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器以传情,器以载道 | “新生万物——中国非遗与当代设计展”在米兰开幕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5-10-07 16:46:47

image.png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活态脉络,是跨越时空的相遇,是当代人心手相连的对话。它源于生活,归于创造,在代代相传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意大利时间10月3日,由阳光媒体集团董事长杨澜和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苏丹联合策展的2025“新生万物——中国非遗与当代设计展”在米兰·塞尔贝洛尼宫(Palazzo Serbelloni)拉开帷幕。

展览以“历史绵延,社交不止”为主题,汇聚41位中外杰出艺术家与15家参展机构的108件/套力作,构建一个连接过去与现在、东方与西方、技艺与情感的文化场域。

展览以宴会、雅集、茶会和戏剧为叙事线索,循着从相逢、相识、相知到相望的情感脉络,以非遗技艺为媒介、当代设计为语言,重构社交场景中的器物、礼仪与情感表达,开启一场跨文化的对话之旅。

image.png

image.png

展览场地:塞尔贝洛尼宫

相逢·宴会

相逢是社交的开始,熙熙攘攘,觥筹交错;而空间是不可逾越的,空间创造了相逢的基本条件,地标性的空间如一座灯塔,照耀着寻找“族群”的人们;米兰有优秀的社交传统,广场、街道、宫殿、公园、文化空间,甚至私宅都是社交的空间载体。塞尔贝洛尼的拿破仑大厅就是这样的社交地标,无论在历史还是当下。一场场舞会、酒会,一次次聚会或音乐沙龙如拨动时间指针跳动的精妙机芯,永不停息。本单元的展览借用了美妙的非遗元素,影射了这种社交风景。

image.png

image.png

展览场地:塞尔贝洛尼宫

image.png

image.png

相识·雅集

古人说过“相逢何必曾相识”事实上相识是相逢的续篇,是相逢的阶段性目标,也是交流的结果。相识是个体组构社会的开始,是原子化社会进行自组织的过程。适度地展现自我需要恰当的形式和适宜的空间,而共同的话题是连接自我表达的通道,唯有这般才有可能形成共识,才会甄别差异。

社交的艺术性首先在于选择话题并创造形式,雅集是一种恰当的方式,因为审美是非功利性的自主性活动,这是相识中自我表达的诱因。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相知·茶会

相知是社交活动的深入,是思想深度交流的过程,最终将缔造社会组织的深层结构。在这个阶段,空间的公共性趋向于私密,媒介的话题性转向深刻。

相知的媒介不止于趣味,更应当具有文学性、艺术性和哲学性,它是度量审美主体“深度”的探针。此外相知的媒介形式应当是柔软的,且具有适度的模糊性,这也是体现彼此尊重的必要表现。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相望·戏剧

相望是社交活动的高级表现形式,表现了对时间、空间、情感的超越,是对存在的印证。相望是社交活动中杰出个体生命的诗性表达。相望的高贵在于彼此间对社交距离的克制,在于把日常转向戏剧的欲望和行动。这是一个个体之间相互审视、欣赏的场景,犹如一个可以相互转化的戏剧现场,在场的每一个人既是演员又是观众。相望的境界建立在个体的卓越表现之上,同时用克制体现了彼此的尊重。

image.png


社交天堂

索伦蒂诺指导的电影《绝美之城》曾给我巨大的惊艳和启示。其中六个社交场景几乎构成影片一半内容:每一处会场布置绝妙。在一次次“相逢”中,个体寻找自己的族群,并在交流中逐步发现自我。这部电影仿佛在诠释“社交即人生的全部意义”。

社交在构建社会与塑造个体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增强这种双向作用,策划者需强调社交活动的文化与艺术属性。其艺术性首先体现为营造和谐,高级的社交能够融化个体,这体现在空间选择、装饰陈列、服饰妆容、趣味道具与仪式设计的整体把控。其次在于创新,即打破庸常。社交依靠创造力形成暗示、启发与激励,让每位“闯入者”感到惊艳、获得启发。卓越的个体在社交中的表现犹如灯塔,既照亮自己,也成为他人发现自我的明灯。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许多项目都与社交密切相关。比如着装体现尊重,首饰满足出彩与炫耀;音乐调节氛围,戏曲折子戏成为环节焦点。雅集、品茗、香道本身就是高雅社交,逐步消融情感边界;舞狮、赛龙舟则激烈昂扬,强化社区共同体意识……

社交是风云际会的快闪天堂,是美好事物的集大成者。空间、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共同构成审美颗粒,达成整体与细节的高度统一。它更是时空结合的艺术,以环节衔接时间与空间,让时光如白驹过隙;阶段性的变化形成序曲与高潮,激情在空间中有序展开。个体沉浸其中,寻找映照,在友善的光芒下发现、纠正并释放自我,最终成长得谈笑风生、神采奕奕。

社交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与他人相逢和发现自我,这无疑是一个身体和精神共同攀升的过程。社交是圣殿,如天堂般美好。

文/苏丹,联合策展人,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

器以传情,器以载道

一位漆器大师曾对我说:“想到一二百年以后,也许有人会捧着我今天做的漆瓶,欣赏它的造型和流动的颜色,明白我今天投入的感情和生命,那是让我多么愉快的事啊!”一件手工艺作品,能够跨越时空,让两个不曾谋面的灵魂联结,想想真是奇妙。

三千年前的《周易》中写道:“形而上者为道,形而下者为器”,器以载道,亦可以传情。

手工艺,通过建筑空间、家具摆设、茶酒餐具、服装首饰,为或私密或公开的人际交往提供场景和道具,也为人们的交往创造谈资。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彼此关联系统,组成一个时代的生活画卷。中国有一幅名画《韩熙载夜宴图》,描绘的是五代时期(公元961-967年)皇帝想要考察一位大臣的忠诚,就派了画师潜入到他家的宴会中,细致描绘这个社交场景中的家具、服装、首饰、酒具、乐器等透露出不同人物的身份、品味和关系,耐人寻味。

手工艺作品也常常作为人们感情交流的载体。在中国古代,绣花的香囊、带书画的扇子、镶嵌宝石的饰物,精美的瓷器,都可以成为情感的信物。即使天各一方,睹物思人,也能寄托对故乡、对朋友、对情人的思念,安慰心中的孤独。

中国与意大利,作为非遗文化最丰富的国家,都有着悠久的手工艺历史,也见证了两国文化和艺术的交流。马可波罗(Marco Polo)曾详细地介绍中国的建筑、桥梁、琉璃瓦、纸张、瓷器、丝绸的制造技激发了欧洲对东方文明的浓厚兴趣。利玛窦(Matteo Ricci)给中国带去了意大利的地球仪、自鸣钟、古钢琴和玻璃杯,为中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手工艺制造打开新的空间。

“新生万物——中国非遗与当代设计展”来到米兰,就以社交为题,分为“宴会”、“雅集”“茶会”“戏剧”四个场景,串联起人们相逢、相识、相知、相望的情感交流。这个展览既是关于器物的设计和制作,更是关于人与人,文化与文化之间跨越时空的情感碰撞和精神共鸣。

诸位在参观这个展览的同时,也是社交的主角。你们彼此之间的互动,一定会产生很多化学反应,开启更多美妙的故事。

文/杨澜,联合策展人,阳光媒体集团董事长)

(来源:四面空间)

  责任编辑:薛筱蕙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