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超然象外——任仲泉山水画艺术作品展”明日将在济南开展

“超然象外——任仲泉山水画艺术作品展”明日将在济南开展
2023-06-01 14:27:47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细观任仲泉的作品,颇有“寓意于物”的灵气。在国画创作中,这个“意”包含着主旨、情感、审美取向、精神等诸多方面内容,一般而言是主观的,画家可将主题或者情感倾注到作品上,其实苏轼笔下的“意”也具有客观性,这一“意”是主客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具有“客观性”与“主观性”的两个层面。“寓意于物”首先要求画家对“自然之道”及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对外物物性以及内在之理有高度的把握。“留意于物”往往是沉溺于物质不能自拔,而“寓意于物”则是包含“取意于物”“物我相融”“意畅情出”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的。任仲泉对“寓意于物”的这三个阶段有其独特的理解和运用,出神入化地渗透在画作之中,他的山水画写生及其他作品不是简单地对外在事物的描摹,不是追求浓墨重彩,更多的是简约,首先是把山水万物了然于胸,在主题与情感的统帅下重新分化组合,观众在画中看到的好像是“实物”,实则不是原封不动的“实物”,而是画家精神的自由飞翔与情感的无痕流露。画家继承并发挥了苏轼的“寓意于物”,在创作上不仅仅是“师造化”,更是“中得心源”,将自然万物之美经由“心源”能动性的提升,将大自然中富有包孕性的“美”、容易被忽略的“美”加以提炼与集中概括,用笔墨化成最能打动人心的审美元素。因此,观看他的画作,不要拘泥于具体的、零碎的外形,而要从整体上体味画作意象、意境,先是把握画家的“取意于物”为何意;继而感受到“物我相融”的意境,最后是沉浸在情感之中,体会到“意畅情出”带来的美。如泰山玉泉寺、泰山桃花峪、泰山岱庙写生等水墨山水画系列作品,画家并没有刻意留白,更没有浓墨重彩,笔墨的细密、疏透、苍劲、素朴、沉郁、明朗错落有致,有机融合,构图结构规则且富有动感,画面饱满而毫无拥挤、压迫之感,传统山水画的物境焕然一新,观者的好奇心自然萌动,被画中清真之象所吸引,画中所彰显的素朴、淡和之美使人入画中,人的情感驰骋于内外,人与物打破了两隔的厚障壁,天人合一、物我相融在作品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画家的“意”终于通过有限的“物”在无声的言说,观者通过有限的画作沉浸在无限的想象之中,随着画家一起升华了主题,“意畅情出”的快感不期而至,令观者的灵魂在战栗中被拷问。

二、放心于物外

宋代欧阳修是一个乐水爱山的文人,他通过山水的审美与物质享受的比较,将中国古代哲学之中的心与物的关系的认识运用于审美心胸之中。他在《有美堂记》中说:“盖彼放心於物外,而此娱意於繁华,二者各有适焉。”“放心于物外”是指排斥物欲,惟其如此方能欣赏自然,发现山水之美,而“娱意于繁华”则是指沉醉于物欲,被世俗蒙住双眼,一味地利欲熏心,不免陷入自私自利、精于算计的泥沼。

孟庙写生之一.45✕65  2019 

自然山水是人生存的环境,山清水秀是人们对生活环境的向往,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山水有一种特别的亲近感,农耕文化的特征更是把自然山水跟中国人点点滴滴紧密联系起来。山水画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自然之精华、天地之灵气、山水之秀气用笔墨线条刻画出来,赋予崇山峻岭、涓涓细流、阴阳晦冥、晴雨寒暑、花草松柏丰富的形状与无穷的妙趣。纵观任仲泉的山水画,笔墨酣畅,画面错落有致,有一种特别的起伏感,使人于寂静中感受到天地间的生命跃动,于顷刻中体会到无限,于淡泊中体味到凡人俗世。画作表面看来是“有景”,不论是以《祥云涌泰山》为代表的画作,还是以《松柏精神》为代表的画作,作者虽然在色彩上以墨为主、强调“墨分五色”,但又不拘泥于此,偶尔用彩色描绘某些意象,以期达到画龙点睛之妙,把大自然的美景融入自己的感情,反映了画家其实是“隐情于景”,在画作中营造了一个“有情天地”,实乃“一切景语皆情语”,不论是单纯的写意画、写生画,还是充分借鉴西方油画技术的“颂党恩”系列作品,无不跳跃着画家任仲泉先生从内心喷薄而出的对自然山水的愉悦之情,这是一种人间真性情,引导观众亲近自然、淡泊名利,不由自主地生发一种情及万物的“仁人之心”,这种大爱足以使人做到不以物累心,不以貌取人,不以金钱的尺子量人,更不会心生歹念与恶意,乃至涂炭生灵。

在网络多媒体的时代背景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很多大城市出现了后工业社会的特征,城市的喧闹和紧张忙碌的工作,处处充斥着竞争,多半会使人伤感于世风日下,伤感于林壑的消失与难以听到水声潺潺,人们渴盼生态美景,钟情于山水画的原因即在于此,而许多山水画似乎是一味地再现人们的旧时回忆,不惜以浓墨重彩构筑“壮观”的山水画,侧重以视觉冲击来营造形式美,大有电影大片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来造景的味道,但这种繁华富丽不仅违背了传统水墨画的宗旨,而且违背了“意”的传达。清代方薰说:“笔墨之妙,画者意中之妙也。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庸则庸,俗则俗。”这里的意的妙、奇、高、远、深方能营造意境,是跟苏轼的“寓意于物”有异曲同工之妙。老子的“涤除玄鉴”“致虚极,守静笃”和庄子的“心斋”“坐忘”方能引发妙、奇、高、远、深之意,方能做到“放心于物外”。今天的人们太沉溺于物质追求,过分向往城市生活,也过分逃避乡村,为了在心理上弥补错过乡村的落差,对山水画“重视”起来,岂不知并非所有的山水画能够弥补工业社会带来的生态失衡与商业社会带来的心灵上的千疮百孔,尤其是一些追求“怪奇瑰丽”的山水画。

泰山岱庙写生.45✕45  2018

“担水砍柴,无非妙道。”《老子·第十九章》有“见素抱朴”之说,意即于素朴中发现美、欣赏美。任仲泉的山水画深谙道家素朴之道,作品不是简单的描摹自然的风光,而是展现了一种人生态度,是人文精神的诉求与流露,积极营造“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的境界,画作中的“三远”时隐时现,不管是“平远”“高远”还是“深远”,总是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任仲泉在作品中更多选择了最朴实的水墨系列,画作素朴简约,更易渲染出世间万事万物的另一番别致情貌,不仅反映了“求物之妙”,更是反映了“放心于物外”,也就是去追求一种精神,实现对物质束缚的超越,引导人们在对自然、宇宙精神的体验过程中对人生和生命律动的情感化理解,通过与山水的“共情”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共情”,促进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多彩。

泰山桃花峪写生.65✕45  2018

关键词:任仲泉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