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松先生的绘画创作,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其艺术表达和审美呈现都具有较强的个性。本文从审美意蕴、艺术态度、眼界胸襟三个方面谈谈对张松先生绘画艺术的粗浅认识,以为引玉之砖。
一、审美意蕴
工笔与写意,是中国画的两种主要的创作方式,与之对应的审美呈现就是具体与抽象。通常,一个画家或者工笔之余偶尔写意,或者写意之余偶尔工笔;一幅作品或者是工笔的,或者是写意的。张松先生在创作中不是把二者分别处理,而是往往结合着运用,即在同一幅作品中,他经常是既有工笔意写又有意笔工写,既有形象刻画又有抽象表达,把致广大与尽精微完美地统一在同一幅画面之中。致广大,以气象感人;尽精微,以笔墨服人。
水墨江南97×180cm2020年张松作品
以山水画为例。张松先生善作大幅山水,画风犹如词中苏辛,境界高远,层次繁复,豪放开阔,气象宏大。他这种风格的作品,并没有因为豪放雄浑而流于粗疏草率,相反,他通过精致的生动的细节完成审美呈现,表现出很强的题材驾驭能力和构图能力。其作《逆流而上》充满生命激情,青春张扬;《大峡飞瀑》,令人望秋云、神飞扬;《春山春晖》,给人临春风、思浩荡之感。
湿地雨季34×34cm2022年张松作品
诗有兴寄乃为工,画亦如此。绘画作品如果没有兴寄,或苍白寡淡,或空洞无物,最终流于卖弄技巧的形式主义。今天我们看夏圭、牧溪等人的《潇湘八景》,如果只看到它的淡远空灵的意象是不够的,还应该从意象出发,联系到屈原、杜甫诗歌的历史叙述,联系南宋政治、文化语境的特殊性,体会到画家内心深处难以述说的情感,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把作品与画家心灵的符号联系起来。所以,要理解张松先生画作的兴寄内容,即审美意蕴,是要费一番功夫的。
黄色朝晖80×180cm2021年张松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