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笔法·墨法·章法——著名画家陈全胜谈如何丈量黄宾虹的艺术

笔法·墨法·章法——著名画家陈全胜谈如何丈量黄宾虹的艺术
2022-06-23 17:48:00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陈全胜:俞剑华先生的研究主要是在理论方面,60年代在济南看过先生的画展。

方辉:是的,30年代俞剑华就曾写过评论黄宾虹的文章,说有一次他和黄宾虹喝酒谈及山水画的变迁,黄宾虹先生说,就像我们喝这个酒一样,唐人养了个麯,花了几百年,宋人把它酿成了美酒,元人勾兑了一下,到了明清,开始掺水了。黄宾虹先生是古代士大夫的延续,重视的是“师儒”的精神,要把精英教育向大众普及,他认为孔子最伟大的地方就是在有教无类的去进行社会教化。我记得1949年黄宾虹和山东铁路局的张海青谈及中国的古文字,大概是说,中国的象形文字和西方的拉丁文字各有优绌,没有高低之分。他们是用语音来传播他们的文化教育,而我们是用“形”,以汉字字形创造书法艺术,创造了我们的视觉教育,这也是无与伦比的。读音可能会随着时间、地域发生改变,结果文化传播就受到很大的限制,古代中国不容易分裂也是因为文字的统一和教化。

陈全胜:中国的古文字的前身是画,是从图画演变而来的,因此有绘画的属性,书写的方法与绘画的方法是相通的。

方辉:是的,黄宾虹有文章就说这个理论。黄宾虹认为山水画的成熟跟人文自然的再次接轨有很大的关系,到了唐初的时候,中国画道法于自然那种“内美”就断代了,所以阎立本看不懂南朝张僧繇的画。到了唐中之后,王维、郑虔等文人从书法和诗歌中探索了能与大自然对话的山水画样式,让自然的精神再次复兴,并把外来的文化融入中国画。作为一个类似的背景,黄案虹把民国的文化复兴追溯到了晚唐以后的北宋,在与辽金的对抗时,如何强大自己民族文化的一种救国主张。那时文化上只要出现一个成功的个案,让人们感受到中国人自己的境界、自己的格调、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民族化的现代艺术,那就够了,它就能够证明民族精神的存在。

陈全胜:今天黄宾虹的艺术在传承方面出了一些问题,不是出在黄宾虹身上,是出在学习他的人身上。

方辉:黄宾虹本身的理论体系是完备的,这需要我们复原,去整理。

陈全胜:就是说还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对他深入研究的人,去详细阐述他的艺术,提倡他的文化精神,而不是去片面的理解。

方辉:这样的研究我认为是由于我们的文化割裂而形成的。某实单纯就黄宾虹先生,抛开他的画学,就从他的国学的境界上,他也是很有成就的。但是我们过去把他当成美术家、理论家,就忽视了他背后的国学的成就。他是把国学和美术贯通起来了,尤其是把民国的一些新的国学研究成果融入了中国画,外国学者认为艺术是体现中国文化的一个主要特征,这就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先进性。但过去我们太注重分科化,把文化精神割裂了,研究者的能力就显得不足。

陈全胜:后人学黄宾虹其实也是一个机遇,现在有大量高清印刷品,就如你站在先生的肩膀上,借势攀登,研究应该更深入一些,我们的时代应该更有优势。

方辉:黄宾虹给我们做了一个伟大的衔接,他不止是传统的延续,他是梁启超所说的“世界之中国”的立场,经了我们一个从世界来看待中国文化的画家创新的成功个案。谢谢陈老师的交流,有时间再聊吧!

陈全胜:好的,很有意思,改日再聊吧!

画家简介

图片

陈全胜,祖籍山东文登,中国著名画家,山东省文艺创作研究院研究员。1950年生于青岛,长于济南。1986年当选第三届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自1988年连续三届当选山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1994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连续两届被评为山东省技术拔尖人才;2002年获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2021年获山东省“泰山文艺奖”特殊贡献奖。

(责任编辑:陈雅雯、林立刚)
关键词:陈全胜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