艺术生活资料。整个展览宛如一件大型的装置艺术作品,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傅中望的艺术人生长河中,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他的创作历程、思想变化以及生活点滴。这里有他的草图、来往书信、照片、笔记等一系列有逻辑关联的素材,它们相互交织,集中展示了傅中望在艺术探索、教学研究、主题性创作等方面的杰出成就,立体地梳理了他的艺术人生,同时也从侧面印证了中国当代艺术40年来的发展脉络。

一号展厅现场

二号展厅现场

三号展厅现场

作为中国当代雕塑与装置艺术的代表人物,傅中望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完美融合。他的作品不仅是对材料的探索,更是对文化、历史与当代社会的深刻反思。在傅中望看来,“造物”是中国人用来承载思想,文化,艺术的容器,任何东西的结构都是有之玄妙之处,也自然流露出潜在的东方式宇宙观,而这样的“造物”出现,也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模式和思维方式。

展厅现场

“榫卯”,是工艺,更是哲学。在他看来,“榫卯”传递的,不只是传统木匠的智慧,还有古老中国的“阴阳相生”“牵制平衡”的生存哲学。这种工艺不仅在结构上变化万千,还诠释了对人、对关系的理解。“榫卯”,是隐藏在传统中,东方文明的内在密码。在当代艺术领域,傅中望的“榫卯”作品以其独特的东方美学意蕴和深刻的文化思考,构建了一个充满张力的艺术世界。他的作品既是对传统“榫卯”技艺的传承,更是对这一古老工艺的当代重构。通过解构、重组、转化等艺术手法,傅中望将传统“榫卯”从实用性的建筑构件提升为具有哲学深度的艺术语言,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文化碰撞中,开辟出一条独特的艺术创新之路。傅中望的“榫卯”艺术始于对传统工艺的深入研究和解构。他敏锐地捕捉到“榫卯”结构中蕴含的东方哲学智慧,将其从具体的建筑构件中抽离出来,转化为纯粹的艺术语言。在《榫卯结构》系列作品中,艺术家通过对传统“榫卯”形态的分解与重组,创造出既熟悉又陌生的视觉体验。这些作品打破了传统“榫卯”的实用功能,赋予其新的艺术内涵。

“榫卯”结构系列作品

在解构过程中,傅中望注重保留“榫卯”结构的本质特征,同时注入当代艺术的表达方式。他运用现代材料和技术,将传统的木质“榫卯”转化为金属、石材等不同材质的艺术装置,实现了传统工艺的当代转化。这种转化不是简单的形式移植,而是对传统精神的深度挖掘和重新诠释。

“榫卯”结构的重构体现了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傅中望通过艺术创作,将“榫卯”从具体的建筑技艺提升为一种文化符号,使其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艺术桥梁。这种重构不仅拓展了传统工艺的表现空间,更为当代艺术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

展厅现场

文献展全面呈现了傅中望的艺术生涯,涵盖其经典雕塑、装置作品以及珍贵的文献资料。展览不仅是一次视觉的享受,更是一场思想的碰撞与文化的对话。

对于艺术爱好者和专业人士而言,此次展览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在这里,你可以近距离欣赏傅中望的经典作品,深入了解他的创作思路和艺术理念;还能通过丰富的文献资料,感受一位艺术家在时代变迁中的坚守与创新。展览免费对公众开放,不妨在闲暇时光走进合美术馆,走进傅中望的艺术世界,相信你一定会被他的艺术魅力所打动,收获一场难忘的艺术之旅。

(来源:合美术馆uam)

艺术家简介

傅中望,1956年出生于中国武汉,1982年毕业于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艺术系雕塑专业,曾任湖北省美术院副院长、湖北美术馆馆长、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现为湖北美术馆艺术总监,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公共艺术学院院长。

代表作品:《天地之间》、《榫卯结构系列》、《画中画》、《地门1#》、《地门2#》、《天井》、《楔子》、《面镜》、《经轮梦》等。

为多个城市设计实施大型公共雕塑,作品被多家美术馆和艺术机构收藏,并被列入各种版本当代艺术史及专业出版物。参与策划实施20世纪湖北美术文献展、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东湖国际生态艺术展、泛海国际雕塑展、中国姿态第五届雕塑大展等。2022武汉首届双年展。

个人作品展:

2024“类聚·傅中望作品展,湖北美术馆

2024“傅中望文献展”,武汉合美术馆

2022“楔子·傅中望作品展”,武汉合美术馆

2019“傅中望”同名个展,德国波斯顿当代艺术馆

2015“开物——傅中望个展”,泉空间,中国,北京

2015“构物思迹——傅中望手稿研究展”,合美术馆,中国,武汉

2011“轴线——傅中望艺术展”,华侨城西安当代艺术中心,中国,西安

1994“临近的新关系——傅中望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画廊,中国,北京

群体展:

2025“心灵所归·当代艺术展”中国·苏州

2024“亚洲雕塑艺术展”中国·台北

2022“首届武汉双年展”中国·武汉美术馆

2019“中国酉阳乡村艺术季”重庆

“2019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深圳OCT艺术中心

2020“艺40x40”上海宝龙美术馆

2018中国雕塑双年展”山西大同中国雕塑博物馆

2016年

“中国姿态·第四届中国雕塑大展”山东美术馆,中国,山东

2015“新丝路、新起点――首届“金乌之梦”国际户外雕塑邀请展中国,义乌

2015年

“2015太原国际雕塑双年展”,太原美术馆,中国,太原

“第五届厄勒布鲁市Open Art 双年展” ,厄勒布鲁,瑞典

2014年

“他者·距离——两岸当代艺术交流展”,湖北美术馆,中国,武汉;高雄市立美术馆,台湾,高雄

“大漆艺术——2014海峡漆艺术大展”,中国美术馆,中国,北京

“第六届中韩现代雕塑交流展”,芜湖市艺术展览馆,中国,芜湖

2013年

“对望——关于中国湖北学派和意大利新艺术的对话: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沙莎瓦多尔宫殿,意大利,威尼斯

“再肖像——2013三官殿1号艺术展”,湖北美术馆,中国,武汉

“体积的对话——中国中青年雕塑邀请展”,展洲国际艺术馆,中国,北京

“2013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中国雕塑博物馆;大同和阳美术馆,中国,山西

2012年

“无形之形——中国当代艺术展”,德国,布德斯多尔夫

“再历史——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湖北美术馆;深圳美术馆;石家庄当代美术馆;北京贵点艺术空间,中国,武汉;深圳;石家庄;北京

2011年

“清晰的地平线·1978年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中国美术馆,中国,北京

2011“50把椅子——第5届‘为坐而设计’国际知名设计师作品邀请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北京

2010年

“大漆世界:材质、方法、精神——2010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湖北美术馆,中国,武汉

2009年

“两湖潮流——湖北·湖南当代艺术展1985—2009”,广东美术馆,中国,广州

“你西我东——中国当代艺术展”,深圳美术馆,中国,深圳

2007年

“中国当代社会艺术展”,俄罗斯特列恰科夫国家美术馆,俄罗斯,莫斯科

“文脉当代·中国版本艺术展”,今日美术馆,中国

“都市镜像——当代艺术邀请展”,深圳美术馆,中国,深圳

2006年“首届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中国,北京

2005年“85致敬——2005现代艺术展”,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中国,上海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TS1当代艺术中心第一回展”,北京TSI艺术中心,中国,北京

2004年“中国想象——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展”,巴黎杜伊勒里公园,法国,巴黎

“哈曼斯多夫国际艺术实施计划”,奥地利雕塑协会,维也纳·奥地利

2003年“德国彼得堡市国际雕塑创作营”,彼得堡市,德国,彼得堡

“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北京

2002年“首届中国艺术三年展”,广东艺术博物院,中国,广州

“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重新解读:中国实验艺术十年(1990—2000)”,广东美术馆,中国,广州

“零点”材料艺术展,海上山艺术馆,中国,上海

2001年“中国现代水墨画和雕塑展”,塔尔波特莱斯美术画廊,法国,巴黎

“中国当代雕塑与陶艺展”,香港自然博物馆,中国,香港

2000年“2000年69国实验艺术家作品展”,亚克卡地埃当代艺术馆,法国,巴黎

  责任编辑:康裕新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