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雕塑,铭记一段英雄史诗;一种精神,凝聚一方土地的灵魂。9月29日,随着红绸缓缓滑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新城昆仑路问勇广场《问勇》主题雕塑正式揭幕。这不仅是地标景观的落成,更是和田县在利用本土红色资源、弘扬时代主旋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中,迈出的坚实而深远的一步。
《问勇》主题雕塑揭幕
艺术叙事
——凝固的史诗与精神的具象
此次落成的《问勇》主题雕塑,其本身就是一部精心构筑的立体叙事诗。它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雕塑系副教授马文甲团队主创设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英雄文化基金、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倾心打造捐赠。该主题雕塑艺术化地聚焦于陈祥榕烈士及其代表的英雄群体,通过青铜与砂岩的材质语言,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前景陈祥榕烈士的青铜雕像,以其“目光坚定、面带微笑”的瞬间刻画,传递出英雄的“可爱、可敬与乐观无畏”;其“仰首前行”的姿态,则寓意着英雄精神的永续传承。背景以雄浑的昆仑山为意象,将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等四位战士的形象镂刻于山体之中,巧妙诠释了“个体源于集体,英雄来自人民”的深刻哲理,背面“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铮铮誓言,更体现出了边防军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钢铁意志。
《问勇》主题雕塑矗立在和田县问勇广场中央
时代回响
——从“灵魂叩问”到全民的价值认同
仪式议程的设置,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设计理念的解读,到致辞中对“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与“陈母问勇”故事的深情回顾,再到“问勇”合唱团《陈母问勇》的深情演唱,共同营造了一个庄重而富有感染力的情感场域。
《问勇》主题雕塑全景
和田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孙志燕说:“《问勇》主题雕塑的落成,是对陈祥榕等戍边英雄们的崇高礼赞。‘陈母问勇’的故事,展现出英雄母亲的无私与伟大。雕塑将这份精神具象化,让人们能更直观地感受英雄力量。”和田县人武部民兵应急连民兵张仲阳也动情地说:“每一次重温祥榕班长的故事,都会热泪盈眶。我将继续传承英雄精神,砥砺初心,牢记使命,坚守战位,用青春守护祖国的大好河山。”
深远意义
——构筑边疆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载体
《问勇》主题雕塑的落成,其意义远不止于当下。正如其在设计理念中所阐述的,它兼具现实、教育与延伸三重意义。在现实层面,它为社会树立了鲜活的新时代英雄榜样,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地标。在教育层面,它是一部“立体的思政教材”,以其直观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助力于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延伸层面,它将成为国防教育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基地,其持续释放的学习效应与文化能量,将为构筑新时代边疆治理的精神屏障贡献持久力量。
《问勇》主题雕塑
此次《问勇》主题雕塑的落成,是和田县将“红色之城”建设、文化传承与艺术表达相结合的一次成功实践——在昆仑山下,一座精神的丰碑已巍然矗立,它必将持续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将缅怀之情转化为奋进之力,在推动和田县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勇毅前行。
(来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