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明71cm×30cm2015年
钤印:蓬莱王氏明明之印知天命
心心相印诗情秋水远画意晚山明
韩:当今有很多画家表现古代题材时注重人物的刻画,忽视了意境的表达,如白开水,直来直去。
王:记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外的机构约我办画展,请我画李白、杜甫等历史人物,或请我画以人物肖像为主的创作,说这类题材藏家很喜欢。但我并没有按他们的要求去创作,我认为这类题材应以情景交融的诗意表达最为合适。因为每个人理解的李白和杜甫形象都不一样,画家越是刻画得细,观众的认同感越少。从那时起,我一直坚持情景交融的创作理念,在山水、花鸟与人物相结合上下功夫,力求打通人物山水花鸟分科的局限,并不断强化中国画的意境表达。
韩:我在想,您与古贤对话,是通过对前辈已创作过的这类题材的参考、借鉴、生发,变化出属于自己的东西,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来传承传统、研究取舍传统,就此百幅作品的创作来说,在您的创作道路上有何思考?
王:这是阶段性的一个成果。我把对古诗词的研究、理解和感悟创作出来。用很大的精力创作这套古诗词意图册,给自己提出一个课题。我现已迈向七十岁,视力可以,精力可以,所以我还能画小东西,画到一个极致,以后可能画不了了,这类创作可以画一个句号。
如果当前不给自己提出具有挑战性的创作选题,有可能就放过去了。对传统的题材,需要反复地锤炼。在不同时期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
韩:这对您的人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很充实的,这一百幅画出来,自有它的意义在。
王:我在创作的时候,有时画得并不顺,每一首诗词的内容不一样,作家的心境不一样,我需要深入理解其内涵与背景,根据诗境创造不同的画意,力求每一张的意境有所不同,给自己提出挑战。
韩:也像我给您的百幅画配这些短文一样,也是一幅都不同,一篇一篇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似很相近,但还是不一样。当你认真去找一些资料,认真地去思考的时候,就不一样。
王:我看您的文章,写得很好,为读者、观众理解诗情与画意架起了桥梁,思路很开阔。
韩:不能限定读者的想象力,已给的外延空间是很大的,应该有自己思考后的东西,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关于您传统题材这一绘画风格,是在何时建立的?都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王:我对自己的风格并没有刻意地去追求,我一直在研究中国画艺术风格形成的规律,刻意强调风格往往不能如愿。中国画难就难在个人风格确立的长期性和不确定性,自己是没有办法设计规划的。有些画家很早就形成鲜明的风格,但形成后就结了壳,很难突破。当代有很多画家,从传统的技法中抽取一些符号以强化自己的绘画语言,一时新鲜,其实到后来也无法走下去。过分强求一种风格,实则只是形式上的表现,看后不能入心。
刘方平《月夜》诗意图
王明明71cm×30cm2017年
钤印:潜心斋王明明印自在意有余光风霁月
韩:您如何去表现自己所感兴趣的题材呢?
王:我的创作核心是,画法是根据题材来调整的,这是一个总原则。我涉猎的题材非常广,古今人物,花鸟、山水等,这些都需要深入挖掘内涵,即法无定法,无法至法,法随心生。不同的语境中,首先是内容决定形式,一种固定方法并不能表现变化多端的大千世界。我画古诗意,强调与古人的意蕴相通,力求进入传统的源流中,以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用画意去诠释这些诗词经典。我认为创作的题材决定采用什么样的画法,个人感受与观众的感觉相通,这是我对于题材与风格把握的尺度。
韩:您的传统绘画样式,这一审美方式,对当代而言,是否正是当下社会所需要的,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您是如何思考的?
王:我是当代画家,用传统绘画语言表现古诗词,进入传统语境中,必然带着21世纪画家的时代特征和时代审美。我在百开册页的整体风格上,力求在传统文脉中挖掘,从写意画的技法、意境的表达,去突出古意的特征。摒弃连环画插图的方式,按着中国画独幅作品的规律去创作。
张旭《山中留客》诗意图
王明明71cm×30cm2016年
钤印:蓬莱王氏明明之印散逸神逸
韩:您只是认真做,其实这本身也是一种传承。
王:做一件事情,自己下的功夫若是比别人深一点,可能出来的效果就会不一样。中国画难就难在是集修养积淀、笔墨书法功夫、需长期积累而大器晚成的艺术,不是只有造型能力、有观念、有激情就能成功的。平常心与心态平和最重要。把任何一件事情做好,都需要具备耐力与毅力,实则是守住寂寞之道,有不被名利左右的自信,要去除浮躁之心。
我追求的是雅俗共赏,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并产生共鸣。中国画需要的是在有个人风格的基础上传承,这需要在寂寞之道上下功夫。我不追求艺术上的标新立异,我崇尚的是平中见奇,平淡中的不平凡。我力图在酝酿阶段下苦功,但观画的体验感是轻松的。如果只在新奇上追求,很可能会带出感官刺激后的乏味。许多传统绘画初看不起眼,觉得很平庸的一张画,可是细细品味后,会感到回味无穷,很难超越。
韩:这恰恰是自然的状态,没有刻意。刻意的东西往往是带了一些负面的东西。您采用的中景绘画手法,把人物适当拉近,与自然融合为一体,是那样的相融相恰,是在表现您“天人合一”的思想吗?
王: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古人的智慧,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把握。我不断地在协调和平衡画面中人与自然、人与景、花与鸟、山水与人物的关系。在矛盾对立统一中,使画面整体和谐,这是一个大的原则。我努力体悟老祖宗在哲学美学中天、地、人这个层面上的智慧,再运用到创作里,收益颇丰。
张旭《桃花溪》诗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