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文心雕虎·冯大中④|赋予猛虎人性情,妙在似与不似间

文心雕虎·冯大中④|赋予猛虎人性情,妙在似与不似间
2022-01-14 14:19:28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霜晓》/120×112厘米/纸本设色/1988年

我们的生活被各种傲慢与偏见所围绕,从缝隙里钻出去的就成功了。虎这个绘画题材发展到近现代,几近没落。后经张善孖、刘继卣两位先生为之一搏,境况有所转变,但还未突破传统藩篱。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一书中,从制造技术的角度,剖析了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区别。他认为机械复制技术制造了“世物皆同的感觉”,消解了古典艺术的距离感和唯一性。“业余”画家冯大中肯定没读过本雅明的书,但他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在张善孖、刘继卣先生笔下,虎依然是山君,贵族,遗世独立,不可亲近,依然生活在古代。经过上山下乡运动历练的父亲,早已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其实,他根本就不曾脱离这个群体。“拉平”是这场运动带给文化人与普罗大众的一个重要结果,两者不再有距离与鸿沟。中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实现了本雅明所说的“世物皆同”。相由心生,70年代末,父亲眼中的虎已经逐渐走下神坛,走进生活。从苦难中走出来的人不愿再回望深渊,温情、浪漫是这一代人的审美基调。“照猫画虎”虽有不逮,但也道出一个真相,猛虎也有温情的一面,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对于距离的消解。要弥合传统与现实的距离,他先从观察入手,以至于梦中被猛虎惊醒,母亲常笑他“冯公好虎”。虎的双目令其含情,骨骼令其独立,斑纹令其华美,毛发令其温暖……父亲从观念到技法,对传统虎画进行了彻底的改造。他用易于发墨但不易控制的生宣替代了熟宣,以传统丝毛画法杂糅西方绘画对于边缘线塑造的技巧,用新的意境替代传统的老三样。他通过对质感、形态的形似刻画,为观者幻化了一个真实的情境。绘画如果仅限于此,那他则难脱东坡居士的嘲讽。他笔锋一转,用传统淡赭石色、拟人化的神态、空灵理想的环境拉开了真实与画面的距离。现实中,真与假很难辨别。艺术创作中,“假作真时真亦假”,虚虚实实都为一个理字。这种“妙在似与不似”的概括,使我们感受到艺术家心中之虎的真实,却无现实的残酷、琐碎与野兽的气味。

《初雪》/200×200厘米/纸本设色/1984年

《母与子》/144×144厘米/纸本设色/1986年

关键词:冯大中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