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从艺术“异数”到“生命的艺术”——孙博文是怎样炼成的

从艺术“异数”到“生命的艺术”——孙博文是怎样炼成的
2022-09-11 16:28:44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70cmX47cm

1962年作

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是“学”转向“博”的特质,也是认识他得以在画坛独树一帜的基础。正是中西合璧的多元与融合赋予了他创造新的艺术史记忆的可能。

二、师造化:从山水到山海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模仿,因为他无法摆脱具体的事物,但又不是对现实事物的忠实模仿,张璪在中国画的术语体系中称其为“外师造化”。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山水画观照自然、进行创作的基本法则。这种独特的创作法则来源于中国大地地貌形态的丰富多样性,千姿百态的地理环境成为艺术家创作的灵感和题材。对各地文化的感悟和接受,形成了艺术家客观山水世界的经验认知,也建构了历代山水画家多样的艺术风格和语言,地域性也由此成为艺术家“作者性”的来源。孙博文也不例外,齐鲁大地的青山绿水、丘壑连绵成为他山水画中的家乡底色。

他人生地理版图的始发站是家乡莱阳,素有“梨乡”之誉。莱阳市区东南四公里处有丹崖,俗称红土崖,附近自古以来便孕育着成片的梨园。每年4月,梨花怒放,与丹崖辉映,成就莱阳八景之“丹崖春雪”,历代莱阳籍画家多以此为题材创作。他的《丹崖残雪》图(1980年),走实景创作一路,遵循文人画对家山家水描绘的传统。醒目的红崖占据了画面的视觉中心,远山淡红,近景梨花带白。梨树林由近及远,将观者视线引向红崖,红白相间,既是虚实关系,又有色彩的强烈比照,形成了饱满的视觉张力,但是没有脱离客观的色彩表达。

▲《丹崖春雪》

141cmX70cm

1980年作

莒南县是孙博文离开学校后的第一个人生驻足地,停留时间长达15年之久。这15年里,他在艺术的真实里不断探求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工作之余,游走在山川之中,反复积累自己的感受力。对明亮的色彩并没有太大而兴趣,传统笼罩着他的绘画。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地区的山川形势成为他画作独特的形式语言与符号。莒南县的马鬐山,山体巍峨雄壮,挺拔峻峭,是他朝拜山水、经常写生的圣地,也是他经验世界的重要构成。在他的山水画《晚风》(1993年)、《疏林远山》(1996年)、《松青染碧崖》(1996年)、《丹山拥翠景色新》(1998年)、《千崖秋色》(2000年)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中,画面的视觉中心经常被突兀、巨大的山体所占据,这是典型的岱崮地貌的符号化描绘。画中山体多块面结构,块面形态来自于他生活多年的临沂孟良崮的地质形态。“岱崮地貌”是中国第五大岩石造型地貌,又称“方山地貌”,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地貌类型,主要分布在鲁中南低山丘陵地区。

图片

▲《丹山拥翠景色新》

97cmX180cm

1998年作

“崮”的顶部平展开阔,峰巅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面坡度由陡到缓,远处观望,像是戴着平顶帽子的山头。马鬐山就是岱崮地貌分布区中的一颗明珠,当地人称“马鬐四方像天台”。我们在他画作中经常会看到方形的山头,稍微具象一点的山水都有方形山头的形象。《千崖秋色》(2000年)和《青峰碧翠峡岭新》(2000年)中,方形山顶被蓝色渲染,格外醒目。墨线勾勒出的山体造型厚而削,与他三角形的尖顶山样式共同建构了他的“作者性”,为他的俯远法的建构提供了经验的视角。正是在莒南的日子,成就了他山水画语言的形式和内容。

图片

▲《青峰碧翠峡岭新》

关键词:孙博文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