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连城就是在研究、探索当代绘画语言的同时也在历史画创作领域投入巨大热情的艺术家。他把历史画创作作为一个课题研究。从参与鲁迅美院的全景画、半景画的绘制到建立常州大学历史画创作研究院,创建设置课题,选择主题立项,把历史画和主题画创作放在今天艺术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创作、研究、探讨。以“南京大屠杀”这一重大题材作为一个突破口,打响了工程浩大的硬仗。《铭记-南京大屠杀》组画,按照章节和内容分割成既有联系又成独立篇章的蒙太奇语境。就此一点而论,就是对历史画创作的视觉演进。而我们国家从建国以来经过几代画家的努力与传承,基本形成了历史画、主题画的基本样式。人们观看的惯性已经固化或者是受到了某种审美局限,如何突破并走出个性化的艺术道路无疑是非常艰难的。
女真五国部阻断鹰路之战局部
迟连城在此后的一系列历史画作品,无论是订件还是自主择题而作,都在延伸他的研究和探讨。正如前面所说,他的构图、速写、编创能力非常强,手法娴熟,组织画面的情节和历史瞬间的定格,像一个戏剧导演一样,在一个“方盒子”里营造一个事件的现场,颇有斯坦尼拉夫斯基戏剧理论的绘画版本再现,当然,艺术史家李格尔也有过“画家在一个类似黑匣子子里面创造一个历史瞬间”的论述。
显然,熟练运用画面讲故事的叙事性绘画远远不能满足迟连城的艺术追求。尤其要超越这种“驾轻就熟”才是画家一定要逾越的难题。中国画论讲“画到生时是熟时”,除了对内容、事件、情节的设定和创造,绘画语言、形式、风格的建构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才是更高的要求。所以迟连城不满足于这样的娴熟,他要回避大众熟知的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和前苏联社会现实主义体系,寻找适合自己的形式语言。给自己制定这样的目标就好比要把苦苦练就的拳路忘掉,格式化自我,重新组装程序,博采众长,待到再“开打”可能就是传说中的“无敌迷踪拳”了。
寿山将军 200x240cm
从新近创作的《赵尚志领导抗联第三军战斗在林海雪原》、《女真五国部阻断鹰路之战》、《寿山将军》、《嘎丽娅英勇就义》几幅作品,我们可以看到迟连城艺术表达的语言有了明确的指向。画面虽然保留了场面的氤氲气氛,但是造型明显的硬边化处理,像中国画的铁线描一样强调力量感。这让我想起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大师曼特尼亚。
安德烈亚·曼特尼亚是15世纪后期意大利北部最主要的画家,也是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的伟大画家之一。曼特尼亚约在1431年出生于意大利东北部帕多瓦城附近一个名叫伊索拉·迪·卡尔图罗的小村庄。帕多瓦是位于威尼斯附近的意大利文化重镇,著名的乔托系列壁画就在帕多瓦著名的斯克洛维 尼礼拜堂。笔者于2006年在帕多瓦旦特画廊参加中国当代艺术展时专门虔诚的拜读了乔托的壁画,那种神性的绘画确有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曼特尼亚的僵直板结在这里好像完全不是缺点,他创作的《受难地》、《圣塞巴斯提安》、《牧羊人的朝拜》等一系经典作品深深地“刺击”观者的眼睛。尤其《死去的基督》作为曼特尼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它那刺目的线条像金属似地切割画面,是对这一幕旷古悲剧最为深刻的描绘。每一条边线的勾勒都会把观者带入悲情之中。这就是美国作家海明威所说的“曼特尼亚笔下基督身上苦痛的钉眼”。细节通过线条的“刻画”显示出强烈的感染力。我之所以要在此插入对曼特尼亚艺术的描述,是因为我从迟连城的作品中感受到他对文艺复兴遥远的回望和巧妙的吸收了来自这种经典深邃的艺术精神。
赵尚志领导抗联第三军战斗在林海雪原 250x24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